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蒋金海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蒋金海

身份证号码:3212841984XXXX5612 江苏省姜堰市 225500

摘要:在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建筑领域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与此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正在逐步提升,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住房需求高,城市中可用于房屋建设的土地资源不足,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为人们的正常住房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要比普通建筑高很多,因此,需要确保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及其施工技术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为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投入到建设当中,一些新技术与新设备也得到了运用,高层建筑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优化改进原本的施工技术,不断提升其实践运用效果。

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分析

1、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序较多

高层建筑楼层数量较多,高度较高,施工垂直运输量较多,因此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施工过程繁琐,相较于普通建筑其施工难度要高很多。高层建筑高空作业过程中,安全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尤其是材料与人员的运输,并且要确保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2、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任务量大

如今高层建筑楼层越来越高,低可达几十米,高可达几百米,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部分甚至要由上百位施工人员经过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建造,施工任务量较大,施工技术难度、复杂程度更是极高,多数的高层建筑的工程量都比较多,无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为了在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会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开展多个项目。但在此过程中,如若施工规划不合理,人员分配不恰当,或是施工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工程实际开展效果与预期施工计划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得工程施工滞后、窝工,不利于施工任务的顺利开展,工程质量与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为此,要求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务必要做好完善的项目规划工作,加强对人员、施工的管理控制,在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施工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状况,进而在施工中妥善处理好各类问题。

3、高层建筑地基埋深度深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较高、荷载较大,不仅要确保符合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定,还应当分析建筑物高度、形态、地质条件等多项因素。地基属于工程的基础部分,关系着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为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能合格,施工之前,要深入现场勘察施工土质情况,并了解周边地形地貌特征,保证地基可以符合抗倾覆与滑移要求。

4、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规模较大,施工任务重,再加上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因此想要完成一个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在施工中想要加快施工进程,需要考虑到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并科学规划各项施工环节,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控,这样才能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作业。

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1、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区域的地质条件存在差异,为此,在不同区域开展高层建筑施工作业时,应当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前期,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结合具体地质环境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地基基础较深时,可以采用深井法施工;针对地基基础埋度不深的工程,应当根据区域地质情况,如果地基持力层比较深,地下地质十分复杂,则应当注重考虑桩基础方面,以保证地基的良好稳定性,针对桩基础材料方面应当就地考虑,国内钢材业发展水平较低,钢材产量较低,所以,无需一味追求采用钢材桩基础,可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这种类型的桩基础施工中不会产生过大噪音,同时质量可靠,因此也受到了众多施工单位的青睐,相较于钢材,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的成本费用较低,所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

2、预制模板技术

滑模法施工是指将1.2米能够自由滑升的模板装在建筑物的或者建筑物的底部沿着墙、柱、梁扩散。分层进行浇筑,并逐步提升设备,使模板持续向上滑升,直至浇筑到预期的高度后方可停止。滑模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节约施工成本费用,加快施工进程。爬模主要包括了爬升模板、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因其具有自爬的能力,所以无需使用起重机械进行吊运,减轻了机械的吊运作业量;在自爬的模板上悬挂脚手架可省去施工过程中的外脚手架。爬模法的运用使用的起重机械数量较少,有利于施工任务的快速进行。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应当积极推广应用预制模板技术,进而促进工程进程的加快,节省施工材料与施工成本费用。

3、钢筋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钢筋结构施工属于一项重点施工内容,在钢筋结构施工时,通常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展开施工作业,并且在开展钢筋结构的吊装、焊接与安装等环节时,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标准规定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品质。针对高度较高的建筑,具体施工阶段,外框框架通常会选择全钢结构,同时将斜撑、核心墙以及钢梁等部位连接好,进而使建筑整体结构框架的稳固性得到增强,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楼面钢板铺设与混凝土的浇筑处理环节,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整体结构加固效果。除了上述几点,在施工阶段,务必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处理:其一,正式施工前,要深入分析各项施工重点与细节部位,并做好现场钢筋数量、质量的抽样检查工作;其二,在钢筋绑扎环节,需要根据施工标准要求开展操作,切不可一味凭借自身经验随意更变操作流程;其三,钢筋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柱插筋的控制。通过规范以上几方面的施工操作,将会使钢筋结构的整体施工效果得到优化,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进度。

4、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优势较多,包括施工劳动强度较低、施工处理效率高等。运用混凝土泵,能运用管道将混凝土拌合物输送至浇筑区域内,同时能一次性实现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作业,与此同时配备布料杆或是配料机,能够为浇筑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泵送混凝土阶段,不但要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还应当具有可泵性,这样可以保证其在管道当中的流动性以及粘聚性良好,不会发生泌水、离席等现象。

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在原材料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来说,一般可以选用泌水性小同时具有良好保水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而碎石的选择,注意碎石最大粒径同输送管内径的比值,应当小于或等于1:4;而对于卵石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则需要确保其不大于 1:2.5。对于能够通过 0.315mm 筛孔的砂,应当保证超过15%,同时应当保证砂率在 40~50%的范围内。另外,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可以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等外加剂来实现,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合理范围内,若泵送高度较高,则宜适当增大。

结语:在城市逐渐发展下,高层建筑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楼层高度也会有所提升,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必须要结合高层建筑工程自身特点,采取规范科学的施工技术措施,这样才能逐渐克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切实提升施工技术的实践运用效果,促进高层建筑施工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邢红兵.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66

[2]童浩东.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5(10):266+249

[3]冯彪,许涛.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4(12):201+206

论文作者:蒋金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蒋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