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论文_孙永凯,王亮,曹阳,宋佰玉,郝艳艳

18F-FDG论文_孙永凯,王亮,曹阳,宋佰玉,郝艳艳

(黑龙江鸡西鸡矿医院PET-CT室)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头部PET-CT的18F-FDG的代谢特点和情况,进一步明确18F-FDG代谢特点及其分布在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18F-FDG PET-CT用于痴呆早期诊断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开展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例临床怀疑痴呆患者的头部PET-CT的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分析痴呆患者头部PET-CT图像中18F-FDG代谢特点和分布情况,不同病因引起的痴呆患者的18F-FDG代谢呈降低改变,分布具有特征性。结论 18F-FDG PET-CT是早期诊断不同病因引起痴呆的有效检查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影像检查如CT及MR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PET-CT;18F-FDG;痴呆;代谢;分布;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不同病因引起痴呆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也在不断的提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人力负担,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MR等均要出现脑萎缩等结构性改变时才能诊断痴呆,而PET-CT对痴呆的异常头部表现相当敏感,在CT、MRI发现脑萎缩之前既可发现,甚至在临床上出现智能缺陷症状之前将其检出,表现为相应部位18F-FDG摄取减少而出现放射性分布降低,不同病因引起的痴呆也有着独特分布特点。PET-CT可用于显示痴呆病人的脑内改变以及病变程度,对于痴呆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减轻和逆转病情的发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病例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6岁,均为我院2019年间经临床确认痴呆的患者,并均行CT及MR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然后行PET-CT头部检查的病人,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同意。

1.2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 710 PET-CT成像系统,示踪剂为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患者静脉注射示踪剂后40-60分钟进行扫描,仰卧位,范围:全脑,主要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140mA,层厚为3.75mm,层间距为3.27mm,FOV为230X230mm,矩阵256X256;利用GE核医学后处理设备进行图形的融合分析,得到融合图像,通过软件测量脑部18F-FDG代谢情况和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病因引起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 结果

本组病例10例,通过18F-FDG PET-CT检查,其中阿尔茨海默病4例、血管性痴呆3例、帕金森病痴呆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是胆碱嫩神经元丧失或破坏导致乙酰胆碱合成障碍,病例基础是淀粉样蛋白斑在脑细胞外沉积,病理改变特点为神经元纤维缠结伴广泛大脑皮质萎缩,尤其额叶、前颞叶、顶叶、杏仁核及嗅觉系统更加明显,显微镜检查可见大脑皮质神经元脱失、以大脑皮层的灰质和海马最显著;18F-FDG PET-CT典型表现是单侧或双侧颞顶区皮质及扣带回代谢减低,进展期表现为颞顶区低代谢范围增大,代谢减低更明显,重度患者脑叶受累多于4个,代谢减低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基本成正比。

2.2血管性痴呆是第二种常见病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于多次脑卒中或者长期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进行性衰退性疾病,临床症状可分两类:神经心理症状和血管病继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呈阶梯式发展,发病可突然,也可隐匿,每一次发病后症状叠加,直到智能全面衰退;18F-FDG PET-CT典型表现为全脑葡萄糖代谢降低,伴随多个局限性、散在的和不对称性的低代谢灶,这些病灶不局限于皮质和皮层下特定的区域,即可见于皮层、也可见于皮层下和小脑、多为楔形、与某一特定动脉供血分布区有关,痴呆严重程度与全脑低代谢程度和额叶低代谢程度有关。

2.3帕金森病痴呆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黑质纹状体严重破坏,导致多巴胺生成减少,同时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末梢多巴胺不足,18F-FDG PET-CT表现大脑皮质广泛的代谢降低,顶叶降低更为明显。

3讨论

如今18F-FDG PET-CT的检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一线临床诊疗工作的各个领域当中,特别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较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及MR等更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CT及MR检查的痴呆影像学表现是属于结构影像的改变,其包括:脑梗塞、脑萎缩、白质异常等等,而18F-FDG PET-CT检查是属于功能影像,其能够反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如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等;脑神经递质的改变,患者神经系统内胆碱能、5-羟色胺能、多巴胺能等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均发生了改变;脑代谢的异常改变,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与脑组织的低代谢相关,并且痴呆的严重程度与代谢范围呈正相关;并可以根据脑组织低代谢程度和代谢分布范围对痴呆进行分级,按脑叶/小脑代谢比值分:大于1.0时正常,无脑也受累,1.0-0.9轻度痴呆,受累脑叶为下顶叶、中颞叶、上顶叶、额叶;0.9-0.8中度痴呆,受累脑叶为下顶叶、中颞叶、上顶叶、上额叶、上颞叶、中额叶下颞叶;小于0.8重度痴呆,所有脑叶都受累;因此,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CT和 MR所提供的解剖形态学信息,PET-CT更加可以反应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信息,能在疾病尚未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做出诊断。其显像原理是将带有微量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药物注入人体,经PET-CT扫描仪检测人体内的示踪剂分布状态,得到断层影像,对疾病做出诊断,PET-CT使疾病的诊断从单纯的解剖形态迈向了功能代谢影像时代。目前最常用的PET-CT显像剂药物为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注射后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PET-CT对痴呆的异常改变相当敏感,在传统CT、MRI发现结构性改变之前就可发现,甚至在临床上出现智能缺陷症状之前将其检出,表现为相应部位 FDG摄取减少而出现放射性分布降低。PET-CT可用于显示痴呆病人的脑内改变以及病变程度,并有助于鉴别导致痴呆的病因;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病因造成的痴呆的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PET-CT在痴呆的早期诊断方面较CT及MR有明显优势,并且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明生.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和鉴别 [ J]. 中华全 科医师杂志,2006,5:331333.

[2]韦云飞,刘建荣,赵伟佳,等.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对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68-1099.

论文作者:孙永凯,王亮,曹阳,宋佰玉,郝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18F-FDG论文_孙永凯,王亮,曹阳,宋佰玉,郝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