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对重症监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干预效果论文_何芬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护理措施对其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注重情绪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照组焦虑改善总有效率为68.6%,明显低于观察组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为71.4%,明显低于观察组8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进而提升医护配合度与依从性,强化治疗效果,加快疾病康复,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措施;重症监护;焦虑;抑郁

重症监护病房主要特点在于患者病情危重,患者面对陌生环境且担忧自身病情故而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下,易产生负性心理,主要表现为抑郁与焦虑。据调查[1],在重症监护患者中50%出现不良情绪,突出表现于清醒患者中,作为潜在因素影响患者病情与治疗效果,导致依从性降低。因此在重症监护室一定要开展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予以缓解或消除,由此提升依从性与配合度,强化治疗效果。本文为详细探讨护理措施对重症监护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现选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注重情绪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为18至80岁,平均(49.3±8.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为19至83岁,平均(51.9±9.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注重情绪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由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此时若住院环境脏乱差则会导致负性心理加重。需营造一个安静、整洁以及舒适的住院环境,以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充分休息。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与导尿,需轻柔操作,以免由于动作粗暴加重患者疼痛,影响护患关系。细致管理各类管道,若患者躁动不安可给予约束带,避免患者无意或有意拔管。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由此提升信任度。

1.2.2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要想顺利开展护理工作一定要对优良护患关系予以构建。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易出现抑郁、交流、绝望以及依赖等情绪,不同于普通病房患者。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想提升患者配合度其中护患关系起主要作用。由于住院期间患者话少且沉默,情绪通常处于低落状态,将不良心理都闷在心中,再加之周边都是陌生人故而无处倾诉。此时护士应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给予安慰、关怀与鼓励,引导患者倾诉并耐心倾听。同时还要保持尊重,注意遮挡患者隐私,由此提升其安全感与信任感。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并避免操之过急,在患者沉默或思考时应避免催促,防止患者被二次心理伤害。

1.2.3 强化心理疏导 护士需依据不同患者个性心理差异与病情差异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适当引导患者,采用正确诱导法,对其不良情绪予以改优化,改善应激状态,有利于恢复身心健康。

1.2.4 争取家庭支持 重症监护患者信任家属,据调查[2]除病情十分危重患者外其他重症监护患者均较为信任家庭成员。因此要想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性,护士需引导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其配合护理工作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护士需教导家属将其不科学的习惯与看法纠正过来,在多次接触中改善护士与家属关系,不仅可提升家属护理操作参与度,还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1.2.5 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在重症监护室诸多护士中挑选有较强学习能力、沟通 能力好与语言表达能力优良的护士,其综合素质较高,由此接受心理咨询培训,培训后考核,合格后对患者开展心理测验与合理情绪疗法。在该操作中ABC理论属于核心内容,即不良行为或情绪产生原因为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并非外部事件。由此让患者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与有效调节,缓解焦虑与抑郁心理。

1.3 效果评估[3]

出院前应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效果,得分为50分代表正常,50至60分代表轻度焦虑或抑郁,60至69分代表中度焦虑或抑郁,得分不低于70分代表重度焦虑或抑郁。以正常+轻度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干预效果对比 见表1。

-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相对而言患者处于与外世隔绝状态,即使是患者家属也只能在规定时间段内探视。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处于死亡边缘,因此其求生欲望很强烈。而对于所有患者而言生存需求为最强烈与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希望详细了解自身病情变化。然而在陌生环境中没有亲人陪伴,且目睹同病房室友死亡与各种抢救,医护人员讨论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受到刺激,再加之自身被病痛折磨不适感强烈与个别医护人员态度比较冷漠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孤独、绝望、不安以及焦躁等心理[4]。此外患者体内引流管与监护导线较多,固定四肢,导致身体活动受限;医护过程中出现疼痛感、体位与咳痰不适、部位暴露出现的羞涩与不安感,各种情绪综合积聚便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生理健康密切关联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属于基础和前提、保证与动力,因此上述不良情绪会影响医护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进而将康复速度减慢,延长住院时间。为此护士一定要注重护理干预,构建优良和谐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由此提升医护配合度;营造优良住院环境,确保患者身心舒适;为患者争取家庭支持,缓解其孤独感与恐惧感;应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患者学会控制与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在心中积聚;强化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烦闷,保持身心放松。

本组对照组焦虑改善总有效率为68.6%,明显低于观察组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为71.4%,明显低于观察组8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谭姜群研究结果相近[5]。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进而提升医护配合度与依从性,强化治疗效果,加快疾病康复,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3-14.

[2]陈燕红.人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18-3019.

[3]陈丹丹,王伟.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15):1858-1860.

[4]安育林,王自珍,骆利等.重症监护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浅析[J].武警医学,2014,09(10):1077-1079.

[5]谭姜群.重症监护(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94-1296.

论文作者:何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护理措施对重症监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干预效果论文_何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