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会计人才开放式培养途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开放式论文,中国论文,途径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和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该区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大舞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同时,适应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不宽;二是本科教学力量薄弱,培养的会计人才业务功底不够扎实;三是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力不强;四是不注重培养职业意识,培养的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素养差。另一方面,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宽厚的、全新的会计原理和实务技能;二是业务精湛,及时进行职业判断;三是开拓创新,实施高效的综合控制;四是知识结构多元化,成为企业经营理财的行家。鉴于上述原因,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探索,有利于加快培养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促进中国—东盟经济贸易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开放式培养途径的总体思路是:以经济全球化、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原则,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教育市场、两种教育资源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优化和配置国内外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人才资源等,探索形成“不求整体教育水平一流,但求办学特色”的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开放式的培养途径。这种会计人才开放式培养途径,是相对于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封闭式培养模式而言的,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立足于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优势,加强同国内以及东盟各国高等院校及企业团体的联合办学,突破目前会计人才封闭式培养模式,着力在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
一、发挥优势,加快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和创新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有一定的教学信誉和教学质量,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优势。我们应该立足于国内,充分发挥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优势,适应新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倡导探索性、开放式教学改革。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克服传统的、封闭式的会计人才培养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倡导探索性、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探索性、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在知道是什么(know what)和为什么(know why)的基础上,主动寻求知识,知道怎么做(know/how)和知道谁有能力去做(know/who),学会从无限丰富的知识系统中捕捉、提炼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会计实务、实践中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强化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二)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根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作者认为,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素质会计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培养精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熟悉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具备国内会计师执业水准和基本具有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会计师执业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计算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能够在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际或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实务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即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主要包括:1.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熟悉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2.具备良好的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3.具备良好的英语或东盟国家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熟练运用英语或东盟国家语言,能够将其作为工作语言,达到与东盟人士无障碍交流的水平;4.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5.掌握良好的科研方法,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研究能力,能够了解会计学发展前沿,把握会计学发展动态;6.具有遵纪守法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质和情操。
(三)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色。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我国优秀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结合适应中国—东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作者认为:改革会计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
1.重外语(英语、东盟国家语言),是指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将大学外语学习课程调整为巩固和加强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东盟国家语言(小语种)课程,无论是英语还是东盟国家小语种,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要求学生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通过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同时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个东盟国家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将其作为工作语言。
2.厚基础,是指具有较雄厚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优秀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公司财务学、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学、投资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税收、国际商法、中外会计准则与惯例比较等课程,作为专业骨干课和专业方向课,尽可能使用汉语、英语“双语”教学,使学生既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和熟练的英语,又熟悉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宽知识,是指具有较宽的会计专业及相关的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法学基础知识、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等2~5门课程。
4.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即强化会计实务实践课程的实训练习和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会计专业实践方面,采取“四段式三类实习”强化实践训练。除要求学生分两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或审计的过程和要求;建立手工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实验室,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熟练掌握手工环境下的会计核算过程和管理要求;建立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进行电算会计和审计模拟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运用。
(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注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加强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学内容上,让学生重点掌握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惯例,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同时又熟练掌握中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会计专业实践上,开设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手工实验、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实验,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手工实验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主,在电算化实验中,要求学生既熟悉掌握中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又能熟练应用国外财务软件。(2)在教学方法上,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胆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学与讨论法、试验与实践相结合法、多形式作业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研究型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五)改革教学管理。全面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明确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全面分析国际会计、东盟会计专业方向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包括主辅修制、选修制、弹性学制,为学生塑造自我、发展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认真搞好教学管理,做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抓好教材、教学大纲、题库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完善院校、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双重评教制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内外结合,加强同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合作
目前东盟国家教育发展较快,但是受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结构和历史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东盟国家教育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发达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第二层次是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第三层次是教育欠发达国家,有老挝、柬埔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教育开放程度是最高的,有世界上公认的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尤其是开放办学的机制,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学习和借鉴。例如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环球学校”计划,充分体现了新加坡开放办学的特色。马拉西亚首创的“双联课程”,是高等教育开放办学的成功典范,体现了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制度上的开放。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教育市场,借鉴东盟国家开放式办学的成功经验,引进其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和师资等,通过联合办学、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
(一)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院校教学合作,加快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大力借鉴和引进东盟国家会计学科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等,引用到我国高等教育中来,“洋为中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课程和外语版教材,部分课程直接用外语授课。通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教学合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二)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合作,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东盟国家有许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我国高等院校可以同东盟国家高等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在培养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可以大胆借鉴东盟国家与欧美等国家联合办学的方式,促进共同办学。在联合办学方向上,可以同东盟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层次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包括开展联合办学的学位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在联合办学内容上,引进东盟的先进教育资源,学习东盟国家先进高等院校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借助东盟国家高等院校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在办学方式上,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高等院校学习,互通学习课程,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在学分机制上,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中国—东盟之间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的互相认证制度。
(三)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教育在内的服务领域的逐步开放,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升级,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一方面,为了吸引东盟国家生源来留学,我国高等院校必须通过创造性的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合理制定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留学生教育培养计划,从而推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升级和教育优化。另一方面,通过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可以增进我国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
三、校企联合,创新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途径
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端的用户是中国企业和东盟各国企业,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和能力最有裁定权。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信号,把企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企业对会计人才是否满意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检验标准。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借助企业的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创新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
(一)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的联合办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我国高等院校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一是实行东盟国家企业给我国高等院校注资的方式联合办学,校企实行董事会方式进行管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二是东盟国家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赞助我国高等院校,企业委托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三是把东盟国家的企业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中国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在优秀的学生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二)加强同国内涉及东盟经济贸易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建立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实训企业基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涉及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适应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提供了实训企业基地。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同涉及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密切的港口、航空、物流、金融、服务、贸易等行业企业的联合,尽可能在这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永久的会计人才实训基地,尽可能扩大到这些企业实习的学生数量,力争100%的东盟会计人才试点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锻炼,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50%以上能够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
(三)探索建立企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否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相关的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最有发言权。我国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设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问卷,征求涉及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进行质量调查,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起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再由学生就业的东盟国家企业和我国涉及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特别是联合办学、企业实训基地等进行跟踪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