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探讨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探讨

李强[1]2006年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由来已久,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经济学界对二者关系也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初步成果。但是,有关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互动方面的文献还相对较少。有关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制度环境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关系,即所谓的“制度环境论”,这是大部分早期研究者坚持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应该是互动关系,这种观点比较新颖和独特。笔者更赞同第二种观点。企业实质上就是一系列契约的合约体。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为契约体内两种制度安排,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相关的互动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思想上同源、存在相互交叉与重迭、具有共同载体、都以人为本、均服从于企业目标。剩余控制权的有效配置不但是理解企业治理结构的一把钥匙,而且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它理应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互动的逻辑起点。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能推动内部控制不断发展,促使内部控制外部化,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反过来,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有利于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带来的问题,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有利于保障其他相关者利益。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实践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缺陷。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我们不能就公司治理来谈公司治理,也不能就内部控制而搞内部控制。应该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研究,在完善公司治理之时把公司治理沉入到内部控制中去,在健全内部控制之际将内部控制上升到公司治理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理清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形成两者良性的互动,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从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朱小燕[2]2003年在《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及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两个层次。我国公司治理存在诸如国有股一股独大所引起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内部控制治理中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是其关键所在。 内部控制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到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其研究内容包括会计、审计、以及管理等方面,虽然已突破了传统会计控制的范围,但主要还是对一般员工和中层员工以及物资资源的管理控制,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即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并没有纳入整个控制体系。 从理论上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两者的发展是同步的。本文试图将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的公司治理和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探讨,试图通过完善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来解决我国公司治理层面存在的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结构概述。首先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理解出发,陈述了笔者对公司治理的理解,然后指出我国公司治理存在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我国内部控制存在众多问题是监控不力所致的,最后指出解决途径是要加强我国内部控制建设。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的四个发展阶段代表性定义,在作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内部控制分为经营层面上的内部控制和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并点明本文只探讨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最后陈述了内部控制叁大原则。 第叁部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主要从六个方面陈述了两者的关系,指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影响、具有共同载体、目标一致、同源、发展方向一致以及两者都以人为本。 第四部分: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及完善方向。首先指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内容提要发展现状就是过多的注重合规性经营目标,而忽视了经营效率目标,其研究范围只包括经营层面上的内部控制,却很少涉及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最后提出内部控制的完善方向是应将其置于公司治理层面上来研究,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才是内部控制的本质所在。 第五部分:完善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解决我国公司治理问题。本章是本文观点的集中阐述,即从股东和董事会两个层面来完善治理层面上的内部控制,从而解决我国公司治理问题。具体而言,在股东层面上减少我国国有股比例,多个股东持股,在董事会层面考虑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建立各委员会、建立独立董事等措施,以求最终解决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戴媛[3]2017年在《天目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路径的研究》文中指出COSO发布的2016版《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修订版》指出,"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子集。"这进一步深化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彰显了内部控制在全面风险管理乃至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简单地说,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为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存在财务问题的上市公司,其根源很多都可归结于薄弱的内部控制。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角度各异,其中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治理结构不仅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内部环境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会通过作用于其他四个要素来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出发,研究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天目药业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方面具有代表意义。虽然其早期盛名远扬,但是在2006年后逐渐暴露出经营活动无效率、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多次违法违规以及战略目标不稳定等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产经营。深入探究可发现,混乱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天目药业内控问题频发的根源。本文将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列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做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然后以天目药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列举混乱的治理结构对其内部控制破坏的具体表现,深刻剖析该影响路径,最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对天目药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通过对天目药业的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如下叁点结论:第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或者执行不力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报告、合规以及战略四大目标的实现;第二,公司治理结构会从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四个方面通过作用于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而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路径鲜明;第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必要条件。得出结论后,论文也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为一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创新点在于,一方面以具体上市公司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为分析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强化了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结论建议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剖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视角独特,是对内部控制研究内容的丰富。

蒲翠翠[4]2017年在《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开始向全球化发展,企业经营所处的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它是判断现代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中,股权结构作为产权基础,不仅对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以及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是相互独立的,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当前关于股权制约关系的引入是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起到增强作用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要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等方面研究股权制衡关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程度。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这一样本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为其改进提供一些参考。研究过程中除理论分析以外,还要包括行业分析和样品分析。论文首先对公司管理和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根据一定的逻辑分析线路(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从理论角度对股权结构受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十八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并对其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在对现阶段我国各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股权集中程度,另一个是股权的性质。在研究过程中除对相关监理部门对股权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陈述以外,还要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陈述。从十八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挑选四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分别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对四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股权结构;(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3)叁年间(2012-2014年)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4)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审计情况。经过研究可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内部控制会更有效:一种情况是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另一种情况是制约性股东的存在。同时,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且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情况下会更强。最后,根据样本分析结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议。

时晋[5]2018年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审计职业判断》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事件越来越多,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注册会计师若要保证高质量且高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情况及内部控制情况来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等。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实务的角度,加强对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审计实务。本文探讨公司治理及其机制、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如何影响注册会计师作出相关的审计职业判断,并提炼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中,主要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为主,分为动态和静态进行剖析。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机制通过“一个机理(整体层面影响机理)、两个路径”影响接受业务委托阶段、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阶段中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通过“两个机理(整体层面影响机理和业务流程层面影响机理)、两个路径”影响接受业务委托阶段、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阶段以及应对重大错报风险阶段中的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务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同时选择公司治理不太完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华锐风电和审计职业判断质量不太理想的利安达事务所作为典型案例,对该理论分析框架进行验证和完善,以提高其实务使用价值。

蔡静[6]2010年在《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频发的财务舞弊案件使监管者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整体披露水平偏低,强制披露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自愿披露动力不足,注册会计师审核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公司治理结构是信息披露的内生约束机制。鉴于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不仅有助于补充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披露关系的理论框架,也能为企业从根源上找出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措施提供一点帮助。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整体上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披露影响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效率的特征指标,构建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中,利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的2008年年度报告中的内部控制信息和公司治理结构数据为研究对象,按行业分层随机抽取了166家样本公司;运用描述性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叁种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xcel2003和SPSS15.0统计软件验证了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作用及公司治理结构整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整体可显着解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其中,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及专业监事比例在不同程度上显着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董事会规模、领导权结构及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不显着。针对研究结论,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政府规范和强化外部监管叁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黄非[7]2004年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我国企业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增加,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经济管理中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务工作中的热点与重点。可以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缺陷,如“一股独大”现象相当普遍,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监事会难以承担受托责任,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司内部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等等。同时我国企业管理混乱、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实施不力。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时间短,缺乏经验,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薄弱,在其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都直接牵制或消极影响着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已成为经济管理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研究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把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探讨在公司治理下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机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为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首先,要有一个适用的企业文化;其次,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恰当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第叁,要建立优良的信息管理和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第四,要有及时有效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机制;最后,要具备监督检查与应急机制。

李辉[8]2009年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后,我国企业为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和风险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渴求。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同起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该规范要求对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行“叁级评价”。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果,就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而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机理。在现状分析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沪市1990—2005年上市的1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单向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监事会会议频率、涉及行业个数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果有显着影响。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果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约束大股东行为的相关机制: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董事和董事会的问责制度建设与实施力度;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实现互补,在尚未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应加强监事会制度建设,而在已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可以由独立董事逐步取代监事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要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更新与改革。

位文祥[9]2018年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探讨研究》文中提出公司治理好坏与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健全和是否执行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长期经营,两者对公司的影响是彼此相互作用的,共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可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设计和执行,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全面竞争力,实现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企业既定战略规划。因此,该文章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概念、现状以及相关的对策叁个角度初步探讨。

刘斌[10]2010年在《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理顺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合理的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各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公司控制权的安排,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科学的制定与有效的执行。上市公司的高管层既是公司治理的执行者,又是内部控制的制定者,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在公司中是否能有效的执行。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解决股东与高管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促使其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因此,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效率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了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联性与互动关系,特别分析了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再次,本文利用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较多缺陷;保持合理的股权集中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股权制衡度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且这一效应在存在控股股东的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最明显;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与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最终控制人性质、高管薪酬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不显着,但国有控股公司的薪酬规模激励效应要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最后,基于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探讨了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这有助于丰富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其次,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股权结构与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从这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这有助于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研究[D]. 李强. 湖南大学. 2006

[2].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探讨[D]. 朱小燕.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3]. 天目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路径的研究[D]. 戴媛. 山东大学. 2017

[4].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 蒲翠翠. 安徽财经大学. 2017

[5].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审计职业判断[D]. 时晋. 云南财经大学. 2018

[6].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蔡静. 西南石油大学. 2010

[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D]. 黄非. 湖南大学. 2004

[8].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D]. 李辉. 西北大学. 2009

[9].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探讨研究[J]. 位文祥. 市场周刊. 2018

[10]. 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D]. 刘斌. 重庆理工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