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好管理,中职学校的教师不好当,除了备课、授课、批作业以及写论文、搞科研外,还要面临家庭、社会、学校等种种压力。在这些压力作用下,直接影响着中职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影响着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所以给中职教师解压减负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潜在动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 心理压力 成就感 期望值 心理问题 对策 反思 自我调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一个发展高潮,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规模都达到了顶峰。进入21世纪中职教育进入了“严冬”,生源质量与数量严重下滑,学校规模缩小,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滑。
一、中职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教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不光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加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态。中职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
1.来自学生的管理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出现学生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两低”、“两难”现象。“两低”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低、思想素质低,导致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弱,在行为上自控能力差,一些违反校纪校规及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件频繁发生。“两难”是中职学校常规教学遇到困难,常规管理也遇到了困难。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遵守课堂纪律,加之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学生普遍厌学,生活上讲吃、喝、玩、乐,不少学生整天缺课、夜不归宿。对这些现象,中职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极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加大了心理压力。
2.由工作竞争造成的心理压力。
调查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提升、双师证、教师测评、公开课等都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例如,学生评议教师使师生地位逆转,教师不敢对学生严格管理,结果带来了很多弊端。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拥有一批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双师型”教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制度上存在的弊端很难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3.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大导致产生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普遍低于普通高中教育,但是社会和家长对中职教师的期望依然很高。中职教育过程中的多样性和中职教育的任务又让家长对中职教师的评价不高,如此的差距导致中职教师的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心理问题。长期的超负荷的工作下,教师的心理必然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中职学生素质的特异性,导致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学生种种不符合学生行为的犯错上。大多数教师面对如此学生又出现了教育手段的失效,学校领导把学生的种种犯错行为又归结到教师的能力水平不足。特别是学校把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的行为表现挂钩,给中职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导致教师的心理和生理上都受到伤害。
二、中职教师心理问题解决对策及研究
1.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加强管理技巧,与学生相互理解,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
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中职教师要密切关注并研究每一位学生,加强管理学生的技巧,及时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中职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关注优生和后进生,同时要关注普遍的中等生,以及关注留守儿童、智障儿童等,为全体学生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在他们的世界生活,但一定用我们的方式正确地引导他们,不因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歧视他们。中职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学生情绪波动,中职教师要主动找他谈心;学生有困难了,要多加照顾。细微之中见真情,只有这种务实精神,中职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2.对中职教师的期望值要适度。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教育成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标准是国家现阶段依然在研究的课题,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会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推广而得到改善,因此现阶段应该对中等职业教育有合理的认同和期望,不能好高骛远和与普教进行不同标准的比较。对成绩和表现较差的学生也应该摆正心态,指望通过一两次的说教就让学生改变是不太可能的。通过对学生适度的期望,通过长期的教育和随时指正反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很多教师也就是因为期望定得过高,导致不能达到或者效果不明显,多次受挫,从而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培养中职教师良好的个性和兴趣,学会反思和自我调节。
教师个人的性格缺陷往往是加重心理问题的原因,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小心理问题的产生。培养中职教师的兴趣和爱好,是教师调节心理的良好手段,也是和学生拉近距离、消除隔阂的有效方法。例如舞蹈、唱歌、绘画、乐器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陶冶教师身心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行为,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于是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经验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时通过反思可以进行心理调节,例如找人聊天、听轻音乐等活动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反思和自我调节都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论文作者:凌超 楚好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教师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心理压力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心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