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吐鲁番供电公司 新疆吐鲁番市 838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能需求逐渐上升。在进行实际电路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输电线路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其实际的工作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其电力使用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本文主要根据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当前输电线路的检修一体化管理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在进行电路检修管理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解决方式进行了完善。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引言
电力是我国民众生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发展电网已经是21世纪的主要趋势之一。当然,人们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如手机、充电宝、无线WiFi等,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电力企业需要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效率。电力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输电线路。如果输电线路发生异常,不仅会使电网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甚至会使整个电力系统瘫痪。因此,保障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必不可少。对电厂的员工而言,要严守自己的岗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繁重的工作和电力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寻找平衡点,真正保证我国输电线路的平稳运行。实施综合管理的本质,是使输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促进整体改善,保证输电线路的统一维护管理。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根据我国在电力输送管理中的惯用工作方法,一般都是以当地用户的实际用电为基础,对当地的电路每个一定时间就对其进行检查,并且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工对电缆进行检查,而由于在输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故障时通过肉眼很难发现的,因此通过人工进行检查可能会遗漏一些电力故障。同时,利用人力对其进行检修由于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花费在检修中的成本过大,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数量以及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用电量急速增长,因此在进行电力发展的过程中将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引入到实际的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使得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促进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水平落后
即使电力部门已不断创新新型科学技术于检修工作的应用,但信息技术的水平依旧较低,特别是部分输电线路的检修过程仍处于人工的操作模式,不能将高效地将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检修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构建系统的科技化、智能化的管理操作,帮助检修工作能在制度中得到有效提高。
2.2检修人员的检修技术落后
在进行电力检修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检修技术将会使得其实际的检修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前从事电力检修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标准要求的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检修人员的素质问题使得在进行实际检修的过程中无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发生的位置,影响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维护的过程中的效率。另外,电力企业对电力检修人员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不明使得后期的实际工作较为混乱,特别是对其在进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负责的部分没有明确,使得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没有人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相互推诿,对其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实际的电力检修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当前电力企业在进行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2.3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电力检修以及维护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不能符合当前的实际要求。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电力进行检修过程中依然主要采用的是人力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同时其实际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在进行电力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促进电力检修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的推进,使得电力检修以及运行得到较快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完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
部分人员轻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在电力企业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一种浪费的行为,对电力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抱有极强的排斥心理。从电力企业角度看,如果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不能及时改善,电子档案信息的网络建设将得不到相应的技术保障,会给输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对输电线路实施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信息,可以有效解决混乱的工作现象,归档技术文件设备信息,如操作参数测量、记录和测试数据记录异常信息等。通过比较设备原始状态下的运行维护过程,可以最准确地判断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
3.2优化系统构建
1)管理系统。由于输电线路的检修环节相
对较为复杂,因此必须在过程中逐步深化卫星定位、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特别是需要在基础中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检修与整改。同时,需要管理系统具备通信、视频、调控、监控、决策能力,帮助检修人员在高信息回馈中进行电力数据的整合与状态分析,进而完善系统的检修操作。2)操作软件。电力企业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操作软件,使软件能在功能拓展中实现智能化的检修操作。不仅有利于改善基础工作时间,还有利于提高基础工作效益。同时,需要软件具备“3S功能”,帮助检修人员在技术支持下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进行遥感定位。进而帮助检修工作能够趋于快速化、科学化、技术化、精准化的操作模式,实现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的体系化管理。
3.3提高人员素质
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入管理、维修人员的素质得到基础提高,特别是需要能够及时应对多元化输电线路问题并进行整改,以此完善检修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不断深化电力企业人员的基础素质,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在系统化培训过程中拓展工作认知、深化工作态度。同时,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帮助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科学、熟悉的应对多元化的输电线路问题。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进行时出现技术问题或思想问题,应进行及时的奖惩办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运维思想,进而拓展工作和管理的水平。
3.4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果依然采用人工的方式将会使得其实际检修效率较低,因此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用户的利益,就需要提升其实际检修效率。在进行实际检修的过程中,利用人工的方式主要将时间花费在了对其故障发生地点的寻找上,为了使得其实际的检修效率得到提升,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通过科技方式最快的找到发生事故的地点,并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解决。因此打造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当前在进行实际电力运行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这套系统要能够更大程度的提升实际电力输送,就需要在其系统内插入无线采集、传输一家分析定位等,使得通过这套系统能够使得检修人员尽快的找到事故出现的地点,对电力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推进有着较大的帮助。
3.5完善一体化模式
电力企业必须不断贯彻一体化的理念,保障检修工作能在一体化的管理流程中分化承包,进而实现科学、系统化的维护。同时,电力企业需要进行区域性整合,促使检修工作能够在综合管理中细化维护,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另外,需要不断深入智能化的模式在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帮助企业能够在技术支持中不断提高运行、检修的水平。
结语
输电线路管理机构相比传统输电线路管理,具有更安全、稳定的优势,提高了电源效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我国新形势下的大方向,不仅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方法。供电企业要不断优化更新自身的运维一体化技术,加强管理。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并以此成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使其有效地提升输电线路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波,黄江林.试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6(03):110-111.
[2]李连铮.一体化管理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42-43.
论文作者:刘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线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对其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