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测算方式下的中国外贸依存度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依存度论文,几种论文,中国论文,外贸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09(2010)02-0101-04
本文英文版入选2009年国际应用统计年会,并在其基础上修改而成。
一、引言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207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1]。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用外贸依存度来来予以表示。Grassman(1980)将外贸依存度定义为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简称“GDP”)的比值,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或者说是一国的生产与消费对国际市场或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外贸易依存度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很多,如一国经济规模大小、国民收入构成、经济发展战略、汇率制度等因素。Grassman(1980)将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归结为技术发展与制度安排两个方面[2];Rose(1991)认为小国的关税税率、经济增长速度、国际储备、交通成本、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以及各个国家人均收入与资本劳动比的趋同等是影响其外贸依存度的因素,但对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影响因素却很难分清。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而引出研究人员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国外贸依存度进行了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认为外贸依存度实际上并不过高,如易行健(2006)[3]、王梦魁(2005)、王检贵(2004)等;二是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大多数学者持此观点,如傅钧文(2004)、徐晓玲和吴玲(2008)。从已有研究看,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研究主要是偏重于某一个侧面的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否过高还是不高,文章运用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Purchasing-Power-Parity,以下简称“PPP”)、考虑到地下经济规模以及加工贸易等方面,全面考察不同情况下中国外贸依存度大小,并将中国外贸依存度与美日韩、“金砖四国”等进行比较分析。
二、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外贸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
外贸依存度的大小与进出口总额成正比,与GDP总额成反比。传统模式下,对GDP值的计算是按照当年汇率计算对应的美元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78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小和趋势如图1所示①。
图1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8年对外贸易相关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作者计算而得②。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1978年为9.7%,2007年达到最高值66.9%,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下降到59.4%;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分别从1978年的4.6%、5.1%,上升到2007年的37.4%、29.5%,再下降到2008年的33.1%和26.3%。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点可能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大力推行扩大内需的政策相关,而这一趋势是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转折点尚需时间检验。
我国外贸易程度到底是高?还是适中?还是低?考虑到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比较问题,当前主流研究是主要采用汇率法计算出各国的GDP数值,然后计算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GDP的比值。汇率法(Approach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是将各国用本国货币计算的可比价GDP,以一定汇率换算为共同货币单位(一般是美元)计算得出。运用汇率法,得出美日韩和“金砖四国”的外贸依存度大小如图2所示。
图2 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WSD BStatProgramHome.aspx?Language,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08[4]
从图2可知,近几年来中国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大大超过美国、日本;在“金砖四国”中,2003年以前中国外贸依存度低于俄罗斯,2003年以后明显超过俄罗斯,远高于巴西、印度;与韩国相比,2006年以前低于韩国,但2006年以后高于韩国。
三、中国外贸依存度的修正
从前面分析可知,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这一现象既与外贸依存度计算方式固有的缺陷有关,也与GDP总额存在漏算等有关。如在传统模式下,外贸易依存度有可能存在大于1的情形。考虑到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作者采用购买力平价、考虑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以及中国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等情形,对中国外贸依存度进行重新修正。
1.购买力平价法下的中国外贸易依存度
要如实反映各国外贸依存度,必须真实求得一国GDP数值,而GDP国际比较应满足统计口径一致;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用相同的价格来衡量剔除各国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进行无量意义上的比较等三个条件(余芳东,2003)[5]。依据汇率法计算的世界各国GDP由于其固有缺陷,如汇率法在范围上仅仅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服务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而且汇率大小还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等影响而不能比较(刘轶芳、何菊香、刘向丽,2007)[6];汇率随着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是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余芳东,2003);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还受该国市场化程度、贸易壁垒等影响。因此,依据汇率法计算所得一国GDP价值与该国实际GDP会产生偏离问题。
购买力平价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购买力之比,亦即两种货币在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比率。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道夫·卡瑟尔提出,主要是解决汇率法存在的弊端,使各国之间计算的GDP能进行相互比较。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要求符合特征性、无偏性、传递性、结构一致性、因子互换性等基本要求(余芳东,200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照PPP法每隔一定时间发布世界各国相应年度GDP数据。根据IMF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按照PPP法计算为61122.9亿国际元,位居世界第二,远高于位于第三的日本,第四的德国。根据PPP计算所得中国外贸依存度如表1所示。
从表1看,按照PPP理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及按照汇率法计算的一半。虽然依照PPP理论测算GDP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抽样误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代表性商品选择,由于不同国家代表性商品不同,从而致使结果产生一定程度偏离(王国实,2001)。而且从实际利用购买力平价法推算结果看,低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等有被高估的倾向。但从实际来看,我国与美日之间差距肯定比按汇率法估算的差距要小,因而运用PPP理论估算的GDP估算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的实际。从而可以断定依据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外贸依存度存在高估的事实。
2.考虑地下经济规模的中国外贸易依存度
GDP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因其忽略非市场经济活动、“地下经济”③等方面因素而被严重低估。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是指未向政府申报、未纳入政府统计、逃避税收和监制的合法与非法的经济行为[8]。Tanzi最早采用货币需求法对地下经济规模进行匡算;Schneider(1986)运用货币需求法、Lacko和Maria(1999)运用实际投入法对OECD国家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测算。据Edgar Feige估计,1987年美国地下经济占当年GDP的20%,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16%[9],许多美国教科书认为直至今天美国地下经济占GDP的比重仍达15%(Bade and Parkin,2007,O'Sullivan A.and Sheffrin,2006)[10][11]。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关于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大小的测算,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结果。宋小川(2007)认为现行GDP统计方法没有包括非市场经济、地下经济和闲暇活动,低估了中国劳务等产业创造的价值及其增长潜力,认为中国实际经济总量及增长率,特别是增长潜力要远高于官方的统计数字[12]。朱小斌、杨缅昆(2000)运用现金比率法估算中国地下经济规模;赵黎(2006)采取了货币交易法、货运量法和回归法等方法分别估计1991-2004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我们在此选取其货币交易法的估算结果[13];徐像取(2004)运用现金比例法估算出1978-2001年中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张迎春(2003)根据Tanzi回归方程,构造简单模型、半对数模型和对数模型等,估计出中国1980-2000年的地下经济规模。各种估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表
因上述研究者对地下经济规模的估计最近年份是2004年,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中,我们采用简单外推方法,估算其余年份地下经济占GDP的比重至2008年。考虑到徐像取估计的地下经济占GDP的比重最低,赵黎估计的地下经济占GDP比重最高,以及进行简单平均计算折中处理其地下经济占GDP比重等不同情形,计算相应的外贸依存度,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考虑地下经济规模时,中国外贸依存度较之不考虑要下降较大幅度。其实,考虑到中国法制尚未健全,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等因素,中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应是比较大,因而,通过正确估计中国经济规模修正中国外贸依存度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3.考虑加工贸易的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承接了大量的加工贸易业务,其采用两头在外模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再将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这些产品基本上与国内市场无关,按照传统外贸易依存度计算方法,由于在加工贸易中,产品关联性较小,附加值比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地夸大了中国外贸易依存度。因而计算外贸依存度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存在,国内学者如尹翔硕(2004)[14]、罗进强(2005)等进行匡算得出中国外贸依存度存在较大幅度下降。在此,我们按照:外贸依存度=(一般贸易总额+加工贸易净出口额)/GDP*100,计算得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结果来看,与传统方法下计算的中国外贸依存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四、基本结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应该看到,在不同计算模式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不同的,有时不同测算方式下相互之间差距“巨大”。现将上述分析总结如下:
(1)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外贸易依存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2008年外贸依存度出现下降势头,其是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转折点尚需时间的进一步验证。
(2)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外贸易依存度与美日相比,相对较高;与韩国相比相对接近,2007年超过韩国;在“金砖四国”中是最高的。
(3)运用PPP方法、考虑到地下经济规模和加工贸易等,中国外贸依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考虑采用PPP方法估算得到的中国GDP和地下经济规模大小的综合作用,中国外贸依存度应该更低。
注释:
①在此,我们没有将服务贸易考虑在内。
②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按照2008年每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简单平均计算而得。
③地下经济是指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逃避政府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活动,具有非法性、隐蔽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