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思想应该是新颖的_散文论文

散文的思想应该是新颖的_散文论文

散文立意要新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意论文,新颖论文,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散文立意一定要新颖。这种新颖,并不是故作高深、玄妙莫测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出自平凡,而显出非凡的思想。新颖的立意,往往来自作者对事物独特的发现、理解和感悟。愈是个性的,便愈是新颖的,它的魅力也必定会经久不衰。文以意为主,意以新为贵,这是前人的为文之道。从事散文创作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于同中见异,进而别开生面,把事物在特定时空中独一无二的面貌如实地反映出来,给人以新奇美妙、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满足读者审美心理的独特要求,从而使作品历久弥新。

那么,怎样才能够使散文作品写出新意呢?

人们由于民族传统习惯、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气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总爱按照这种模式去思考,近代心理学家把这种思维模式叫做“套板反应”。朱光潜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由于世界的广阔复杂,事物的千变万化,如果按“套板反应”去考虑问题,往往不能有新的发现。要创新,要突破,往往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深刻性、独创性,在思维方式上求新,在思想感情上求新,从而写出立意新颖的散文作品来。

下面介绍几种出新的方法:

一是运用纵横分聚思考法,选择最佳角度,于同中见异,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思考中有纵、横、分、聚。为了把思考引向深入,可以向横的方面伸展,也可以向纵的方向开掘,可以由一点向四周辐射,也可以由四周向一点集中。这就是所谓“横向思考”、“纵向思考”、“辐辏型思考”、“辐射型思考”。散文立意的创新思路,可借鉴横向求全思考,将思考的对象从水平方向上,依照它各个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从而找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部位,在创造学中叫做“缺点列举法”。散文立意的创新思路可将对象放在平面位置上,进行全面性的思考,从而找到某个前人未曾涉及的立意,达到创新立意,有的对象本身有多义性,可进行多维求全思考,再选择最佳立意。比如历代有很多诗文咏莲,但一般都赞它的花,而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则主要赞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荷花被誉为“花之君子”。人们多赞美荷花红艳凌波的风姿或高雅脱俗的形态,很少看重荷叶,即使写到,也只是用以渲染、烘托荷花的,荷叶仍然处于被人不屑一顾的“陪衬人”地位。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便是明证。为了避免重复,于是郑伯琛作了一篇《荷叶咏》(1979年3月3日《中国青年报》),其中写道:“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花以至莲蓬和藕。”而且荷叶还有默默无闻,紧密团结,襟怀坦荡,可作药用等等优点。请领略他笔下荷叶的风采: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像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这真是一曲高唱入云的荷叶颂歌。作者笔酣墨饱,精雕细刻,细微传神地写出了荷叶朴实无华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于是作者引申说“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又有人写了篇散文赞美藕,说“莲花的美丽,是从藕那儿来的,莲子的清香,也是从藕那儿来的。是藕默默地沉在烂泥中,把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莲花,使它娇艳,使它结成莲子”,“是藕,高擎着红的莲花、绿的莲蓬、翠的莲叶,它却默默地沉在泥水里。到红花绿子采撷以后,它又不惜粉身碎骨,把香甜留在人间。”这两篇散文的立意都有创新之处,作者正是运用了横向求全思考,从前人未涉及的角度,写出了有新意的散文。

角度,就是指看问题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作者面对纷纭复杂、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怎样构思、如何落笔等等都有一个角度问题。即使是同一事物,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它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宋代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是庐山,由于横、侧、远、近、高、低的观察角度不同,出现的景物姿态和给人的感受都不相同。横看山岭逶迤,侧望山峰兀立,远看如带,近观如壁,俯瞰起伏如波,仰视横空出世,姿态各异,美不胜收。写作也是如此,散文作品的立意也有个选择角度的问题。同一个材料,作者从不同的写作意图出发,从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就会提炼出不同的主旨,写出立意各有特色的作品。如同是以白杨树为寓意对象的作品,由于作者的视点不同,作品的命意也各不相同。茅盾在40年AI写作的《白杨礼赞》,从白杨树的枝干一律向上,叶叶紧密靠拢,迎风傲雪,倔强挺立,概括出团结向上,坚强质朴,伟岸正直的白杨品质,赞颂了北方军民力争上游,团结抗战,坚强不屈的精神;靳以在50年AI写作的《耸天的白杨》从朝鲜大地上的白杨高大雄伟,不低头,打不断,概括出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白杨精神,讴歌了朝鲜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坚持工作,坚持学习,坚持战斗的韧性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袁鹰在60年AI写作的《白杨》,从戈壁滩上的白杨“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壮实的枝干”,任凭风吹雨打,干旱洪水都不曾动摇它的根基,概括出白杨高大正直,适应性强,不软弱,不动摇的品性,赞颂了我们的干部及其子女到新疆扎根落户,建设边陲的坚强决心和创业精神;杨鉴普在80年AI写作的《杨树的赞语》则是从白杨的种类、属性和特点着墨,概括出白杨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栽种容易、用途很大的特点,激励人们“用一把把植树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出一篇篇80年代的新的‘白杨礼赞’吧!”因此,《杨树的赞语》既是一份栽植白杨树的科学说明书,更是80年代绿化祖国运动的形象的号召书。其角度之异、立意之新,由此可见一斑。

有些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可分性、多义性,这就为散文创作多角度立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写作时,就应该运用发散思维,即由一点向多方发散思考,尽可能挖掘出事物多义性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立意,然后从众多立意之中,爬罗剔抉,精心遴选,摈弃“陈言”、“正语”,熟意俗理,留下“精意”、新意(戴师初语,见元代陈绎曾《文说》),即选择其中一个最佳立意角度,铺陈成文。

有时,即使是同一作者在描写同一事物时,由于运用发散思维,也可写出许多互不雷同、立意新颖的作品。作者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思考,产生了多种看法,而每种看法既契合事物某方面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因此这些都算是立意的最佳角度。

二是运用越轨思维,标新立异,反意为文,翻新创新。

越轨思维是摆脱传统的、习惯性的思维模式的思维。习惯性思维是求同思维,越轨思维是求异思维。习惯性思维步人后尘,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立意陈旧。越轨思维则要求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北齐·魏收《魏书·祖莹传》)。因此,立意要新颖,往往要求人们采用越轨思维,改变常规思维中从头到尾步步推进的方式,而代之以各种新鲜的联想、对比、类比、组接和跳跃等方式,从而冲破常规思维的樊篱,使停滞的思想继续前进,让阻塞的思路疏浚贯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蓦然间,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

散文立意的越轨思维,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是反意为文,翻出新意。要想写出主旨新颖的作品,就要卓然不群,离经叛道,正中见反,异中求新,反其意而用之,与习惯性的立意方式分道扬镳,背道而驰,从而使作品的立意超拔脱俗,不同凡响,给人以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这正如郑板桥所说的“领异标新二月花”,新颖的立意就如同初春二月在刚刚复苏的大地上傲然独放的鲜花一样,格外引人注目。

人们多赞美朝阳的蓬勃、枝头的奇葩,而很少去称颂夕阳、落花,这是传统的立意方式。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一出,夕阳就成了伤感、垂暮的代名词。落花更是悲伤情绪的寄托物,“流水落花春去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调子已被前人反复弹唱,因此,落花常常表示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美丽的毁灭和希望的渺茫。其实,它们也都有人们值得赞美的地方。世界上的事物本身就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作者又是“以我观物”,移情于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因此,对同一事物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看法。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到垂暮之年,身体大衰,身瘦发稀,老眼昏花,然而他谙于世事,思路清晰,心情开朗,由夕阳之绚烂赞暮年之美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豪迈达观,充满希望。茅盾的散文《黄昏》就是反常立意的典范,它跳出了前人见夕阳而伤感,临黄昏而忧愁的窠臼,文中写道:“愤怒地挣扎的夕阳似乎在说:——哦,哦!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经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期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来,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这就表现出了夕阳死而复生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充分自信,激情洋溢,奋发踔厉。

立意越轨思维的第二种方法是创意造言,焕然一新。即所谓“取人所未用之辞,舍人所已用之辞;取人所未谈之理,舍人所已谈之理;取人所未布之格,舍人所已布之格”(董其昌:《画禅堂随笔》)。这是相当高的艺术追求,不过,艺术贵在独创。作者应千方百计“找到自我”,在观察角度、思维方式、观念意识、艺术形象、结构安排、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力求每篇散文作品都贡献给读者以新的思想、新的手法、新的感受、新的启迪。不仅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意蕴,而且还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努力写出自己以前笔下所无的东西来,这样的作品才可称之为上乘之作。曹明华的散文就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她的散文大都是撷取友谊、爱情、生活中的几朵浪花,款款道来,任心而谈,文中不时闪射出哲理睿智的熠熠光辉,使人感到非常新鲜和亲切。其形式也很别致,她的散文大多段落较多,中间空行,时空交错,迷蒙空灵,跳跃性大,给读者以浩渺辽阔的想象空间,完全突破了三段式的结构框架和托物言志的传统手法,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因此,她的散文集《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备受读者青睐,发行量竟达55.5万册。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满足了读者对文艺作品“喜新厌旧”的心理。如《妈妈的事业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她认为她既要像妈妈那样有事业心,但她的生活观念和妈妈的不尽相同:她不会以为孩子是私有财产,只有事业才是崇高的;她不会像妈妈那样为了事业而不顾孩子,差点儿让孩子死掉;她认为在家庭中不能只希望“得到”,还应考虑“给予”,对孩子、对老人,要给予爱心和慰藉。这是曹明华的新角度,新观念,也就是作品立意新颖,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大学生们以潇洒与忧郁相伴、希望与失望共存、理想与惆怅接踵、责任与梦幻互见的倾吐编织出自己青春独白型的散文文体。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独白。“独白是一种青春形态,它是处于躁动期的心灵的宣泄和解脱,因而带有鲜明的倾诉性质。”(老愚:《上升的星群——论当代中国新生代散文》),而多重曲调的弹奏,多重角度的切入,一切的叙述和描写都是那样地自然、坦率、真挚、纯情、意随境出,发自内心,这正是青春独白型散文的又一突出的文体特征。

各种鲜活的生命形态带来的充满灵性的语言形式,各种新鲜生动的句式营造,甚至打破常规的词语组合,违反逻辑的词语链衔接,跳荡灵动的短句拼构,不断转换的视角都使大学生散文显得轻巧别致、鲜活新颖。

如这样的开头:“去牡丹江的地下森林不是为着玩,七月里。”(于君:《长生鸟》)“雨季之后,20岁就皱巴巴的像张烂纸了。”(陈勇:《年方二十》)这样的叙述:“年轻的柏树们一行行站着,和它们站在学校、工厂的大门口一样,很憨、很规矩,不会像年轻的白杨,风一吹就枝摇叶舞。它们是一群少年老成的孩子,青春期干涩又漫长。”(戴露:《天坛一片白》)

这样的描写:“无烟也好,无酒也好,只是不可没有烦恼,因此我常把它揣在衣兜里,有功夫就拿出来玩味一番,然后就觉得在这个贫瘠的世界上,自己很富有。”(陈勇:《年方二十》)

这样的阐释:“你的道路是放射状的,所以你的归宿永远不能和出发点重叠,你的归宿地,要是有的话,只能出现在你的途中。默默行走的时候,你只能相信你的家就在你的脚上。”(包临轩:《没有归途》)

还有各种各样鲜活新颖、轻巧别致的修辞:“于是在这个夏天里我一帆风顺地瘦下去。”(元元:《我的大海》);“我的影子被铁锈红的黄昏拽得忽长忽短,影影绰绰,懒散地站在水渠旁的黄土地里。”(刘谦:《望穿秋水》);“整个校园在南孟镇北静静地凝视着阳光。你内心慌乱有如临风的沙漠。你坐在门前台阶上阅读再教春天阅读。整个沸腾的春天都集在你的手下默默干事。”“23岁。我在小屋的网格里来回走动,天天夜里遍体燃烧,一如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黄海声:《春天摇滚》),这些流畅清新的语调,睿智新颖的比喻,表现出年轻大学生新鲜的人生感悟和突破常规,在语言的平面上自由而潇洒地滑行的艺术。

总之,这几种立意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一篇散文中合二为一。作者要运用以上几种散文立意的创新思路,除了对社会人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察外,还需要熟悉古今中外的许多散文名篇佳作,不然就无从比较,无从求全、求进和求反。只要我们克服定向思维的习惯,运用创造性思维,选取独特的角度,就一定能够创作出立意新颖的散文作品来。

标签:;  ;  ;  ;  ;  ;  ;  

散文的思想应该是新颖的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