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任丹铧

经桡动脉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任丹铧

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当前临床对于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通常选择介入治疗,这种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治疗效果明显等。而桡动脉的介入治疗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优化。本次主要对桡动脉的压迫止血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优点和缺点,找出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研究

冠心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经皮冠脉介入是当前治疗冠心病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一般以桡动脉入径,该入径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小,并且容易止血,不需要患者长期进行卧床,因此应用十分广泛[1]。当前来说降低患者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而桡动脉止血方式有止血器和人工压迫两种,要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保证护理效果。

一、穿刺部位手术后的止血方式分析

1 人工压迫

手术后将脉鞘管拔除,利用纱布(规格为1.5×3.0cm)将压迫穿刺点覆盖起来,叮嘱患者保持前屈状态,前臂和手背部用4条宽胶带交替环绕,保证受力,将胶带固定好,叮嘱患者伸展腕部维持手部后伸的状态。2h后如果没有发生渗血放平手部;4h后去除胶带,利用无菌纱布将穿刺点进行覆盖和保护,术后利用无菌纱布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压迫的穿刺点进行覆盖,用弹力绷带将纱布进行缠绕,加压包扎。包扎以后观察是否有渗血的情况发生,叮嘱患者手术进行活动,每2h进行1次放松,6h以后将压迫解除。传统通过绷带环绕包扎的操作十分繁琐,不容易把控松紧程度,因此患者可能会发生穿刺部位麻木、肿胀等负面情况。

2 止血器压迫

介入治疗完成以后,消毒并擦干桡动脉穿刺四周的皮肤,拔除脉鞘管3-4cm,将穿刺点与止血器气囊中心的绿色标志点对齐后进行固定。患者进行深呼吸,一边拔鞘管,一边注入空气直到完全将鞘管拔除,完全充盈气囊后标记开始进行压迫的时间。临床当中对于气囊压迫的时间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但是时间过短止血效果差,时间过长会发生很多并发症。止血器对于周围组织的压迫比较少,对于皮肤造成的影响较小[2]。在使用止血器的过程当中需要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依据。

二、护理工作

1 观察病情

患者手术以后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术肢进行剧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对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动态关注患者桡动脉穿刺处是否有疼痛、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对肢端血液的循环、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对患者进行减压过程当中对患者主诉是否有肢体麻木肿胀、穿刺处是否有血肿等进行密切的观察。

2 手部干预

在止血时,患者的上肢不能够进行剧烈的活动,伸直手掌和腕部,制动腕关节6h,手术后48h内不能够对术肢进行输液和测量血压,避免患者手部肿胀加重,难以对是由于渗漏或者出血造成的肿胀进行判断。在24h内要注意患者的手指是否能够灵活进行活动,在运动时是否有异常的感觉。适当将术侧手臂抬高放在胸前,降低由于静脉回流不畅造成的肿胀,引起患者的不适感[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患者手部啊发生肿胀,经过放气减压以后,将手臂抬高拆除压迫装置以后会有明显的缓解。

3 并发症干预

3.1 出血

术后压迫止血工作不牢或者在手术期使用了大量的抗凝剂,就会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局部出血的情况,甚至在局部会形成血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需要给予压迫止血,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桡动脉在止血时要对穿刺点的近端和远端都进行压迫止血。

3.2 前臂血肿

前臂血肿是本次治疗当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前臂血肿十分常见的一种因素。在处理血肿时需要在局部加压和包扎,一般来说都会采用弹力绷带,近心端可以通过防止纱布卷的方式提升压迫的效果。压迫以后需要对血肿进行观察,注意血运情况避免发生肢端缺血坏死的情况。一般来说,压迫12-24h以后就可以将弹力绷带去除,在血肿局部覆盖土豆片保证血肿能够吸收。

3.3 皮肤水疱

经过治疗以后要密切关注压迫处伤口是否发生出血、皮肤颜色是否改变以及是否产生水疱。如果压迫器解除以后有水疱,需要给予碘酊进行消毒,用纱布覆盖,不能够将水疱刺破,如果淤血或者水肿较小可以进行吸收不需要特别进行处理。如果范围过大可以加压包扎,局部压力过大会造成皮肤水肿和缺血,产生张力性水疱,因此先用浓度为0.5%的安尔碘对皮肤进行消毒,利用注射器抽吸后外敷云南白药,实现抗炎效果[4]。

3.4 右肩背部皮下淤血干预

右肩背部皮下淤血并不常见,因此护理的过程中在手术后要细致的进行观察,尽早发现。发生该情况后,对于患者的皮肤颜色变化要尤其注重,对血色素和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的监测。可以通过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大多数患者出血停止以后淤血会自行被吸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3.5 迷走神经反射干预

患者经过治疗以后,要避免对伤口的过度压迫,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询问,监测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如果患者伤口处疼痛比较剧烈,并且血压下降明显,要注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要及时汇报给医生,给予减压处理,进行扩容和升压操作,必要时可以静脉注射阿托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改善。

【结束语】

当前介入治疗的应用十分广泛,手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和产生的并发症在临床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医护人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止血方式,在手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和准确的观察,做好对并发症的有效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耿旭影,徐明明,牛鹏飞等.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6,(2):388-389,390.

[2]陈锁芹,李丹丹,胡小燕等.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及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1):96-98.

[3]刘美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9,(8):154-155.

[4]叶红,李世光,辛玲等.循证护理在无鞘指引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3):281-284.

论文作者:任丹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经桡动脉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任丹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