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季行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摘要】《皮袜子五步曲》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库柏的经典著作,五步曲故事情节的发展历程在客观上细腻而逼真的表现了美国的形成过程,因而这种寓言性质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正如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所说,《五步曲》是美国民族诞生和成长的经历的再现。由于《五步曲》由五部小说构成,卷帙浩繁,笔者重点选取了两部小说,《开拓者》及《最后的莫希干人》并对其中人物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进行解读,以期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矛盾心理;文明与荒野;种族歧视
《五步曲》着重描绘了西进运动中开拓者的形象和印第安人的悲惨境况,将边地西移过程中英法殖民统治者的相互斗争、白人殖民主义者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以及光彩夺目的“欧洲文明”下掩藏的丑恶面目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通过对于五步曲的品读,读者可以感觉到现代文明的迅速推进对于传统荒野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人的行为和大自然的统治地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在小说中,作者将其对于文明社会的思考、种族认识的徘徊不定通过主人公内心的冲突以及人物间的斗争予以充分地表达。
1. 对于“文明”的矛盾认识
《开拓者》中详细描述了文明的迅速推进引发的作者对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而两种具有强烈反差特质的意识通过两个主人公,纳蒂•班波或皮袜子以及法官坦普尔形象的反映出来。作者通过对于法官同皮袜子的冲突的描写将这种矛盾心理刻画出来。故事的背景是皮袜子在一次林中狩猎中从猎豹爪下救了法官的女儿,而后来他却因违反狩猎季节而被捕入狱,这场文明与荒野冲突也因此得以在公堂之上形成。皮袜子在审判过程中所表露出的质朴、耿直、坚韧顽强的气质是精神风貌高于同时代世界文明的象征,他的正义理念才是社会是非曲折的判断标准。而坦普尔法院也并非是以一种贪婪、腐败、丑恶的面目出现在小说之中,与皮袜子想对比,他是“现实文明”的体现,是“法制”的象征,坚持“没有法律便没有文明社会”的理念,因此他的正义的外衣之内蕴含着更多的是肃清与冷酷,因为他认为在文明社会的前进中任何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正是两个人物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使得这一冲突得以扩大,使得美国文明的拓殖所象征着的善与恶得到了深入地认识与思考。
以法官为代表的白人移民者在将印第安人从土地上赶走之后,随即又以“铁面无私”的态度迫害着以皮袜子为代表的以传统方式生活的早期移民们,在大草原上建立其所崇拜的“现代文明”。但是正如皮袜子在法庭之上含蓄的讽刺道,“法官大人,由于您的砍伐,您的建设,猎物如今确实是越来越少了。”所以,“皮袜子”的形象,乃是对在开拓地里刚刚建立的欧式的“文明社会”所蕴含的种种弊端的强烈讽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皮袜子”这一形象的存在旨在批判在原始荒野上建立的现代文明自一开始便被资本主义的毒液的浸染,皮袜子高尚的品德也在成为与邪恶相抗衡的道德力量。在法官拘留了皮袜子后,要以罚款的方式惩罚他,而他的女儿对于皮袜子的评价确是褒大于贬,因为在她的意识里,她对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持保留态度,然而又感到荒野的破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开拓者》中,法官和皮袜子的争论为读者留下的直观感觉是双方各有其道理及正确性。“皮袜子”所珍视的原始美和自由固然令人向往,而法官坦普尔的“社会进步”也是移民运动向前不断推进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在对小说细节的进一步挖掘中,笔者发现,法官坦普尔形象的原形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库柏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西殖领军人物,曾在他的土地上安置过四万余移民。他所建立的库柏镇与《开拓者》中的坦普尔镇同样是由各种成分构成的具有封建主义色彩的群体结构,这使得土地意识自幼时便形成于作者的思想之中。土地是重要的,而思想豁达的土地所有者的地位与责任、其正确的领导才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所以在《开拓者》中,坦普尔法官的正义与冷漠乃是其政治主张的一种体现,是文明社会建立的必然选择。
2. 对于“印第安种族”的颂扬与冷漠
作者的种族意识主要体现在《最后的莫希干人》这部著作中。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8世纪50年代的英法“七年战争”,以皮袜子和两个莫希干族人(属于印第安人的一支)保护英军统帅的女儿为故事脉络展开。在对英勇的莫希干人恩卡斯与强盗麦格瓦的战斗过程中,作者对于印第安人的正义与顽强不屈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乃以言表的敬佩之情。恩卡斯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有损于其英雄形象的缺憾,他的内心永远是纯洁而高尚的。而在故事结局的塑造中,作者将恩卡斯的死有意为之,只为象征着印第安人永不可能再入主北美的历史悲剧,以及印第安文化最终消失的历史必然性。同样,即便是在对于歹徒麦格瓦的刻画中,毁誉参半的手法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麦格瓦作为一种罪恶的象征,他代表了印第安人最原始的,对于当代文明的复仇心理,他的反抗是不被作者所认同的,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印第安族人的消亡也是有意而为之。然而,在对于麦格瓦的描述中,他成了一位勇敢、机敏、胸怀韬略的印第安武士与首领。尽管他的灭亡是必然,可是他死的威武,是印第安种族坚强品质的杰出体现。通过对于两个主人公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在作者的意识里,无论印第安种族多么顽强、优秀,最终都是难以逃脱覆灭的悲剧。而小说最后印第安人的全部阵亡,以及文章多次由皮袜子表达出的他以他自己血管里流淌着的白人血液而感到自豪,而对红色人种所怀有一种下意识的鄙视,都是该作品种族意识的鲜明表现。
3. 总结
《皮袜子五步曲》集中表现了库柏思想深处的矛盾所在,他即推崇文明,又向往荒野的安逸;即赞同法制社会,又青睐于自由的生活状态;即认同印第安人的社会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又认为这一种族最终必然走向覆灭。不过,倘若从该作品的时代意义来讲,其对于美国西进运动的拓殖进程进行了深入的再现,同时为美国西部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历史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营. 解读《皮袜子故事集》的美国本土艺术[J]. 作家,2012,20:67-68.
[2]蒋必成. 回归本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杨季行(1979-),陕西洛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论文作者:杨季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袜子论文; 印第安论文; 印第安人论文; 普尔论文; 法官论文; 作者论文; 开拓者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