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心理学研究概述--兼论西方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_心理学论文

生命心理学研究概述--兼论西方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_心理学论文

生命心理学研究论纲——兼论西方心理学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心理学论文,困境论文,生命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方心理学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

       西方心理学自创立以来,独步天下,舍我其谁,似乎没有它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然而表面的喧闹和浮华终究掩盖不了落到实处的悲凉和无奈。在临床上,面对人类无数而又复杂的心理疾患和人格障碍,各式各样的西方心理疗法几乎束手无策,至多是心理安慰和症状的缓解①。西方心理疗法是否和能否彻底根治哪怕是最轻的一种心理障碍,甚至是否和能否彻底根治哪怕是患最轻的一种心理障碍的最轻的一个患者,都是值得怀疑的。西方心理学是从实验室里发展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实验室心理学,但是人生活在生活中而不是实验室里,人的生活既不能被重复,更不可能在实验室里被重复,因而西方心理学面对人类无限社会生活中无限的心灵问题,不仅仅是无能为力,更是压根就熟视无睹和漠不关心。

       就学科发展而言,西方心理学的第一个流派结构主义随着铁钦纳的去世而坍塌了,在德国对它的反叛形成了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移植到美国变成了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则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认知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线。起于临床的精神分析,发展成新精神分析,一直难于被主流心理学所接受;人本主义者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同时吸收格式塔心理学,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整体框架。西方心理学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也没有产生自己的牛顿,至今仍处于所谓的“前范式”阶段②。学科内部分化成众多甚至无数几乎互不相关的分支,整个心理学呈现出琐碎化和细碎化趋势,给人分崩离析的感觉。

       西方心理学是由西方文明的文明预设和形而上学原理推演出来的关于人的心灵的知识诠释系统,因而其困境是文明预设和形而上学原理在心理学上的表现,不仅仅是心理学本身的问题,更是心理学的理念和整体认知结构问题。西方心理学“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笃信客观普适性真理、坚持以方法为中心、采取价值中立立场、固守人为机器的模型”所导致的“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和量化研究”③是其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困境不可能靠修修补补的方式,即所谓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整体论对原子论、建构论对还原论、去客观化对客观论、或然论对决定论、质化研究对量化研究”④⑤来解决。任何文明都是有阻抗和盲点的,文明的盲点是由其文明特质决定的,因而是文明本身无法意识到,也是无法克服和超越的。西方心理学为了应对自身的危机左冲右突,虽然演变出了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等流派,但始终无法跳出其固有的藩篱和局限性⑥。西方心理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终点。因此西方心理学只能进行理念和整体认知结构的转变,即重构和创造,而且这种理念和认知结构的转变只能借助于另一种文明的心理学才能实现。

       西方心理学虽然在学科建设即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方面领先于中国传统文明和印度文明(含佛教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文明对人类心灵和意识的研究领先于中国传统文明和印度文明,并不意味着西方心理学就是标准和真理,甚至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心理学和印度心理学尤其是佛教心理学不是科学。每一种文明即使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学科,也必有系统的心理学思想;每一种文明的心理学或心理学思想既有其优点,也必有其缺点。不同文明的心理学或心理学思想由于起源于特定的文明预设和形而上学原理,在理念和认知结构上是相互内在冲突的,因而不同文明的心理学或心理学思想不可能无原则地合而为一。因此要破解西方心理学和人类心理学面临的困境,构建全人的和全人类的心理学,只能是以现存所有心理学或心理学思想为基础,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也就是学习、批判、超越和重建,一言以蔽之,曰创造。西方心理学不可能被否定,也不可以被跨越,但可以被超越,也应该被超越,这是之所以提出生命心理学的理由。

       二、生命心理学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研究路径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是一个时代主导性思潮。它无形中引导着甚至规定着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时代精神是由文明特质及其发展过程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同一文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现在是文明冲突的时代,杜维明先生则认为现在是文明对话的时代,两种观点其实各执一端,亨廷顿站在政治的立场强调的是文明的冲突而忽视了冲突的目的,杜维明先生站在文化的立场强调文明的对话而忽视了文明内在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不可调和性。应该说现在是人类一体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的时代。这个时代精神有两个要素,一是文明的冲突,二是人类的一体化。如果说冲突是手段和过程,一体化则是目的和结果。没有文明的冲突,就不可能有人类的一体化,因为人类不可能无原则地一体化;反之,只有经过文明冲突的血与火的洗礼,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应该指出的是,人类的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冲突也必有对话(正因为有冲突才会有对话,其实冲突也是一种对话),但是就今天而言,冲突往往是主导性的局面。

       人类一体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这一时代精神,决定了当今中国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核心是解决成圣和成人的内在冲突。如果一个人成为圣人,他是人还是神;如果是神,则位于神格,如果是人,则位于人格。如果一个圣人位于神格,他就在格位上高于人,他就拥有真理的诠释权,必然导致人治和腐败;如果一个圣人位于人格,终极信仰又将投射到哪里?社会秩序又以什么为基点来确立呢?解决这个内在冲突涉及到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一是中西文化的地位,即中西文化能否真正平等地交流和对话,这不但取决于中西文化的现实地位,更取决于对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回答。如果不但在现实实力,而且尤其是在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资格和西方文明平等地对话和交流,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只能是西方文化的附庸;二是中西文化的特质,西方文化既已完成现代化,其完成现代化的特质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内在的文化因子来完成其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又将如何完成现代化?三是中西文化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人类一体化的过程中,中西两种文化本体将如何相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几千年未遇的文化震荡中,对待传统文化出现了判教⑦、卫道和比较三种态度,而这三种态度恰恰是人们在文化冲突中进行文化思考的基点。所谓判教,是以一种文化为标准和真理来衡量另一种文化的优劣,凡是以这种“标准和真理”能够解释的,就认为是合理的,否则就被否定或淘汰。文化固然欢迎批判但不欢迎批判主义。所谓卫道,是顽固地恪守某种文化的原则为神圣的真理,抱残守缺。文化固然需要保守但不需要保守主义。判教和卫道貌似对立实则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对他者的评判,但是“他者”的立场其实是不可能的,他者无非是自我的镜像。只有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既站在自我和他者的立场,又超越自我和他者的立场,也就是比较的立场,才能实现自我和他者视域的融合。

       三、生命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心理学的定义:西方心理学不同流派对心理学有不同的理解,但现在西方心理学界普遍地把心理学定义为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而生命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人的心灵的科学。这个定义强调了两点,其一,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但不排斥对动物的研究;其二,它不但研究心理过程及其行为,更研究灵。至于人是否有灵,灵的性质和内容是什么,能否以经验的方式研究灵,正是生命心理学要回答的问题。

       心理学的目的:西方心理学不同的流派对于心理学的目的有不同的答案。结构主义是意识的分析,功能主义是心理的功能,行为主义是行为的控制和预测,精神分析是精神疾病的治疗,而人本主义是自我实现。生命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心灵健康,也就是解决人生活中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把人的心和灵的潜能完完全全地拓展发挥出来。

       心理学的悖论:西方心理学的悖论是心身关系⑧,而生命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悖论是生活和心灵健康之间的关系。人必须生活,但只要生活就必然导致对心灵的污染,反过来心灵的污染又必然损坏人的生活。既要生活,又要保持心灵的纯洁,正是每个生命必须面对的难题。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灵内省就是心灵的自我观察。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一架机器,因而心灵不可能自我观察,更不可能客观地自我观察。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不但能够自我观察,而且能够客观地自我观察。心灵内省虽然不能直接实证,但可以间接实证,因为心灵的改变必然会有行为的相应变化。心灵内省是生命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且生命心理学认为,心灵内省是心理学最基本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但是心灵内省并不是心理学唯一的研究方法,西方心理学所发展和应用的一切研究方法,都会为生命心理学所接受,只不过生命心理学认为,就人的心灵研究而言,心灵内省最直接最根本,其他一切方法,只有在心灵内省这一方法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始于人的意识,最后落脚于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生命心理学不仅仅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也研究而且主要研究人的灵魂。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灵魂被屏蔽的原因,一是将灵归于纯粹的宗教问题,二是认为经验方法不可能认识灵。

       心理学的实验和实验室: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不可能重复,更不可能在实验室里重复。生活就是天然的实验室,研究人的心灵只能在大跨度的时空即生活中完成。但这不排斥对具体问题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只是生活研究的一个部分,但不是生活研究的全部,也不是生活研究的标准。生活实践虽然不能在实验室里重复,但可以在实验室里检验。生命心理学当然坚持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但同时并不排斥和排除人文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在生命心理学的框架内,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是合一的。一言以蔽之,生命心理学是实验的,但不是实验主义的。

       心理学的诠释系统:西方心理学是行为—心理诠释系统,也就是根据人的行为来推测人的心理。生命心理学是心灵—行为群诠释系统,也就是根据人的心灵来解释人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现的。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心灵—行为群诠释系统强调的是心灵和行为之间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并不排除实际生活中以行为来推测心灵。

       生命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能量、生命和健康。能量是本体和本源,生命是能量功能—形态的存在和体现,健康是生命的目的。健康是人在生理上保持平衡,心灵上达到宁静,并与社会保持和谐,与自然保持合一的完整良好的生活状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任何一个作为人的个体和无限度的拓展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的潜能,而不仅仅是免于身体的疾患和残弱,也不仅仅是免于物质的匮乏和缺失。

       生命心理学原理:(1)生命原理:人的心灵是有生命的,人是身、心和灵的格式塔,其核心是灵;(2)生活原理: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能力,更是整个人身心的体验和变化,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可能的问题;(3)自我实现原理:人不但追求社会自我实现,也追求身体和心智自我实现,更追求灵的自我实现,并由此探寻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四、生命心理学的学科群及其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

       生命心理学并不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心理学的未来或未来的心理学;生命心理学不仅涉及心理学的一个或几个学科,更涉及心理学的所有学科和所有问题;生命心理学不仅是知识,也是一种视角,一种观点,一种哲学。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切分支学科,都可以站在生命心理学的视角和高度重新审视,而且可以审视出完全不同的意蕴和更加丰富的意义。生命心理学来自于以往所有的心理学,但又超越了所有的心理学。它和以往所有的心理学,尤其是西方心理学,是批判、继承和超越的关系。西方心理学最大的优点是客观性,最大的贡献是心理学因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历史舞台,但其问题和悖论恰恰在这里:一个机械的心灵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研究吗?!生命心理学继承了西方心理学的客观性,借助佛教心理学和中国古代心理学抛弃了它的机械论,从而将心理学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从心理学的精神和使命而言,生命心理学无愧于西方心理学的真正传人。在所有的分支学科中,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心灵有什么样的特质,它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始终是西方心理学回避或研究不足的学科,现重点介绍如下。

       人的心灵:人类意识是宇宙最复杂最不可捉摸的现象,西方心理学除了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性的理论,生命心理学提出了自己的心灵结构模型(略),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心灵发生机制和作用机理。从纵的方面讲,阿赖耶识—末那识—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语言—情感—直觉;从横的方面讲,认知活动—心理活动—意识活动—社会活动。整体上来理解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相当于西方心理学的潜意识;二是感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语言,相当于西方心理学的心理;三是情感和直觉。生命心理学的意识观不同于西方心理学意识观之处,一是认为人有灵,并把灵理解为阿赖耶识。西方文明只能对灵进行存在或不存在的形而上学思考,西方心理学对灵不但保持沉默,而且唯恐避之不及。似乎只有宗教心理学勇敢地直面了人的灵魂,但也只是涉及到灵性(spirituality)而非灵⑨;二是认为禅定活动是人类意识正常的活动,将禅定活动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禅定既非超自然的神通,也非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灵潜能;三是意识是一个整体,思维是而且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从原则上讲,它并不比其他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任何优势。

       心灵特质:如果肯定阿赖耶识为人的灵,并且认为可以经验的方式即以心观心的方式认识灵,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灵的本质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质。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和心灵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状态,其本质是能量的存在和表现。这种存在和表现与作为物质的存在和表现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西方心灵哲学提出了意识的感受性、意向性和表征性;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把意识特质概括为自我性、连续性、变化性、选择性、目的性和累积性;格式塔心理学内含着整体性和恒定性;进化心理学意味着差异性和适应性;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出了反应性、黑箱性、自发性和可塑性;变态心理学研究变异性;认知心理学表明认知性;宗教心理学内含着投射性;中国古代心理学尤其是中医心理学指出了生命性、心身合一性和功能性;佛教心理学指出了攀缘性、弹性、超越性、观照性、反观性、圆满性、转世性和投胎性。对人的心灵和意识这样一个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现象的特质,不同的文明,同一文明中不同的学科,甚至同一学科中不同的流派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很正常。生命心理学希望站在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纵贯宗教、哲学和科学,横跨中、西、印,进行详备深刻的研究。

       心灵定律:正如物理学家发现了物理世界的普遍规律,心理学家也孜孜以求心灵世界的普遍规律,这似乎成了西方心理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休谟提出了相似联想律和时空相近联想律,费希纳提出了量化身心关系的费希纳公式:S=K log R(其中R是刺激量,S是感觉量,K是常量),但似乎都没有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澄清,心灵世界有无普遍规律是一回事,西方心理学家站在西方心理学立场能否发现又是一回事。虽然生命心理学一向反对心理学模仿物理学,但为了表述的方便,更为了比较物理世界和心灵世界本质差异,也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原型提出生命心理学的三大定律。(1)自因自果律:每一个心灵并不都始终维持其静息或平静的心灵状态,并不仅仅受到外来刺激才改变这种状态,而且心灵自身就可以改变并且意愿改变这种状态;(2)质性定律:心灵状态的改变和刺激的大小不存在量化关系,但存在质化关系:有因必有果,因灭则果灭;(3)非对称律:心灵对刺激的反应,未必大小相等,也未必方向相反,并且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和往复作用。如果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F=ma来理解,心灵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最大区别是,物理世界有一个常量a,而心灵世界则不存在这样的常量:不但不同的人这个“常量”不同,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常量”也不同。这就意味着,物理世界的规律不适应于心灵世界,而西方心理学恰恰是物理世界的原则应用到心灵世界的产物,只不过将自变量质量(m)和因变量力(f)的函数关系转变成了自变量行为(behavior)和因变量心理(mind)的函数关系。这是西方心理学从一开始就犯的一个原则性的致命错误,也是西方心理学所有困局的根本原因。

       五、生命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生命心理学本体论:生命心理学之所以重视宇宙的本源,是因为如果宇宙的本源真如牛顿力学—康德哲学所宣称的是没有任何生命的物质,生命心理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据。生命心理学认为,宇宙本源是能量,宇宙是自为的,是有生命的功能—形态实体。相对于设计论和偶然论,这可以称为宇宙起源的自为论。运动是能量的交换,时间是能量交换的过程,空间是能量交换的场所,物质是能量存在和表现形式。物质的存在形式可以是物理的、生物的和心灵的,分别形成了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心灵世界。能量的三种物质存在形式,虽然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内在逻辑和机理存在本质差异。人是物理、生物和心灵的格式塔,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的世界。所有作为人的个体组成人类世界。如果宇宙的本源是能量,那么能量存在的基本单位就是能子,从能量到物质转化的关键是能质子,由能质子形成物质存在的基本单位就是质子(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的质子)。这种自为的功能—形态实体,可能是能量闭合箱中的风叶反复鼓动以阴阳交互作用的方式而产生的。相对于目前物理学界比较认同的宇宙起源的弦理论⑩,即宇宙可能是一个能量的闭合圈(弦)所产生的振动而形成的,这可以称作宇宙起源的风箱论。

       生命心理学的认识论:如果说本体论关注“是”本身的本质特性,那么认识论则阐明知识的性质和范围。认识论往往表现为诠释原则。为了明确起见,现将生命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的诠释原则对比如下。(1)生命原则和机械原则:虽然都是动态的,但是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有生命的,而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一架机器;(2)功能原则和实体原则:生命心理学的基础是功能状态,西方心理学的基点是实体;(3)整体原则和还原原则: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一个整体,而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析还原为基本单位;(4)一元原则和二元原则:生命心理学不但认为心身一体,而且认知者和认知对象相互作用和主客合一,西方心理学不但认为心身二元,而且认知者和认知对象主客对立;(5)组合变换原则和线性原则: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可以组合变换的范式发挥作用,而西方心理学是以线性范式处理心灵作用;(6)阴阳原则和辩证法:生命心理学推崇阴阳原则,西方心理学遵循辩证法。大体上讲,生命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认识论的差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认识论中的差异。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生命心理学的认识论并不完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认识论中抽绎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认识论的格式塔,它本身就包含着西方心理学的认识论。这一点的意义需要反复申明,并且希望读者尤其是那些捍卫西方心理学的人们牢记在心,生命心理学也许在某些观点上和西方心理学针锋相对,但总体而言,生命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并不是针尖对麦芒,生命心理学来自于西方心理学但又超越了西方心理学。

       生命心理学的范式:西方心理学的范式问题并非心理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西方心理学本身的问题,是西方心理学将物理学范式应用到心灵世界产生的必然结果。生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和意识是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和存在于自然中的原子一样,是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的。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范式。心理学的生命范式,也可以称为全人范式,其理论基础是人的心灵是有生命的,其研究方法是心灵内省,其诠释系统是心灵—行为群的诠释系统。人类文明史上,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范式,西方文明牛顿的物理学范式,印度文明佛陀的心灵科学范式,中国文化《黄帝内经》的医学范式,都是不同文明科学范式的典范。生命心理学不过是由整合几何学范式、物理学范式、心灵科学范式和医学范式而成的全新的生命科学范式在心理学上的一个应用和范例而已。

       生命心理学的预设:生命心理学的基本预设:第一,人的心是有生命的;第二,人不但有心也有灵;第三,人的灵是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其实应该是阿末罗识,所谓的第九识,也就是完全清静的阿赖耶识),其本质是能量的存在和表现。生命心理学面临的问题是能否经受住科学的检验,即人是否有灵,灵是否是阿赖耶识的问题。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斗争的焦点就会集中在人的心理是有生命的这一关键点上——这既是生命心理学的理论硬核,也是它的底线。如果最终确证,正如现代西方心理学所断言的,人的心理就是一架机器,生命心理学将因此没有任何意义。

       注释:

       ①B.E.Wampold.The Basics of Psychotherapy.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1.

       ②T.H.黧黑:《心理学史》,李维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译序第6~7页。

       ③高峰强:《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和出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75页。

       ④高峰强:《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和出路》,人民出版社第108~124页。

       ⑤叶浩生:《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走向释义学的心理学》,载《心理学》2009年第8期,第3~9页。

       ⑥J.H.Bray."The Future of Psychology Practice and Sci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2010(5),pp.355~369.

       ⑦吴根友:《判教与比较——关于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理论探索》,载《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三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27页。

       ⑧T.H.黧黑:《心理学史》,第191页。

       ⑨B.Spilka.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An Empirical Approach (3[rd]).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3.

       ⑩参见L.斯莫林:《宇宙的本源——通向量子引力的三条途径》,李新洲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标签:;  ;  ;  ;  ;  ;  ;  ;  ;  

生命心理学研究概述--兼论西方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