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运用进行总结整理。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学习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足核心素养实现课堂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学习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足核心素养实现课堂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用唯物史观引领教学,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例如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史实,例如都是暴君秦始皇和隋炀帝不同;一分为二分析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像哥伦布那样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再比如哥伦布的评价,美洲人说他是恶魔,欧洲人说他是有功之臣。这些问题都需要唯物史观的引导。
二、渗透时空观念
在具体教学中,把史事放到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讲述。教师在教学中,要依照历史发展顺序(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让初学历史的学生具体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发生和存在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和学生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如果没有明确的历史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只是讲述历史事实,那么,面对这些事实,学生就会感到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甚至发生历史的错位,无法正确地考察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无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澄清当前一些缺乏规范的影视剧和书刊,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
为了渗透时空观念,我在做教学进度时对初二、初三学生提出尝试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增强空间感,还有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纵横联系也是渗透时空观念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论从史出——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侧重结论,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少有涉及,普遍重结论、轻证据倾向。史料实证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有助于展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这就要求学生重视“史料”——教科书,它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讲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教科书选材有明显的针对性,可作为“证据”。史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
四、正确认识——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读这些材料、进行“究踪溯源”,究其根本。分析历史事件,养成研讨材料、质疑历史的习惯,培养历史思辨、解释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史料重构历史的实证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史料的不同类型及其价值,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尤其历史解释:理解别人的解释,形成自己的解释!引导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教材中的文字史料、考古材料、文物图片、数字、地图等要充分使用。这都较好体现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渗透。
五、感悟借鉴——家国情怀的浸润
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我们历史学科这样的素材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历史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时代意识和自觉的改革精神。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以史为鉴”、“以古鉴今”,不能单纯“为了学史而学史”,注重初中历史教学与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当前时政进行有机的联系与结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下一句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赶上了新时代、新理念、新教材这个契机,愿我们克服长久以来的工作上机械性和思想上的惰性,长期努力、坚持始终、大胆创新,让核心素养教育在我们历史课堂落地生根,为“立德树人”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1]叶小兵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2004年,第7期。
[2]《教育部新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3]黄勇 《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初中历史教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论文作者:梅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历史论文; 史料论文; 素养论文; 唯物史观论文; 实证论文; 核心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