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当代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仅要实现外部美观与结构完备还要与地域性文化进行结合。通过使用当地建材、因地制宜、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来实现建筑与地域性相结合的目的。以期达到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迎合人们的风俗习惯,为我国建筑地域性表达打下坚实根基。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
1建筑工程设计当中的原则
1.1 全面性建设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设计方案。若需建筑工程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从设计方案开始,不仅要考虑当地实际的人文特点以及生活习惯,还要对地理位置及气象状况等进行实地的考察,考虑到这些客观的因素再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设计、修改、完善,同时结合客户需要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特性进行完善。在建筑工程的全方面得到保障的时候再对局部的细节逐步改良,以此来保证设计方案在进行具体实施后功能完备、结构完美,使其可以经得起推敲。
1.2 万物唯人为贵原则
一份好的设计方案,无论它有多完美,都是要服务于人的,所以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万物唯人为贵的原则,来更好的实现现代地域性建筑工程的设计特点。要实现该原则就要遵守以下几点:①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出客户对于方案的需求,包括结构特点、功能要求、外部美观、使用材料的经费等个性化要求;②设计方案还要考虑到客户的应用要求以及可以承担的价格区间;③还要结合施工方的施工能力,保证施工水平在施工团队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施工方进行作业,保证施工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3 坚持循环利用
在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期,设计师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倡导,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最好使用当地的现有材料,同时可以节约交通运输成本与购买成本,减少了客户不必要的经济消耗。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使该建筑达到使用时间之后将材料进行回收加工再二次利用,减少浪费,避免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1.4 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状况也越来越好,所以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不仅仅要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还要对环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建筑项目周边的绿化以及排水等情况。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同时要在图纸中适宜地增添绿化带,这也是适应当地地域性的一种表现。在建筑地区选择方面,要对当地的日照、季风以及各种恶劣天气等气象因素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太阳光和风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对于有不同特点的地方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在多雨的地区,做好防潮的准备;在北方一些寒冷地区做好保暖的准备;在光照时间长的地区做好防晒的准备等。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为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稳定向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当代建筑工程地域性的表现
2.1 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因素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地理因素,这是构成地域性的建筑的最基本的一个因素。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进行建筑物建造时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总体建筑风格的形成,当地的地形特点、地貌的形式、地址的特点等等都会对设计的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一座城市的规划时,要想让其设计特点鲜明并且现代化,就应当充分的了解当地的地形特点,结合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同,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量和分析,总体的把握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使得设计特色鲜明并且与当地环境浑人一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保护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环境特色
由于城市的建设在进行建造的过程中肯定是要一当地的地域以及气候为基础的,近几年一直在倡导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的国策中要实现绿色的可持续性发展,就不能忽视对当地的环境以及文化造成破坏,保护好环境,不破坏当地的人文特色是进行城市建设的最根本要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当地的环境进行了良好的利用,那么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会对于环境进行良好的维护,比如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小桥流水,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重逢的考虑到这些环境的特色,并且将其合理的利用,政府对于此极具特色的城市标志也就会花费较大的精力去维护。另一方面,当地的人文特色在建设的过车过程中合理的引入,那么整体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文化的不断深化,比如我国陕北地域的腰鼓和窑洞,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产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安塞的的腰鼓也开始享誉全国,文化的充分提升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如今经济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以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为基础来进行合理的城市建设,将两者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将城市的建设变得充满韵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现代建筑材料结合历史文脉
根据批判的地域主义,地域性对于本土文化的表达不应是简单的模仿,同理,现代材料的介入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应该看作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虽然现代材料科学的手法应用其中,却并不影响人们感受建筑的情感表达。表达历史文化和精神的重要性对于纪念性建筑无需多言,在纪念性建筑的设计中,现代建筑材料对于地域形式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精神的表达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域传统文化器物和构建形制是该地域成员适应和改造地域自然的习惯沉淀,这伴随着地域的历史发展,以及地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人们精神认同的载体。因此纪念性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对传统的借鉴可以更广泛和抽象,一定程度上突破地理自然环境边界的限制。
2.4建材的地域性表达
不管构建的是什么,其基础都是建材,这方面也受到了地域性原则的左右。我国的地域建筑不断地发展,在建筑中,每个地方都多多少少的采用了拥有地域性特点的建材,而且很多建筑在运用了地域性建材之后都经受住了当地不同环境的考验。以陕西西安为例,因为西安是我国的文明古都,经过历史不断地沉积,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为了满足西安古风古韵的建筑特点还有宁静致远的底蕴风格,建材大多选取青砖、金属以及玻璃等材料,三者进行有机地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了西安复古的建筑特点,同时经受住了环境对建筑的不断考验。当今的建筑中,钢筋混凝土一般都是第一种被考虑到的建材,钢筋混凝土会使建筑的结构更具安全性,钢筋混凝土被大面积的使用,是因其塑形能力强、稳定程度相对较好,所以在建筑设计之中常常作为首选的材料,但是这样多多少少会使得建筑多了些刻板生硬,致使很多建筑物都丢失了地域性的特点。
结束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是我国各地域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原因。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时,要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色,将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将建筑工程设计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紧密联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建筑道路来,为地域性建筑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的构建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8(24):38-39.
[2]尤丽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特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69+71.
[3]谢智诚.浅析超高层建筑的地域性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48):79-80.
[4]张明明.展示设计课程融入地域性特征设计改革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10+112.
[5]杨帆.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思路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20+224.
论文作者:王静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地域性论文; 建筑论文; 地域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城市论文; 设计方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