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多少种选择?_大学论文

学生有多少种选择?_大学论文

学子消费几多取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时尚呈上升趋势

“上网要钱,逛街要钱,同学开生日聚会要钱,周末郊游要钱,考英语四、六级要钱,考计算机资格证还要花钱……可家里只寄了500块钱,哪儿够花呀!”一位大二的女生抱怨道。

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真需要这么多么?大学生本来是以学习为主的,随着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社会时尚的影响,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传统的吃饱穿暖等要求,而是追求更流行更时尚的东西。他们在消费上追求新异,推崇时尚,惟恐落后于时代潮流。

据对山东省5所高校3000名在校大学生的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的饮食和穿戴费用已降至总支出的60%;与此同时,时尚消费看涨,通讯费用已占总支出的10%。几年前,当手机消费还成为大多数人奢望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们却早已把手机挂在了腰间。昔日“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大学校园如今还有“手机声声”;广东某高校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60%,有的班甚至达到了70%。手机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消费项目。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电话卡,大到相机、录音笔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再次就是发型、服装、生活用品等,大学校园都不乏追“新”族。笔者在一次购买因素的消费调查中发现,“是否流行”已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是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同学表示肯定。名牌、高品位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共同追求。

消费差距逐渐加大

对山东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消费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的月最高消费额(1450元)是月最低消费额(90元)的16倍。在关于平均消费一栏调查中,有2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仅200元左右,月消费额低于200元的贫困生的比例占到了11.9%,这说明随着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贫困生的比例继续增加的可能,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在手机、电脑等高消费品的拥有率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距更为明显。在所调查的贫困生中拥有手机的仅有2.8%,而且还有和别人共同拥有的,非贫困生的手机拥有率则达到了16.9%;贫困生中电脑拥有率(包括和别人共有)仅为22.5%,而非贫困生中为42.8%;贫困生BP机的拥有率为8.4%,而非贫困生为19.7%。在个人花费上,大部分贫困生都认为自己处于一般或较低的水平上,认为自己消费水平较高或很高的不超过3%。贫困生的消费水平在长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只有9.5%的人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随时间变迁有所提高,16.7%的人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在不断的下降。而非贫困生中消费水平随时间而提高的比例达到了44.9%,剩余的也基本保持在持平的水平上。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舒适的“学生公寓”已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湘潭大学可以说是湖南省公寓建设较早,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走进该校公寓区,齐整的草坪,公园式的花坛顿时让你爽心悦目,而且公寓区内阅览室、广播站、食堂、餐厅,甚至心理咨询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些商家如图书超市、快餐店也陆续进驻公寓区。走进宿舍,楼下有停车间、IC卡电话亭,宿舍内宽敞明亮,厕所、洗漱间,阳台、风扇、电话应有尽有,甚至每个宿舍都安装有多媒体网络接口,一些学生因此置办了电视机、电脑。由于学生公寓与学校原有的普通宿舍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在校园里形成了“公寓族”和“普舍族”两个不同的生活圈子。

一位湘潭某大学新生聊天时无意中说起:每天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似乎都是“公寓族”,而“普舍族”却相对沉默;“公寓族”每天课余谈论的总是“你今天买了什么”、“你中午吃的什么好菜”,“我准备买电脑”,“我想买手机”等一类的话题;而“普舍族”的家庭相对贫寒,躲在宿舍里除了看书也就是玩玩扑克,每个月的生活费还得捂着口袋花。

在时下的大学校园,每一所学校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平时要紧张的学习,课余还得为学费、生计去奔波。走进校园,他们是大学生,迈出校园,他们是打工族,他们身上有一般人所不为知的酸甜苦辣。与此同时,每一所学校也都活跃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家庭情况一般比较好,喜欢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被称为“超前一族”。他们有的是为了跻身前沿领域,把钱花在超前教育投资上,有的为了跟上新潮,把钱花在学车、旅游上,有的为寻求刺激,把钱花在炒股、赛车上,有的为了享受生活,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

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

生活水平的高低所引发的大学生消费差距,只是反映了现实大学生中的生活现象,不容忽视的是现象背后潜在的问题。消费差距的拉大、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给大学校园带来了一种不稳定因素。

调查显示,贫困生中持内向型性格的占32.4%,持外向型性格的占19.7%,而非贫困生中持内向型性格的仅为16.1%,持外向型性格的则高达22.9%。从社会学角度说,性格的内向是社会化不畅造成的,如果社会化的过程中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一个人的性格必然被压抑而逐渐走向孤僻,这是贫困生性格大多内向的重要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贫困生因为生活状况的不如人意,产生了严重的相对剥夺感,继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恨,这种不满和愤恨往往演化为对社会的极端态度,甚至是报复社会的犯罪行为,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和危害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并且,经济上的拮据还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生在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普遍要比非贫困生要大,并由此产生了种种精神障碍。调查显示,22.6%的贫困生有自卑情绪,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处境,并拒绝师生的援助和学校的各项贫困生补助;近半数的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被动地与别人交往;更有近四分之一的贫困生心理健康出现异常,严重缺乏自信并对别人充满怀疑。对大学生来讲,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为可怕。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在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着无计划、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为了拥有一款新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它必要开支;一些同学家里贫困,但是为了追求时尚,他们只好在学习的同时,通过家教,帮人设计软件,到公司兼职等赚些外快,来补贴家中汇款不足;还有些人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人情之风、追赶潮流、盲目攀比,加上商家的无意引导,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一位来自大别山老区的小杨有几分无奈地说:“不是我自己愿意请客,是不得已啊,别人请你吃饭,你总不能白吃别人的吧!前一阶段,同学们都兴吃火锅,你总不能落伍吧!”有些同学拿到奖学金就开始请客吃饭,大家轮流坐庄,甚至一些经济拮据的同学申请到助学金,也得请大家吃一顿,“意思意思”,一两百块钱一桌的宴席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忍痛割爱”了。

毋庸讳言,大学生其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自己兼职挣钱的并不多,许多大学生花钱还是十分谨慎的,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购买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为了能在毕业时找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不得不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仅考试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而为准备考试进行的考前投资远远超过考试费本身的数目。一位大三学生的话颇具代表性:“平时要买书,不得已时还得上培训班,但不管怎么贵,也得咬咬牙,否则过不了关反而误了大事。”像这样把钱花在购买学习资料上的学生并不少。

当然,更应看到,很多贫困大学生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吓倒,他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在学习、择业和面对事业的竞争上他们表现出了比非贫困生更大的信心,他们大都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前途是可以改变的,这都源于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尴尬问题,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作为学校更应该关注校园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标签:;  ;  ;  

学生有多少种选择?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