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根据相关铁路项目施工中的浅埋隧道工艺技术进行简析,介绍有关铁路浅埋隧道建设技术的相关工艺及质量管理要点,从整体上阐述浅埋隧道建设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铁路项目;浅埋隧道;工艺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铁路项目的需求日益增加,现行的铁路已明显无法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由此,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就要创建更多的铁路项目工程。对此,怎样做好铁路工程施工管理任务就显得特别关键,其浅埋隧道建设能否做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铁路工程今后投入运行的安全性。如此就需要相关人员高度关注浅埋隧道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从根源上保证铁路隧道建设的性能。
1、浅埋隧道施工重要技术
1.1降排水工艺技术
在建设降排水项目时,要科学使用排堵融合并划分区段实施截留水流方法,为补偿在夯管处理环节造成的地下水流失,要在隧道两侧的地面建立深井降水。在开展中上台阶建设时,为防止出现涌水及流砂,通常选择在隧道中建立轻型井来弥补降水的方式。排水方法的使用主要表现在隧道挖掘过程,通常采取将底部以人字坡模式开挖,并在隧道两旁墙便加挖排水槽。在下台阶施工环节,能选用水泵把积水抽至临时集水井中,集水井通常设置两级水仓,由隧道各个位置抽取的水先排进一级水仓中,然后通过沉淀后智能流进二级水仓,随后再抽排至洞外排出。
1.2夯管支护方法
暗挖断类别的隧道,在其开挖阶段多采用大管棚来超前支撑其夯管,支护设置在隧道拱部且以环型模式排列。在隧道进口位置的基坑中,桩成导向孔要尽可能无缝衔接桩位孔洞,并采用夯管敲打钢管,使之可以稳固埋入地层;长管棚的节点分段坡口要焊接彻底,为提升夯管支护强度,能把细石砼灌进长管中,为补充在钢管夯进处理环节引发的水土流失,采用橡胶垫来密封管口,在夯管夯进环节如出现土体下沉现象,就采用跟管钻进手段弥补灌浆充填地层来解决土体下沉损失。
2、浅埋隧道工艺方法和质量管理
2.1围岩检测
开挖过程,为全面掌握围岩的具体动态变化情况与支护结构的稳固性,既要有隧道施工详细、系统的数据资料,还要根据铁路具体情况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强化隧道项目监控检测。结合信息资料,科学调节支护系统的各种参数,指导施工正常开展。
2.2加固地面
加固地面通过注浆施工完成,加固地面能有效防止地面开挖阶段产生塌陷问题。在注浆时,要防止产生冒浆情况,对此,要在开挖后的地面增加一层灌浆止浆层,当前多采用厚度为25厘米左右的钢筋砼层,注浆工作结束后该层也能用作防渗层。在注浆孔管道的选用上,使用效果良好的钢花管,其管体钻孔的分布模式为梅花状,管孔直径是10毫米,距离控制在15毫米左右,开始注浆工作要在安装好注浆管之后进行[1]。另外,在注浆前还应当对注浆管实施吸水检测,其方式是增加1.5倍的灌浆压力,并借助注浆设备维持15min之上的运行状态,在配置浆液时,所增添的材料要根据先投放质量轻的,再放进质量中的工序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注浆环节要先填充外侧位置,然后填充内侧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超前支撑
隧道建设只在洞口建立大管棚,而洞中是使用小导管来取代,避免地表沉降与隧道拱部出现塌陷,小导管应用喷射砼密封岩面的途径来处理,借助凿岩机打孔后再将小导管插进岩层内,施工阶段需要孔口深度、角度和密集度均满足设计标准,随后再通过注泵压灌注水泥浆液;为确保隧道围岩的完整性,并提升其承载水平与防渗透能力,需要向岩体中注浆但在地面加固完工后处理,与配备浆料相似,注进水泥浆液时,压力要超过2MPa,向其它区段进行灌浆时,压力要超过1MPa[2]。在注浆环节有时会出现串浆情况,对此需要在采用多台注浆设备同步施工的基础上分别灌浆,在注浆设备偏少的条件先,应把注浆孔及时填堵,待轮到该管灌浆时再去掉堵塞物,同时,在此之前需用细钢筋清理管中杂物,用清水冲洗后再开始注浆;如果注浆量很大,但系统压力并未达到相关要求,这时要适当调整水泥浆性能,在凝结时间上应适当缩减,并采取间隙和低压注浆途径,以延长间隙位置水泥浆得到凝结所用的时间。
2.4明挖段作业
明挖段处理过程的压顶梁建立,其工艺方法一般是检测放线,基坑挖掘,桩端部剔凿,砼垫层灌浇,钢筋捆绑和模板支撑,砼浇筑与维护等;作为早期支撑的组成部分,其内部模板一定要精准定位,并严格管理其隧道轴线间隔,由此避免间隔太小侵袭二衬,间距太大造成护拱拱架不能与其顺利衔接。护拱建设,采取工字钢用作主架,拱架距离附加钢筋网,拱架内部都挂模,外侧就由压梁顶至三分之一弧长区域挂模,需注意防止施工中出现漏浆问题。在模板安装中要密实,对较大的间隙一定要事先用锚固剂和水泥浆液密封[3]。砼浇筑,浇筑前要在拱圈中采用适当的支撑方法以提高拱架的固定性,施工用砼要严格管理水灰比、坍塌度,防止砼离析,大量水泥浆由模板缝渗出,浇筑要采取对称浇筑手段防止单侧砼压力太大造成拱架失衡。片石砼回填,护拱施工结束后并达到较好强度后,就能实施片石砼回填,回填也要选择对称回填,要保证拱圈两边高差处于0.5-0.8米范围之内,单层回填厚度不大于1米,回填通常采取人工和机械搭配处理,片石间要预留一定空隙便于使砼把片石充分包裹,以确保回填段处理质量。
2.5台阶建设
(1)上台阶建设。在修建上台阶时,要在钢架底部用钻机打一个孔,再把小导管放进孔中,并焊接于钢架上,外插角要在13°左右,单液水泥浆的注浆要在结束上循环以后处理,等强度满足设计标准后才能进行开挖工作,开挖阶段要坚持“短进尺、强支护”的宗旨,以开挖机为主,搭配人工开挖,留意加固围岩,每次放尺不能超过0.6m,挖掘结束后要立刻喷射厚度是4cm的砼层,随后再开展钢架立架挂网建立,最后再分片喷射砼,必须满足设计标准的厚度,在挂网喷射砼时仅在竖撑与临时仰拱处理,竖撑采取一面关模喷砼,斜撑加工连接钢筋内外的简易分布。
(2)中台阶与下台阶修建。该过程利用开挖机与装载机搭配施工,一般需线对挖掘前3-5米范围以内的围岩进行超前坍孔,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找到地质异常的区段,随后采用加强措施避免施工面塌陷,超前钢岔管与管式灌浆锚杆在灌浆过程要管理好水灰比与注浆压力,确保注浆的充分,在施工中通常拱顶的灌浆压力不大于2MPa,拱底的注浆压力不低于1.5MPa。
2.6拆卸支护结构
拆卸处理的时间要确保其处在变形值标准范围内,需根据股沟围岩检测量,及对后续工序的干扰来明确时间,拆卸过程能一次性拆卸的是临时结构,其能在仰拱砼灌浇前拆掉,针对中隔壁砼拆卸时要避免对早期支护造成振动与扰动,通常利用风镐逐一拆卸依附于钢架上的喷射砼,随后把钢部件通过气焊割断,注意实际的拆卸长度要按照仰拱灌浇的长度来决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现代化进度的瑞金,促使在城市发展中需要更多的铁路工程,浅埋隧道施工是铁路施工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此,在浅埋隧道施工阶段要掌握相应的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措施,以保证铁路顺利、高品质建成。
参考文献:
[1]唐晋.高速铁路浅埋隧道工程施工中台阶法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2):251-252.
[2]刘俊涛.铁路工程技术浅埋隧道施工[J].门窗,2013(03):90+94.
[3]史甲.浅析铁路工程技术之浅埋隧道施工[J].科技创业家,2012(18):20.
论文作者:谭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隧道论文; 注浆论文; 围岩论文; 铁路论文; 要在论文; 水泥浆论文; 压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