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进入新时期,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同时水利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多,受企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想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得格外注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过程建设的成败与否,但是很多问题总在阻碍水利工程检测的进度,为此,本文就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质量要点的检测,以达到控制水利工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检测工作开展是否严谨,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建设的成败。若水利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进而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科学性检测,把握检测的控制要点,以提高检测质量,进而消除质量风险。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价值与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是为了利用、保护与控制地表与水资源、环境等而修建的工程项目,旨在能为水资源的调配提供设备支撑。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宽广,所需的水利工程数量多,若想提升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以控制施工质量,以求在后续的施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与效果,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现如今,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遭遇了很多问题,由于存在质量隐患,导致整个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出现严重的损失,对于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与施工材料管理、人员、施工质量控制、监理等存在很大的联系。例如,在施工材料上,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在使用水泥、钢筋、粉煤灰等材料时,由于质量控制不到位,将一些不达标的原材料应用到施工之中,最终会引发质量隐患;再者,由于分包中承包的价格偏低,导致部分施工方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尤其是在隐蔽类工程上实属常见。
为此,为提升工程质量,增强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应加强对质量的检测,及时把握质量检测的要点,通过科学的检测,能从中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质量隐患,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处理,能规避风险,提升水利工程的運行效果。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整理传输的能力较差
首先造成数据整理传输能力差的原因在于工作人员或者领导人未能准确的认识到水利工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因为不够受重视,所以导致质量检测部门的环境脏乱差,使用的设备设施也是极其老化的,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检测部门能够勉强的完成监测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更何况是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成果,甚至还会出现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如果出现数据工作不能完成的状况,数据传输延后,不能及时传输到施工现场,那么可想而知,施工也不能及时进行,就会造成延期的情况,可见数据传输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加以重视。
2.2 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就是在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偏偏高素质人才紧缺,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当然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大一部分检测部门员工缺乏,能勉强上岗的人员当然就会出现专业素质低的窘况,再加上没有及时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任职人员迫切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来适应高科技,新型设备的要求,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2.3 第三方检测制度没有严格落实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通常是由该单位内部的部门来负责,只有非常少的部门是由专门的监督单位的监督管理,所以说大多数的情况就是都普遍存在缺少第三方监督管理的情况,这里所主要提到的第三方,他们就只专门的负责有关监督事项的,是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本职部门,当第三方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时,会非常的秉公办事,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在客观的角度上,对水利工程的检测进行有效的检测,这样是有利于水利工程部门的发展,而且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有了相应的保障,所以要重视这件事,规定第三方的检测监督工作,提高监管效率,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受到第三方的监督。
2.4 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目前,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大多数都是不具备独立法人的地位的,所以机构里的人员大多数是属于同一机构,没有包含各行各业的人员,所以质检机构多数都存在较强的依附感,而且再加上缺少行业竞争对手,不存在行业竞争,也没有相关的机制,就会造成检测部门态度并不强,服务意识也会比较淡薄,也会缺乏服务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搞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措施
3.1 更新观念,灌输先进思想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实施,现代的先进思想已经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先进的现代思想对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推动力的作用,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敢的挑战才能及时的抓住机会,要尽快将落后不堪的思想掘弃,积极抓住发展良机,要是总是被落后腐朽的思想牵绊,就很容易错失良机,各个组织单位,部门都要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积极带动全体员工进取向前,解放思想,勇敢参与市场竞争,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全体负责,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做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3.2合理编制质量检测方案
若想实现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应深度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前期应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案,施工方需要编制自检方案,而监理方则需编制抽检方案,及时了解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要点内容,设置整体质量检测方案,进而消除风险问题。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前,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对各类工程质量计划与方案进行汇总,以做好质量检测的准备工作。
3.3加大施工方的自检力度
确定检测方后,施工方要及时报告到建设方与监理方,而项目的法人代表则需要向质监部门进行报告,保证一系列的质检手续都确认后才可进行实施。施工方应及时按照规范、要求以及合同的相关规定,强化对工程原材料、设备、主体结构质量等进行系统性的检测,遵循相关的规定来确定检测频率。施工方应发挥好自身的自检作用,不可让没有合格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与产品进场,且不可将此类材料、产品等应用到项目建设之中。若工程施工工序与单位项目工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开展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此外,应遵循见证取样的原则,还要加强对送检过程的管理,若一些工序或材料等与项目结构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对其进行见证取样。开展取样与送检工作时,监理方与项目法人必须进行跟踪式监督与管理,对整个取样与送检的过程予以把控,且还要保证试样上具备一定的标志。一般来讲,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需要开展取样与送检工作的内容有主体部分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发挥承载性能的砂浆、土方填筑等,通过合理的送检管理与监督,以达到控制检测质量的效果。
3.4重视监理方的抽检工作
除了施工方需要开展自检工作外,监理方还应发挥抽检的作用,具备足够的监督与管理意识,及时对施工中所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等开展平行检测,此类检测是独立存在的,不是见证与跟踪检测可以替代的。抽检工作的开展,应制定抽检的具体实施方案,抽检工作完成后,监理方需要将抽检结果报告给法人与相关的质检机构,提交重要的抽检数据,只有通过质量检测后才可开展检测验收。
3.5合理控制质量检测费用
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而言,开展质量检测工作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加强对质量检测费用的控制也很重要。我们以小型的水利工程为例,此类工程的投资额度有限,若想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强化对质量检测费用的合理化控制。这样,在制定质量检测计划时,能把施工方的自检方案、监理的抽检方案与第三方检测等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同一检测项目应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分摊,进而能节省检测的时间与成本,能避免出现重复性检测的问题。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应适度减少具有合格证、厂家信誉高的一些原材料产品的质量检测,可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原材料、产品与设备等进行检测,加大检测力度,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巨大的检测效应,利于实现对工程质量检测的控制。
3.6 强化水利部门的质量检测队伍的素质
强化水利部门的质量检测部门的素质,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负责各个关头人员的协调工作,使他们协调合作,领导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文化素质的要求较高,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也要丰富,对于检测员而言,就要求其具有较丰富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最好对于水利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参与水利工程检测工作的经验,我们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检测人员,市场要求的提高导致人才也开始了竞争模式,所以说,一定要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准备充足的人才资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力度不足,精度不够,最终使得水利工程质量出现瑕疵。为避免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隐患,应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案与计划,发挥施工方的自检作用与监理方的抽检作用,以此来控制检测质量,能大大提高检测精度,以此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南杰.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6,05:61-62.
[2] 王晖.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检测控制要点[J].科技展望,2016,22:27-28.
[3] 高志淼.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3,05:179-180.
[4] 沈成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福建农业,2015,03:25.
[5]李玉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科技2013
论文作者:张书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方论文; 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