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布局与院所结构改革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院所论文,布局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布局及新型科技体制将是一项较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建国初期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的由“五路科技大军”(中科院系统、教委系统、产业部门系统、地方系统、国防系统)构成的中国科技体系布局,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规模巨大、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格局且经过1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则形成了更加巩固的科技事业与科技产业并存的科技经济实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技布局即将形成,笔者认为:那将是由企业的R&D机构、精干的独立科学研究机构、重点高校、农村技术服务体系、民营科技企业组成的社会科技进步体系,由此而建立由国家支持的基础性、高技术和重大社会公益研究机构的科研基地组成的“攀高峰”队伍和由应用开发研究机构组成的解决国民经济主战场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关队伍”。新的“五路体系”和“两支队伍”就是我国科技新布局。建立新布局已不是简单的微观搞活的改革,而是涉及全局的宏观体制变革。这将是一项较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独立科研院所改革的6种模式探讨
在新的科研技布局尚未明确之前,对于目前存在的科技体制,可以赋予科研机构对自身改革与发展模式的选择权、探索权,为新的科技布局形成提供条件和改革经验。
①“一院两制”(事业、企业并存)将是我国科技体系中较长期存在的一种模式。改革以来,全国2000多个技术开发型机构基本实现经济自立,129个大院大所机构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全国科研机构横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60%以上。
②“国立重点院所”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科研基地”和“科技攻关队伍”来建立。
③“科技型企业”模式。主要由纯技术开发型院所改革而成,按企业运行规律,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最后进入科技产业集团。
④“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核心层成为企业或企业集团的R&D机构”模式。大批的技术开发型或应用基础研究的院所将走这条路。改革开放以来1500多个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700 多个机构已成为或参与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500 多个机构直接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但应注意的是进入集团一定要进入集团的核心层。
⑤“进入高校”模式。从事基础性研究或应用基础性研究,自身形不成科研基地的,可以进入高校,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量,同时参与人才培养。
⑥“科技产业集团”模式。众多优秀的大院大所,可以相互紧密联合起来,组成综合性、外向型的大型科技产业集团。集团的任务是参与国际科技产业竞争,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抗衡。
标签: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