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井口镇凤凰小学校 644200
语文教学质量高低与阅读教学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阅读检测分值在不断提高,考试范围越来越宽,这对学生的阅读面要求更广、阅读量要求更大。那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朗读可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就应该以读为突破口,实现语文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读的功利性,使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一、只注重朗读轻默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但走进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朗朗书声如春风乍起,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回归,但不出声的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出现的频率却不是很高。许多阅读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安静下来,于是多采用有声读的形式,而很少采用默读的形式,“书声朗朗”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二、简单化,功利化的“读”
语文课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不仅是书声琅琅,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可谓是“读”领风骚。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最主要的手段。有的老师将“读”简单化、功利化了,认为只要多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课堂上学生读得越多,课堂就会生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以凸显。然而透过课堂上形式众多读的背后,来审视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我们发现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般只有1-2分钟的时间;读的要求不明确,学生漫无目的地读,收效甚微;求形式不求实效,读来读去只停留在理清故事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对默读、浏览、略读等不同要求不同读法较为忽视,最终也没有多大实效。学生朗读评价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学生读完后老师只是草草地评价“好”,但好在哪里,没有做分析,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阅读兴趣渐渐会乏味。
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我们就要让娃娃有选择阅读的权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在阅读材料里尽情地读着,不论方式,不论领域,只要阅读内容健康,就要鼓励他们尽管去读。有条件,老师要多带他们去图书馆里畅读。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也可以让她们对图书馆有好奇心,对丰富多彩的图画着迷,对书里故事有牵挂。平时,老师也可以让家长尽量陪孩子阅读,给孩子创造一种温馨的阅读氛围。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着迷地爱上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注重读的技巧培养。
1.培养读的习惯。(1)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让学生养成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3)让学生有读后评议的习惯。
2.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1)老师注重范读。(2)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优化“读”的要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1)朗读要求要恰当。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要求明确。(2)“思”字贯穿于读的全程。“学而不思则罔”。思为读之本,思字贯穿全程,这是提高读质量的关键。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口无心地一味读书,就很难达到优化教学中对读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思”的范围,即思什么?文章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思想感情等内容以及语言形式等都是思的范围,老师在这些方面都要引导学生去思索。其次老师要教给学生思的方法。开始读书时,老师要引要扶,可以由老师提问,使其知道应如何去思索。“学贵有疑”,读书时鼓励学生多带几个为什么去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使思达到一定的深度,读的感情自然就丰富了。如读《少年闰土》一文时,读到“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时,“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高墙上的天空是四角的天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要求学生认真读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几次读,体会到闰土的童年生活多么有趣,闰土的见识是多么丰富,而鲁迅和他的小伙伴童年生活枯燥无味、见识较窄,这样更能突出鲁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学生通过读,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意义,读的“感情”就更丰富了。久而久之学生读书时就能养成思的习惯了,读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朗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以朗读为突破口,让“读”真正成为感悟语言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一些特点,以灵活有效的“读”的教学方式去带动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成长。
论文作者:张明湘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习惯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