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与途径_成人教育论文

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与途径_成人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功能与途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三农论文,途径论文,农村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民素质只有通过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实现,所以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途径及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1.职业与成人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多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格局,农村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是农业,农民占绝对优势的职业也是农业。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格局正在打破,维系“三位一体”的传统产业和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我国农村第一产业的比重为68.6%,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6.1%,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3%,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到了1990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为46.1%,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6.3%,实现了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超越。到了1997年,第二产业的比重增至62.9%,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仅占24.4%,表明农业不再是农村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动直接引发了农民职业结构的变化,1990年农民占第一产业就业比重80%左右,1997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70.4%,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18.1%和11.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调整课程结构和培训内容,为农民转岗就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农业人口有9亿多人,农业劳动力超过4.5亿人。如果按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将农业劳动力比重降至我国提出的占社会就业比重的15%计算,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接近2.5亿人,这些人口都要转移到小城镇去。就湖北省而言,现有总人口5947万人,从业人员3414万人,农业人口4284万。如果按农民生活水准达到小康水平,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的15%计算,全省的农业劳动力只需512万多人,这样,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630万人。从2003年算起到2020年,平均每年约有40万人进入小城镇。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镇去,他们要就业、要生活、要致富,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城镇站住脚。因此,要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必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融入到城镇的自然人群中,为地方经济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职业与成人教育为农民增收服务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舒尔茨经过对农业经济的长期研究,发现从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促进美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人力素质,也与开发资源一样,必须先有投资,然后才有收益。他强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的生产技能,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舒尔茨还指出,迅速地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的投资,即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69万户农民人均收入与所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文盲平均年收人为422.8元,小学文化程度为542.96元,高中文化程度为639.85元,中等职业生为740元,比较之下,农民中的中等职业生收入最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我省潜江市熊口镇莲市和瞄场两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和收入状况的关系也做过比较分析,其结果:莲市村、瞄场村的传统型劳动力、技术型劳动力、工:农业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分别为:97、890、274.28、540和602、235、97,74、338。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村劳动力的数量相差不大,但由于莲市村重视职业技术的再教育,农业劳动力大都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所以该村的工农业产值比瞄场村高,劳动力人均收入也高。

以上事例说明,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为农民增收服务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作贡献。

3.职业与成人教育为农业科技进步服务

据有关专家综合论证,去年我国的粮食增产总量中,因推广科学技术而增产的比例仅占增产总量的50%,而在发达国家中,农产品增产量的六分之五是靠科学技术去实现的。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年产粮食2-10万公斤,年产肉类产品3000-4000公斤。而在我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年产粮食仅1000-1300公斤,生产肉类产品仅70-80公斤。我国每年产科技成果达6000多项,而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仅为30%,实际生产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却高达80%,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高达80%。目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40名农业科技人员,而在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4名农业科技人员。加入WTO后,我国的主要农产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已失去了竞争的优势,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太高,高于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一些国家的1-2倍。同时,由于目前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农民对新技术、新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反应比较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再加上思想观念的陈旧和心理素质的脆弱,农民一般不敢轻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因而,造成许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无法推广应用。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要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率,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使农业劳动者逐步具备先进的农业科学思想,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观。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与成人教育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巨大的潜在力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对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业科技进步服务。

4.职业与成人教育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谋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把种植、养殖、加工联结起来,把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串联起来营运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制。从纵向看,它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了起来,形成一条龙型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生产经营。从横向看,各个供求环节依照各自的专业分工,涉及到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涉及到农业与加工业、商业乃至金融、运输等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纵横交织、相互依存的一体化经营系统。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有力地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龙头企业、农户、科学技术、资金流通、人员组织、教育培训等方方面面,其中等职业教育培训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

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对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的技术人员、劳动力、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岗位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尽快掌握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手段,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各地的农业产业也在发生变化,市场在变,产业在变,各地的产业也林林总总,要想使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使这一系统工程顺利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劳动者。所以,我们必须注重职业教育培训这一个环节,帮助从业人员加强产业化意识,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途径

1.确立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我国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从它诞生起,就确定了为地力‘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科技知识的农业劳动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广东省等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果,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内地大批民工涌向广东省等沿海城市打工,形成了弃农打工、弃农经商的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村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迈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例如自然资源质量下降,有些资源已出现危机;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用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状况不佳;种粮食的效益较低,农业投资比重下降;再者,在农村现有体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现有财力刘农业的投入也是有限的,农业政策的激励与协调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今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突破,必须依靠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现阶段,要解决我国农业、农民、农村三大问题的焦点,或者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

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除其他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端正了办学方向,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自身也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

2.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教育功能

职业教育结构影响着职业教育功能,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成效。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教育功能,必须建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初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建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时,重点建设好县重点职业中学和乡镇成人文化学校。

第一,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覆盖面,办在地、市一级的高等职业院校要突出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专业调整方面,要增加为第一、第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尤其要增加农业产业调整后,结合产业化建立相近的专业。要吸收农村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专业户、种田能手、能工巧匠以脱产、半脱产、或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第二,职业中学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增加职业培训的功能,要将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纳入职业中学的工作日程。在初等职业教育方面,我省还需加强职业教育对普通初中的渗透,以便学生初中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第三,要重点抓好面向广大农民、职工、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对乡镇成人文化学校要理顺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培训功能,使其能全面负责乡镇技术骨干的各种培训工作。进行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要使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做到六到位,即培训职责、校舍、设备、师资、经费、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到位。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能落到实处。

3.以产业为龙头,开展短期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该多样化,除了进行学历教育外,还可以以产业为龙头,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产业化经营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是连接农产与市场的纽带,也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起来,也就是与千家万户农民结合起来,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各地的产业结构不同,职业教育也要与之相适应。以产业为龙头,联合龙头企业,以培训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科技下乡、村、组、农户,以点带面等形式,将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成立培训专班,组织好培训教材,落实培训师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经过科技培训和职业培训,产业化的整个工作过程都会有序进行,可以促进产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宜昌市夷陵区以职业高中为龙头,建立了三级职教培训网络,学校成立了职教培训处,以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为基地,对乡镇成人学校教师进行一级培训,再由乡镇成人学校教师对村办成人学校技术员进行二级培训,第三级由村技术员以村办成人学校为阵地,或者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将科技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夷陵区共建两个教育兴农示范小区,培训工作遍布27个示范村、250个示范户,另外,职业学校还与夷陵区“奶办”、奶牛养殖技术服务中心共同承担了全区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的任务,职业学校还在区林业局的支持下,筹集2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植物组织培养室,并以培养室为依托,建立了夷陵区职业高中退耕还林还草育苗基地100多亩,2002年通过组织培养室共培育出草本植物5000多瓶,5个木本植物1000多瓶,育成了以杂柑为主的苗木345万株,名贵花卉苗木20万株。

4.开展绿色证书和技术等级资格证书教育

职业学校对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绿色证书制度是农村一种新型的劳动就业制度,这一制度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民就业进行技术培训,绿色证书作为一种从业资格证书,有其严格的岗位规范和质量标准。按照岗位规范进行培训,严格加强管理,保证培训质量,才能体现绿色证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职业学校要根据农业部门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岗位规范、教学计划等,要从教材、师资、教学、实践、考核等多方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绿色证书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了使绿色证书教育有序进行,职业学校要建立绿色证书领导机构,建设一支热爱绿色证书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他们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具有先进性的、实用的、农民急需的、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要精心组织培训内容,在完成绿色证书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向农民传授急需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加强农业产业化、“三高”农业、科技信息、市场营销、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

5.坚持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全面建设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学校

我们认为,要使职业教育主动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必须变更教育观念,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观念要彻底从普教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突现出来。必须重视职业培训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大多数农业产业户的培训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没的需要,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完善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保障机制

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职业与成人教育在为“三农”服务过程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使这一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1.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职业与成人教育领导管理体制

职业与成人教育是政府行为,县以及县以下主要依靠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职业与成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以县政府为主导、以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农业局为主管,并结合县工业、财政、经贸、劳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职业与成人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有关职业与成人教育的重大问题。各有关局制定出本部门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县教育局负责整个职业与成人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业学校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向县职业与成人教育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同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谋划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及时了解职业与成人教育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与成人教育方面的问题。

2.建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基金

职业与成人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办好职业与成人教育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涉及广大的农村和农民,所以职业与成人教育必须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渠道的发展基金。要不然,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任务将无法进行。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基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筹集:(1)由国家划拨给各地的职业与成人教育专款。(2)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职业学校和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3)从中央和各级政府安排到农村的各类资金;例如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资金;商品基地建设资金、产业化建设资金,水利建设、扶贫资金、城乡基本建设资金等方面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4)从农业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5)从受益的工厂、企业、公司收取一定的职业与成人教育补偿费。(6)企业、公司、社会团体、海内外人士等对职业成人教育的捐赠款。(7)从接受培训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中收取的培训费等等。基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用于职业与成人教育。

3.建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体系

职业学校以前基本以适龄学生的学历教育为主,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的加快,职前、职后教育和培训工作量增加,都要求职业学校在职业培训工作中能发挥龙头作用。但是,数量巨大的培训任务,专业多样的技术门类,光靠职业学校是难以承担的,必须建立以地(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县职业学校为骨干、乡镇成人学校为基地、村级成人学校为阵地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培训网络。高等职业学院对全地(市)职业教育进行业务指导并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县职业学校根据县职业与成人教育领导小组的培训计划组织乡、镇骨干进行培训,再由乡、镇骨干组织村技术员进行培训,最后通过技术员利用广播、报纸、影视、讲座、示范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

4.建立健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随着产业化的推进,各种专业化产业,如养殖、水产、柑橘、茶叶、蔬菜、药材等产业的产、供、销一条龙逐渐规范,产业人员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希望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科技信息、科技服务、产品销售、贷款、保险等服务,这种依存关系为建立专业技术协会、职业培训产业化一条线的运作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载体。由于产业链的需要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会调动从事产业的人员学习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会促使产业人员自觉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会大大促进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县科技协会和农业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领导与指导,制定规范,检查工作,为农民服务做得好的协会要表彰,推广其经验,对做得不好的协会,要促使其改进,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一新生事物能为“三农”作出应有的贡献。

5.严格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与成人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八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与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一般职业,必须从已经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的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也必须经过职业与成人教育的培训。建立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使用工单位的就业者明确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也使整个社会提高对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参加职业培训的自觉性。现阶段在乡镇一级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乡镇企业工作人员、职工、个体工商经营者、村组干部,必须要求他们持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者相应的职业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对从事家庭承包的种植户、养殖户以及其他工种的人员,也必须要求持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到外地务工的农民工也必须具有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对已经具有农民技术员等职称的人员,工商、税务、金融部门等应对他们实行优惠政策减免某些税费、提供贷款。

6.建立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劳务人才交流市场

建立一个与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依法的、规范的劳动力人才交流市场。其功能应该具有:提供对劳动工需求信息(包括工种、技术技能要求);掌握劳动工流动信息(包括各地需要大批量劳动工的主要信息);建立劳动工、用工单位资源库;承接职业技术培训,办理职业资格证书;代办就业社会保险;进行农民工的跟踪服务等。劳动力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市场化管理,各级政府、教育、劳动、建设、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劳动力人才市场的建立,并监督其依法按市场规律办事,使农民工的转移、职业培训、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民工的转移工作逐步纳入法制、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标签:;  ;  ;  ;  ;  ;  ;  

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与途径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