我国高校科技园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指导原则研究_科技论文

我国高校科技园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指导原则研究_科技论文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指导原则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园论文,指导原则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重点

作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大学科技园处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这种进化是大学、科技企业和政府结合趋向于成熟的过程,也是该区域创新系统有序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功能不断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科技园开始由一个地理范畴向一个兼具地理、文化和制度等多重内涵的综合范畴转化。

对于包括大学科技园在内的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就一般科技园区来说,可以划分为产品开发阶段、产业开发阶段、多功能城阶段(园区成为社会综合进步的典型区域)。而对于大学科技园来说,则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初创阶段(以园区规划、资金筹措和招商活动为主)、创业阶段(园区生长出高科技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开始进入园区)、强化阶段(园区高科技企业数量扩张、质量提高,高科技产品市场不断开拓)、成熟阶段(园区组织与区域商务活动形成后向、横向和前向的联系)。

上述划分方式的主要根据是园区内科技企业及其创新行为的特征。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我们可以依据在该创新系统中大学、科技企业与政府进化过程中不同角色的作用程度,把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系统创建和大学优势外展阶段。该阶段园区内企业以大学中脱离行政系统的科技企业为主,同时也吸收社会上拥有技术和发展潜力并等待孵化的企业,在大学、科技企业与政府的联系网络中,大学是活动主体。第二阶段,系统走向体制化和大学优势趋于社会化阶段。该阶段大学、科技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强化,尤其在我国这种转型国家,政府成为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大学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化,大学科技企业在园区内科技企业中的比重降低,大学优势以各种方式为社会所利用。第三阶段,系统自主发展阶段。系统趋于成熟,不但具有体制化,而且具有多样性,以目标相互依赖、功能相互补充为导向,大学、科技企业和政府各自都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市场作用,由市场驱动的科技企业成为活动主体。大学科技园也成为国家创新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我国刚刚开始发展大学科技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具有比较突出的不平衡性。根据从区域创新系统进化角度对大学科技园发展阶段的划分,来判断我国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上处在第一阶段,但很快将向第二阶段过渡。从这一判断出发,现阶段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在继续发挥大学和科技企业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和市场的功能,使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措施

依照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战略重点的分析,确定现阶段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主要围绕着大学科技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展开。

促进大学科技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必须加强对大学科技园重要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尽管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以及英国剑桥城的实践已经对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典型案例,但不论是政府还是大学,在对我国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差距,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律更缺乏足够的理解。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与此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科技园重要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这样,政府与大学以及科技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才会有足够的动力源泉和准确的目标定位,在促进大学科技园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实践中才会减少盲目性与不确定性,降低在使大学科技园走向体制化过程中的成本,并更好地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多方面功能。

促进大学科技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还需要强化政府在大学科技园体制化过程中的作用。即便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中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具有强制力的职能部门(如科技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等)、政策体系(如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科技、产业、教育等引导和管制政策)、法律体系(如美国的史蒂文森·怀特勒创新法、国家合作研究法,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以及对创新资源调配的直接介入,政府成为大学科技园这一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从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经验看,政府往往在建设初期担当一个重要角色,尤其表现在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供应上。如果考虑到我国的体制转型的特点,那么有理由认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政府将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作为后发展国家而言,从理论上讲,我国有“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的现实化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先发国家发展经验和教训清醒且准确的理性认识,二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即依靠政府权威性的规划、政策引导及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发展的成本,缩短发展的时间。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为加速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促进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第一、设立具有稳定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予以稳定的支持,以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律的研究,该机构可以是由理论和实践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由大学、企业和政府不同部门人员组成的非实体的“虚拟”组织,但应保证研究的高水准和连续性。其职责是分析并跟踪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国际经验、教训与趋势,明晰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不断变化的“现状”与问题,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

第二、政府成立大学科技园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制订鼓励、促进并规范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三、制订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包括明晰大学科技园应具备的条件和功能。理顺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包括理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关系,可以把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工程和凝聚核。

第四、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规划,明确制订国家促进大学科技园加速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与措施。包括继续完善以大学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育和信息集散一体化为特征的运行机制;推进有助于向高技术小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资本政策;争取在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下,建立大学科技园发展基金;在科技贷款、火炬计划立项等方面向发展良好的大学科技园倾斜等。

三、加速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完整体系之中。即要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协调,与我国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相协调,与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使之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试验区、突破口。与此同时,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也应对我国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改革动力。

上述指导思想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其一,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和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其二,要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改革与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提供新鲜经验;其三,要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促进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水平。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市场机制等方面所进行的广泛的改革和探索,在深入挖掘大学优势和潜力方面所进行的尝试与努力,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所具有的试验和示范意义。

四、加速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原则

1.注重借鉴,立足创新。

加强大学建设要把借鉴世界经验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任何区域创新系统都有区域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从国家层面讲,表现在国家的特有经济与制度状况上,从地区层面讲,既表现在不同大学优势的差异上,也表现在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及当地政府所提供的具体政策条件上,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要求把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寻找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适宜道路,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不同大学科技园的固有优势和特色,保证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由于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具有高度的探索性,因此,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可以从局域试点逐步过渡到全面布局。从摸索经验的目标考虑,在目前的阶段,应允许以孵化器形式为主但也包含其它类型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存发展。

2.规范条件,逐步升级。

提高我国大学科技园的质量,使其具有其特有的功能,必须明晰和创造大学科技园的条件,规范其认定办法和创办程序。对大学创办科技园的积极性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不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以其它有效方式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已经创办的大学科技园,要规范其办园行为,并充分注意不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阶段,逐步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升级。

3.明确职能,强化协同。

要明确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形成大学、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关键。建立这种依赖关系是当代各国科技政策的聚焦点,也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核心,而在建立这种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的过程中,要强调的是,大学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础,强化大学自身的可依托性是使大学科技园区别于一般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标志。对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成功的原因,斯坦福大学校长G·卡斯帕尔认为:“答案并不在于斯坦福大学发现了什么‘秘诀’,而在于斯坦福大学严格贯彻一所‘研究密集型大学’具有的基本的普遍的目标与特性。”G·卡斯帕尔把这种特性概括为五个方面:对建造研究与教学的“卓越性尖端”的承诺;尽管有无数的诱惑存在,始终把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看作其主要任务;拥有设置学术方向的自由,寻求把与工业界的伙伴关系作为研究过程中的强化剂而非干扰;保持边界上的多渠道交流,对研究中的各种机遇保持开放。这几个方面,突出了强化大学自身的可依托性的重要,也告诉我们强化大学的可依托性与密切大学、政府和工业界的关系并不矛盾,大学可以从这种关系中获益。

4.加强引导,综合提高。

要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评估、激励与引导。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是一个进化中的新生事物,建设这样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也是一个不断“试错与改错”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已有的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此明晰以往实践的成功并予以推广,发现失误并予以改正。为此,必须制订优秀大学科技园的认定标准和激励措施,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以引导我国大学科技园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要加强对大学科技园的综合建设。大学科技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种促进大学、政府与工业界密切联系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滋长出新生产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新的制度与机制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的载体。硅谷的实践不但创造出惊人的经济业绩,而且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灵活开放的机制,以及开拓创业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大学科技园作为区域创新系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它具有了自主发展能力的象征。

标签:;  ;  

我国高校科技园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指导原则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