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溯源及逻辑进程
邹丽芬1,许吉团2
(1.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2.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州 350003)
摘 要: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演进而成,经历了初步探索、形成、发展三个阶段。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创新,进一步致力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理论溯源;习近平
生态制度就是一种用来约束和制约人类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规则,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它包括生态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伦理、道德、风俗、惯例等。中国生态文明制度是指从中国的国情、性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生态制度体系。我国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十分关注生态问题,不断深入的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探索,形成了中国风格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
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也是增加婚恋筹码、规避单身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精准扶贫过程中,劳动部门举办了多次专门针对贫困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农村青年应抓住有利机遇,积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能力,摆脱经济上的贫困,增强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降低单身的几率。
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溯源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及制度思想的汲取借鉴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环境问题表现并不突出,虽然没有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具体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较早就己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在其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辩证法》《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社会制度根源的分析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等思想,都蕴含前瞻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思想渊源,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理论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糖尿病疾病的治疗光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治疗工作进行配合。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在很多社区医院都是很常见的,能够帮助医院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经过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现实出发逐渐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而且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标志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成熟。
在舒适性方面,激光电视的图像获取来自激光电视屏幕反射自激光电视主机的光线,屏幕无电磁辐射、健康、舒适。因激光发生器产生的光线更聚拢,同时激光电视一般标配的特制型电视面板,既能够保证观看亮度,也有抗环境光的特点。激光电视色彩更鲜明、亮度较高,其色域表现能力超越LCD电视,带来更鲜明、高还原度的色彩表现能力。
公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软土路基问题,目前通过强夯的技术得以解决。通过对强夯技术的原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七大步骤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其他公路建设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二)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传统,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积淀。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很早就关注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总结了人与生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了相关的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
我国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对生态问题十分关注,注重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但不同时期有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各有侧重,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的演进发展历程。
目前“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点已得到了工控界的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作为该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的风险评估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纠正和解决一些模糊概念和问题:
在汲取了邓小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方向,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更加透彻、更加深刻的探索。江泽民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他非常重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将生态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进一步拓展了邓小平的生态法治思想,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他的领导下,1994年颁发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社会发展规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项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此外,他还强调用制度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将生产污染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鼓励绿色生产。江泽民生态文明制度思想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为后来党的十八大提出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
第二,关于社会制度根源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影响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家把追逐自身的利益看作是生产的唯一目的,不断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力,毫无节制地破坏生态,把自然界当作可以不断榨取的财富来源。马克思认为对自然的特定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利润驱动下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的浪费,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变革,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才能摆脱资本对人和自然的统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重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避免生态危机的发生,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二,道家传统生态思想。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自然界创生了世间万物,万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变化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达了天地万物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老子提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无”概定为天地之始,而“有”概定为宇宙万物,囊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根,天地之始是由道而开始的,人要遵循“天道”,即要顺应天道,尊重自然规律,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老子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要以自然规律为最高法则,认为“道”产生了宇宙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应从“道法自然”出发,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做到“无为”,不去破坏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进程。老子认为所谓“得道”就是使道理、规律为我所用,利用道理、规律来办事,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而庄子提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见。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庄子·秋水》),人要与万物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世间万物没有贵贱之分,都有特殊的作用及各自功能。
二、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逻辑进程
第一,儒家传统生态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不可分割,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孟子曰“尽其也者,知其性化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天相通,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性才能认识天,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观念,强调“天地万物于一体”,开始关注自然本身的存在,孟子主张人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并将伦理道德扩展到自然界,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认为人对自然物都应该具备仁爱的精神,提出:“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荀子认为万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宇宙是由天、地、人三个部分构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伦》),尽管天有四时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但人也有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办法,天、地、人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实现三者和谐共处。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阶段:主张依靠法制保护生态环境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看重生态资源环境的问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从人治走向法治,主张通过制定各种相关法律和制度来保护生态资源,将环保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初步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1978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地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从宪法规范的高度对生态保护做了规定,以确保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前进和长远发展,为进一步构建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宪法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强调:“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按照邓小平的总体设计和明确主张,我国步入了用法制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新时期,我国第一部专门阐述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在1979年诞生了,表明我国进入了依靠法律保护环境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此后,陆续颁布了关于海洋、森林、矿产、大气污染等十几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和二十几项行政法规对国土资源、植物造林、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各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的制定,对限制自然资源环境破坏、加快环境污染治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上提供了法制保障,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三,墨家传统生态思想。墨家的主要生态思想体现在“尊天”、“兼爱”、“非攻”等观点中。认为“天”是人与自然界的最高权威,主张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尊重自然规律,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天志”思想中:“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天志上》)。墨家既以天的意志来衡量宇宙万物,主张要遵守“天志”,如果违背了“天志”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所在,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对立关系,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担负相应的生态责任,达到生态期望与生态责任二者的平衡。“非攻”的思想,则从维护“天下大利”、自然之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鲜明的反战主张,认为战争会对生态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墨家还表达了“节用”“节葬”等思想,认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无法满足人永无止尽的的需求,人要以简朴为美德,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节约资源,体现了人与自然协同进步的生态观念。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阶段:明确阐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一,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衣食之源,任何时候人类也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存活下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和自然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了报复。”[1]针对自然界的改造,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在遵循自然的客观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改造,要逐渐“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的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2],人类对自然改造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胡锦涛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认识经历一个不断努力探索并逐步完善的过程。胡锦涛曾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3]2005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会上胡锦涛指出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4]。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用制度和机制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指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5],党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认识和探索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明确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6]并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生态资源使用和补偿制度等,其他一系列相关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十八大不仅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而且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党和政府将生态文明首次提高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并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成熟阶段:构建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更加注重从实践出发构建生态文明微观制度,不断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制度思想具体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来保障生态制度的落实,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问题、新情况,需要生态环境立法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全生态文明法律体系,从而保障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习近平从顺应时代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直致力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了全新的阐发,强调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法治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7]同时,习近平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效保证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全面发展。
习近平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中不但认识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加认识到生态系统内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力图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当协调好、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各领域建设之间的关系。2013 年11月9 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8]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完备和规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了系统、全面而又详细的规定,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意味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探索进入到制度实践的新阶段。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并突出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认知达到基本成熟的状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看法,从大局出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指明发展方向,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综上所述,经过长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日益完善,从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提出将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到胡锦涛同志明确地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到习近平同志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3]胡锦涛.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农业不动摇[P].2004-3-29.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10-24.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11-8.
[7]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4-10-23.
[8]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3-11-15.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严耕,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2]高德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13]柱向民,樊小贤,曹爱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4]斩利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制度路径研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5]卢维良,杨霞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
Theoretical Origin and Logical Process of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ng Eco-civilization System in China
ZOU Li-fen1, XU Ji-tuan2
(1.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2.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 :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Marx’s ecological thoughts and absorbing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cological culture. I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initial exploratio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Xi Jinping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urther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deas.
Key words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theoretical origin; Xi Jinping
收稿日期 :2019-07-20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8年年度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思想研究”(FJ2018ZTB015)
作者简介 :邹丽芬(1978-),女,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吉团(1976-),男,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2019)9-0054-05
责任编辑:彭雷生
标签:生态文明制度论文; 理论溯源论文; 习近平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