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1]2001年在《考虑多径衰落星地微波传输链路计算的研究》文中提出以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本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的信道特性和信道模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本文首先综述了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和国际上几种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参数。分析了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的信道特点,重点是多径微波衰落和阴影效应。并且总结了国外有关组织进行的旨在了解卫星移动通信的信道特性的传输实验。 在通常情况下,要完整地描述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应考虑微波信号衰落深度和变化快慢两个方面的统计规律。信道模型提供了关于信号衰落深度的信息,而表征信号衰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则是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时间。 在详细地归纳了国内外提出的几种经验回归模型和概率分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适用范围受限、物理意义不够明确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卫星移动信道模型。这种模型充分考虑了城镇、农村和开阔地等不同环境对卫星信号的影响。模型按照卫星直视信号受遮挡的程度不同,将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质量的变化描述为叁个不同的状态。同时考虑了卫星对接收机仰角不同对信道参数的影响,认为信道参数为卫星仰角的函数,得到了多项式拟合参数系数使得对信道特性的描述更加直观、合理。 本文推导了适合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卫星仰角的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信号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时间的公式。确定了Rice和Lognormal两个独立的随机过程引起的信号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数学计算, 1 一 研究了它们的统计特性,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尹艳平[2]2012年在《星地链路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空间信息网络中的协议测试、验证和评估等工作迫切需要建立真实可信的空间网络仿真实验环境,而链路特性建模与仿真是建立这类仿真环境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地面链路相比,星地链路具有长延时、高误码、通断频繁、带宽有限且不对称等鲜明特性;因此,其特征建模与仿真实现是一项重要而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星地链路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器实现这一关键问题,重点围绕星地链路的特性分析与建模、基于NetMagic硬件平台的星地链路仿真器实现等两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深入分析了现有星地信道模型和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星地链路模型、链路仿真技术及主流链路仿真工具等相关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其次,对星地链路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本文将星地链路延时由传统的路径延时扩展为处理延时和传输延时,采用固定延时加可变延时的方式建立时变的星地链路延时模型。综合考虑空间环境对星地链路误码特性的影响,基于链路功率预算建立星地链路误码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链路延时和误码模型符合实际情况,可作为星地链路设计和分析的有效工具。再次,以NetMagic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实现了能够对星地链路的通断、误码、延时和带宽进行实时仿真的星地链路仿真器。最后,搭建了星地链路仿真环境,并对星地链路仿真器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的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仿真器能够有效地对星地链路的通断、误码、延时和带宽进行高精度仿真与实时控制。
韩婷[3]2012年在《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的媒质接入控制协议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微波技术,存在诸如频带资源有限、通信容量偏小、发散角较大等一些固有的缺陷;采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的卫星通信系统则具有容量大、抗干扰和保密性好等优点,但目前主要研究诸如星间的通信链路特性、调制解调技术和捕获、跟踪、瞄准(ATP)技术等物理层技术,对数据链路层及更高层的研究很少。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大幅影响卫星光CDMA系统的带宽利用率、资源分配、设备成本和系统复杂度,因此,研究卫星光CDMA系统中的MAC协议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总结现有的MAC协议,详细地介绍了固定、随机、预约和混合多址协议的原理及其特点;其次,介绍了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的优点、原理及关键技术;建立包括发射机模块、信道模块和接收机模块的数学仿真模型来分析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的误码率。通过深入分析CDMA-PRMA协议原理,再将其应用于卫星光CDMA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组预约的卫星光CDMA多址协议(S-OCDMA-PRMA);分析该协议传送语音分组时,S-OCDMA-PRMA协议的分组损失率,并编程仿真研究了该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S-OCDMA-PRMA的性能优于传统CDMA-PRMA,即在相同分组损失率时,可以允许更多用户同时进行通信。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考虑多径衰落星地微波传输链路计算的研究[D]. 赵星. 黑龙江大学. 2001
[2]. 星地链路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器设计与实现[D]. 尹艳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3]. 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的媒质接入控制协议研究[D]. 韩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多径衰落论文; 多径效应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信道带宽论文; 微波传输论文; 通信论文; 卫星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