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梅荣正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梅荣正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梅荣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武汉大学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年来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梅荣政,男,1941年生,湖北秭归人。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之一,同时兼任教育部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国内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代表作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论新自由主义》等,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

▲(采访者简称▲,下同):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老专家,想请您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先请您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过程。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从严格规范意义上讲,是2005年底根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发的[2005]64号文件正式宣布建立的。从此,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上,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广大教师多年的愿望。但是这并不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全部,从广泛的意义上,从学科建设的实质性内容讲,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积累的经验很丰富,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是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岁月。因此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过程的回顾,应该把视野放得更远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过程,概括起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架构的初步形成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理论基础,确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我们党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且在高校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伴随这一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学科层次上经历了一个从学士学位,到硕士学位,再到博士学位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从低层级到高层级、逐步形成学科体系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新时期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广阔的要求,理论上也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成果,为适应社会需要,1984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首批批准南开大学等12所院校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本科学制,进行试点。目的是“为高等院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时摸索兴办这类专业的经验”。同年6月,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批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接着,全国众多高校陆续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确立了学科与专业的理论框架。1987年12月21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科目录》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类”学科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为0804。1993年7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类,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法学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授法学学士学位。

关于研究生教育。1986年5月,国家教委做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包括第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班,为正规化培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走出一条新路”。1987年9月,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从1988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9月,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院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独立名义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从而标志着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架构性探索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点的建立阶段。在实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一直在思考和酝酿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博士学位点的问题。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在其“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博士点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方向,这是中国博士生教育层次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方向。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上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代号为030207,含: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代号为030208)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两个专业硕士点的设立和建设,虽然还没有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名称,也不是现在正在运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但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先声,为后来创设规范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确立了大致的科学研究取向,形成了基本的学科建设力量,积累了学科建设的初步经验,奠定了学科建设前期的重要基础。

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整合,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于法学门类,为政治学一级学科内的一个二级学科。当年10月,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后经过博士点申报,国务院学位办经过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1996年4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国家第六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其中,包括武汉大学取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996年5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学位(1996)12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这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同年,中国人民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博士点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方向免于申请,直接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博士点。是年秋,清华大学也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这三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这三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建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史上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了不起的大事,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层次已经完备,其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多年来我们所讲的要把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提到学科的高度来进行建设的愿望已经得到实现。应该说,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当时国务院学位办主持这项工作的同志和那一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带头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再次确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的整合,并且把整合后的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加以规范,去掉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名称中的“教育”二字,正式命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初步建设阶段。继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点建立之后,经过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的评审,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经国家严格评审,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开始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了学位[2005]64号文件即:《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通知还指出:(1)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5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3)调整增设后的相关学科代码:法学门类为03,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0305,二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03050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0305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03050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030504,思想政治教育为030505。(4)自颁布之日起,学位授权审核、研究生培养及其他相关工作按照调整后的目录进行。

通知的附件二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范围,课程设置,主要相关学科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国务院学位办于2006年1月专门组织了对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5个二级学科的单位的评审。经此次评审和调整,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起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5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103个、硕士点453个。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又发出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一个二级学科,即“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这样,从理论上推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有2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74个硕士点可以招生(以一级学科所含的6个二级学科都可以招生计算)。2007年经过评审又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设置了20多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这一战略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萎缩的趋势,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完成了基本合理、覆盖面广的学科点布局,形成了层次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在建设中,培育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推出了一批本学科的重要理论著作;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思想理论战线的优秀人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强大生命活力、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学科。

▲:正如您所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您认为这有哪些原因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随后,中央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对实施这一工程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04年2、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况连续作了多次批示,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公开发布,强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所有这些精神,从学科分类和建设的视角看,都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地位,这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式建立后,发展是相当快的。如果与最贴近的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共党史党建——作个比较,可以看到博士点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1981年第一批学位审核到现在,全国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只有11个,共29个学位点可以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生。政治经济学从1981年第一批学位审核到现在,全国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共35个学位点可以招收政治经济学博士生;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1984年第二批学位审核到现在,全国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共18个学位点可以招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生;中共党史党建从1981年第一批学位审核到现在,全国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中共党史党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5个,共18个博士学位点可以招收中共党史党建博士生。以上4个相关学科从1981年至今二十多年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低于刚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得到这样迅速的发展,若没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现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多种思潮相互激荡,思想理论战线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这就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再次,四股强劲力量形成的合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建设起了极大的作用。这就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科学化、学科化要求,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产生;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即从1985年至1987年间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即“85方案”,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到1998年经党中央研究同意的课程体系即“98方案”,再到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的新的课程体系即“05方案”,日趋强烈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强有力的、坚实的学科支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和改进,要求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寻找出路,把多方面的相关问题统一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下,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加以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和扩大,要求规范学科。党和国家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审时度势,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将会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主要的经验?

●:是的。对于这些经验,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角度不同,概括的方面,提炼的观点,作出的判断,当然也就不同。这里,根据本人的初步研究,列出五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这是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都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也是根据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取得的一条推进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其他学科的建设有所不同,它不是普通的学科建设,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学科建设,因此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高度认识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正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6个二级学科在不长的时间内,不仅成功地在一些重点高校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6门二级学科设立博士点103个,硕士点453个,建立了一个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设立了20多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效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到这样良好的发展,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之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支撑条件,这些条件越充分,学科发展状况越良好,没有这些相应的条件,或者根本不顾这些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从未有过的物质条件,也强烈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为它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矛盾、新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回答提供理论指导,提供优良的建设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建设中,从四个方面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1)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目标,以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并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回答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推出了更多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对党和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很好地服务了实践,服务了现实。应该说,我国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都要为现实服务,而且都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它不是从某一个侧面或层面上去反映对象,而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它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所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基本问题,所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它的需求更强烈,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更直接、更为根本。(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分布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从博士点的地域分布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高校分别占了33.3%和28.6%。二级学科博士点,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高校分别占了21.4%、20.4%、17.5%。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过去本学科的博士点少,近些年增长快、幅度大,现已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呈这样的分布,是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华北、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其博士点的数量也最多。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过去本学科博士点少,近些年增长快、幅度大,同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战略是相适应的。这表明,学科点的分布很好地服务了社会经济建设。(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承担了国家大量的科研项目,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成果。仅就近三四年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上的导师承担国家及各部的项目达707项,科研经费7955万多元,获得各类科研奖励1251项。而这些项目和奖励所涉及的,大多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内容。(4)在人才培养上,它承担了解决培养的人才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跟谁走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坚持用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青年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实践者。正是这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和揭明自身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只有深入研究和揭明自身的规律,才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进行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以前我们一般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研究,重视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规律的研究,而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律的研究。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及其发展规律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规律相联系但不是同一对象。正是这样,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就不能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说,我们还没有真正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非常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建设。近些年来,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重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身的研究,这包括学科目录、学科界定、学科边界、学科结构、学科设置、学科布局、学科平台、学科体系、学科功能、学科队伍、学科依托、学科交叉、学科支撑、学科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成果,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这些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把握,它大大增强了我们进行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我们进行学科建设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对学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醒的意识,对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也能够比较及时。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它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重要职责。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切实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之中,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特殊要求,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种问题,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实的学科支撑。为此,要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含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抓住李长春同志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五点明确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学方法创新是重要环节,加强领导是保障。从一级学科层面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五个方面,在有关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规律、教学中的难点、热点以及如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上有所作为、有大的贡献;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的层面上,深入研究和回答有某种对应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典型案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进等问题,用新的结论、新的观点、新的知识、新的材料、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把设立直属于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体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凝聚力强的工作团队,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教学科研组织保障和机构依托;要努力探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如根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要求,注意从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实践教学、培养方式以及专业培训等多方面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包括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培养新的师资以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又如重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特别是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对社会思潮的评析),将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写成教学参考资料,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考,或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其理论素质,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再如重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以为当前和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具体的理论指导。通过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如把符合条件、标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时地遴选为硕士或博士生导师,在学科点上设置直接或间接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的研究方向,注意吸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硕士、博士招生录取工作中,注意优先录取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诸如师生比不当,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科研时间过少、课题申请困难,成果难以发表、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有一支政治上强、业务精、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保证,是学科建设的长远大计。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从1978年4月以来至今,仅党中央国务院的所属部门颁发的有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就达14个之多,这些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定位、任务、规划、要求、制度、设想、编制以及职务评聘,酬金分配、政治待遇、工作重点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清楚的阐述。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学科、专业点大都注重队伍建设,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特别重要的是,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造就三个层次人才的任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学科的领军人物、较高素质的后备人才。近期李长春同志根据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又提出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长远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创造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思想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善于直接做国外智库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这给我们抓好队伍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按照这个要求,一些单位本着出成果出人才,重在出人才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推出了一批一批的优秀中青年理论人才,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古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单位有1-3个优秀的专业领军人物,就可以凝聚学术力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抓上去。同时要营造人才辈出,相互促进,团结奋进的氛围,消除忌妒贤能的心理。要落实国家在理论深造、培养培训、激励机制、扶持优秀人才等等方面的各种政策。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战略家的培养。学科建设的战略家应有良好的素质,如崇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的学术眼光、恢宏的学术气度、丰富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过人的学科谋略,创新的科学思维,善于营造拔尖人才、推出学术新秀、开拓新的学术领域。有了这样一批学科建设的战略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历史经验总是寓于历史过程并从历史过程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过程正在健康地发展着,寓于其中的经验也在日益加深地积累,将会越来越丰富。

▲:是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它的建设,对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您对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有何展望?

●: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首先,要珍惜已有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是由我们自己花费心血、付出劳动作出的创造,它为我们开辟未来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应该珍惜它,进一步丰富它,完善它。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央的部署,今后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总的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外交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完成工程的各项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展开来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工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大力构筑特征鲜明、结构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大力构筑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外介绍交流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在实现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5年未来目标中有大的作为。这当然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要特别突出5条: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宏观管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要更加注重质量,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学科生存发展的生命;要在建设高素质的理论队伍方面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明显的成效;要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组织依托;要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坚实学科支撑。

标签:;  ;  ;  ;  ;  ;  ;  ;  ;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梅荣正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