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登泽 黄义梅 大竹县第二小学 635100
【摘要】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句式的变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关于“句式的变换”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理论研讨的体会,用课本中出现的相关句子来阐述句式变换的方法。对主动句(含“把”字句)与 “被”字句的相互变换,陈述句与疑问句(含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相互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含双重否定句)的相互变换,直述句与转述句的相互变换,扩句与缩句,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及在变换时要注意的事项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句式变换;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20-04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其他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句式的变换”这一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更是难点之一。在句式的变换过程中,不少老师对该怎样变换的方法把握不准确,或者迷信所在学校的所谓 “教学权威”的观点,使自己无所适从,对这一知识点没有一个清晰地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更不用说自如运用了。
在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句式的变换”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明确提出,但在语文作业,尤其是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是必考的内容之一,这就不得不让老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做好“句式的变换”这类作业,以便积累知识,为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句式的变换”主要有以下内容:主动句(含“把”字句)与 “被”字句的相互变换,陈述句与疑问句(含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相互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含双重否定句)的相互变换,直述句与转述句的相互变换,扩句与缩句,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等。
下面我就“句式的变换”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剖析,敬请同行指教!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句子的概念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中,句子的定义为:“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1]在这个定义中,“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语调”这两个词是构成句子的关键要素,也就是说,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必须要有“语气”和“语调”。这里的“语气”可以理解为句子表达的作用,“语调”可以理解为句子表达的情感(一般用句末标点符号来表示)。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句式的变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在相关资料上对句式变换的要求都是“最大限度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也就是说,无论将原句改变成何种其他句式,原句的意思和语气一定要想法保留,语调可根据变换要求做相应变化。
第三,我们在进行句式的变换时不能机械地完成,应根据句子的本身特点来掌握句子的变换方式。
一、主动句(含“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变换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这是一个主动句。施动者(动作发出的主体)是“白茫茫的大雪”,我们用字母“A”代替;受动者(动作的承受主体)是“山川、田野和村庄”,我们用字母“B”代替;“笼罩着”是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动作行为(情态)的具体描述,即“怎么样”,我们用字母“W”代替。那么“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用字母简化为“AWB”。
变成“把”字句应为:白茫茫的大雪把山川、田野和村庄笼罩着。强调的是施动者,用字母简化为“A把BW”。
变成“被”字句应为: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强调的是受动者,用字母简化为“B被AW”
从以上的变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主动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相互变换方式为:
1、主动句变为“把”字句时,“施动者(A)”把“受动者(B)”“怎么样(W)”; “把”字句变为主动句时,“受动者(B)”与“怎么样(W)”的位置互换,去掉“把”字。
2、主动句变为“被”字句时,“受动者(B)”被“施动者(A)”“怎么样(W)”; “被”字句变为主动句时,“施动者(A)”“怎么样(W)” “受动者(B)”,去掉“被”字。
3、“把”字与“被”字句相互变换时,“施动者(A)”与“受动者“B” ”的位置互换,“把”字与“被”字互换即可。
二、陈述句与疑问句(含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相互变换
句子按用途和语气来分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含反问句和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陈述句就是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情况,句末一般用句号;疑问句(含反问句)就是用来提出一个疑问,句末用问号;祈使句就是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语气强时,句末用感叹号,语气弱时,句末用句号;感叹句就是用来抒发强烈情感,句末用感叹号[2]。
这几类句式的相互变换主要是对句子的语调进行变换,以达到相应的表达效果。
1、陈述句与疑问句相互变换
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例句①:你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呢?
例句②:请你帮我把这本书带给张老师,好吗?
例句①的意思是问“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为什么”是关键词,疑问的语气比较强烈,改为陈述句应为:告诉我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例句②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帮我把这本书带给张老师”,“你”可以选择“行”,也可以选择“不行”,“好吗”是关键词,疑问的语气较弱。改为陈述句应为:麻烦你能否帮我把这本书带给张老师一下。
由此可见,疑问句变成陈述句方式为:1、弄清句子表达的意思。2、找出一个与原句意思相符合的词语来替换表疑问语气的关键词。3、变问号为句号。4、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语句意思。
陈述句变为设问句
例句①: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例句②:他今天不会来上课。
例句①改成疑问句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例句②改成疑问句为:他今天不会来上课吗?例句①例句②改成疑问句后,答案有“是”和“不是”两种;例句②改成疑问句后,答案是“会”和“不会”两种。这就将原句的意思增加了一种可能性,与原句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所以,为了准确地表达原句的意思,我们就应该将它改为设问句,例句①改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是。例句②改为:他今天不会来上课吗?不会。
设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就是:将设问句的意思用陈述句表达出来。例句③:我们能不好好学习吗?不能。改为陈述句:我们要好好学习。
2、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变换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
例句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例句②: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上面两句都是陈述句。例句①中,“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是主语部分,“有了”一词表判断,作谓语;例句②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主语部分,“不是”一词表判断,作谓语。例句①变成反问句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难道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增强吗?例句②变成反问句为:难道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
从以上两句的变换,我们可以看出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的方法:1、在陈述句主语部分前面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等。2、变陈述句的表判断的肯定词(或否定词)为否定词(或肯定词)。3、将陈述句的句号换成“吗”“呢”等表疑问的语气词加“?”。4、是通过朗读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是否和原句一样。
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例句①: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
例句②:你是一名学生,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老人呢?
上面两句都是反问句,例句①变为陈述句为: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公共道德。例句②变为陈述句为:你是一名学生,不可以这样对待老人。
从以上两句的变换,我们可以看出反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1、去掉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呢”等,改问号为句号。2、去掉“难道”“怎么”等反问词。3、变反问句中表判断的肯定词(或否定词)为否定词(或肯定词)。4、把句子整理通顺,检查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3、陈述句与感叹句的相互变换
陈述句变为感叹句。
例句①:庐山的景色很美。
例句②:今天的天气不好。
上面两句都是陈述句,例句①的谓语部分是“很美”,例句②的谓语部分是“不好”。例句①改为感叹句为:庐山的景色真美啊!例句②改为感叹句为:今天的天气确实不好呀!
从以上句子的变换,我们可以看出陈述句变为感叹句的方法:1、在陈述句的谓语部分后面加上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啊”“呀”“哟”等。2、将句末标点符号改为“!”。3、根据句意的需要适当变换(或增加)谓语部分中心语的修饰语,使它与感叹词意思协调。
感叹句变为陈述句。
例句①:天安门城楼多么雄伟壮观啊!
例句②:大象一定不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例句①中,“多么”和“啊”表达出了对“天安门城楼”这一事物“雄伟壮观”的判断的感慨,改为陈述句为:天安门城楼非常雄伟壮观。例句②中,句末的感叹号表达出了对“大象”不是“小动物”的认知情感,改为陈述句为:大象确实不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由此可见,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为:1、将句末的感叹号改为句号;2、将表示感慨或体现认知情感的词换成与原句意思相当的词;3、将改好的句子与原句对照,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4、祈使句变换为陈述句
例句①: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例句②:我也要一本那样的书!
例句③:我送你一程吧!
例句④:你不要在教室里高声喧哗!
例句⑤:禁止学生到娱乐场所活动!
以上句子都是祈使句。例句①表示命令的语气,改为陈述句为:学校安排你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你一定要去。例句②表示希望的语气,改为陈述句为:我想要一本那样的书。例句③表示请求的语气,改为陈述句为:请让我送你一程。例句④表示劝阻的语气,改为陈述句为:你在教室里高声喧哗的行为要停止。例句⑤表示禁止的语气,改为陈述句为:学生不能到娱乐场所活动。
从以上的变换情况可以看出祈使句变为陈述句方法为:1、要弄清楚原句表达的那种祈使语气。2、弄清原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3、根据原句的祈使语气选择相应的词语,用陈述的语气把原句的意思表达出来。命令的语气可以用“命令”“必须”“安排”“一定”“非~~不可”之类的词表示;请求的语气可以用“请”“要求”“请让我(他)”“批准”之类的词表示;希望的语气可以用“希望”“渴望”“想要”“同意”之类的词表示;禁止的语气可以用“不能”“不允许”“不可”“杜绝”“严禁”之类的词表示;劝阻的语气可用“停止”“改变”“放弃”之类的词表示。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含双重否定句)的相互变换
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3]。
1、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相互变换
例句①:今天天气很好。
例句②:张老师今天没有来上课。
例句③:种种迹象表明,家长漠视学生习惯养成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句①是一个肯定句,用“好”这个表示肯定意思的词来判断今天的天气的情况,变为否定句为:今天天气不坏。“好”与“坏”是一对反义词。例句②是一个否定句,用“没有”这个表示否定意思的词来判断张老师今天上课情况,改为肯定句为:张老师今天请假了。“没有来上课”换一种表肯定的说法就是“请假了”。例句③也是否定句,用“是不利于”来判断“家长漠视学生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改为肯定句为:种种迹象表明,家长漠视学生习惯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
由此可以看出,肯定句与否定句相互变换的方式为:1、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时,将肯定句中表示判断的肯定意思的词语换成与句子意思相匹配的反义词,在这个反义词前面加上“不”“没有”“不是”之类的否定副词即可。2、否定句变成肯定句时,将否定句中表判断的否定意思的词语换成与句子意思相匹配的反义词去掉“不”“没有”“不是”之类的否定副词或者换一种表示肯定的说法。
2、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相互变换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只是比一般的肯定的语气要强烈或委婉,因此,要表达跟强烈或委婉的肯定语气就得用双重否定句。
例句①: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例句②:他会同情弱者的。
例句③: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例句①是肯定句,由“对老师们的勇敢”和“从心底里感到无限”两个表肯定的短语,变换成双重否定分别为“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和“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所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表达了对“对老师们的勇敢”的强烈语气。二是: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表达了对“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强烈语气。例句②是肯定句,“会同情”是表肯定的词语,变换成双重否定为“不会不同情”,所以改为双重否定句为:他不会不同情弱者的。表达的意思更委婉。例句③是双重否定句,“无不”表示双重否定的意思,说明“在场的观众”都被“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了,改为肯定句为:在场的观众都被它的精彩表演打动了。
由此可见,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相互变换的方法为:1、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如“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不??不??”“没有??不??”“非??不可”等。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e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4、变换后要认真阅读,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发生了改变。
四、直述句与转述句的相互变换
直述句就是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述出来的句子,通常用“××说:‘××××。’”的格式;转述句就是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
直述句变为转述句
例句①: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例句②: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例句③: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例句④: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例句⑤: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儿?”
例句⑥: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例句⑦: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例句⑧: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例句⑨: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例句⑩:李东对妈妈说:“这是我新买的笔,很漂亮吧!”
例句①例句②直述的内容都是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的,例句①应改为为: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例句②应该为: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例句③例句④直述的内容都是用祈使句的形式表达的,例句③表请求的语气,例句④表命令的语气,改为转述句时应把它改为用陈述句来表达,同时体现出相应的祈使意思,所以,例句③应改为:小鸟带着请求的口气对青蛙说,朋友,不信就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例句④应改为: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例句⑤例句⑥直述的内容都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的,改为转述句时应把它改为用陈述句来表达,同时体现出疑问的意思,所以,例句⑤应改为:列宁问,他应该排在什么地方。例句⑥应改为:外婆问我在干啥。”
例句⑦例句⑧直述的内容都是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的,改为转述句时应把它改为用陈述句来表达,同时体现出反问的意思,所以,例句⑦应改为:鲁肃用反问的语气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帮不了我的忙。例句⑧应改为:蔺相如用反问的语气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例句⑨例句⑩直述的内容都是用感叹句的形式表达的,改为转述句时应把它改为用陈述句来表达,同时体现出感叹的意思,所以,例句⑨应改为: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例句⑩应改为:李东对妈妈说,这支漂亮的笔是他新买的。
从以上变换的情况来看,直述句变为转述句方法为:1、将引号里的内容改为用陈述句表达,并用相关词语在“说”字前面来尽量体现原句的语气。2、冒号前面的内容照着写下来,将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3、将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4、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5、视表达的需要,将“去”“这”“这样”之类的表示趋向或指代的词改为“来”“那”“那样”。
转述句变为直述句
例句①: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直述句为: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例句②:雷锋对大嫂说,他要送大嫂一程。改为直述句为: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例句③: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她找了小宁一整天。改为直述句为: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例句④: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改为直述句为:老班长说:“我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从以上转述句变为直述句转述句变为直述句的情况里看,转述句变为直述句方法为:1、在“说”字后面去掉逗号,加上冒号和前双引号,在句子的末尾加后双引号。2、第三人称的“他(她)”或“他(她)们”改为第一人称的“我”或“我们”。3、将第一人称的“我”或“我们”改为“你”或“你们”。4、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适当添加相关字、词,达到与原句意思一致的目的。
五、扩句与缩句
在剖析这一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这两个慨念,在对句子的成分进行分析时,就应该准确地找出它的“主干”和“枝叶”,从而把握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的主干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句子的枝叶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修饰(状语)、限制(定语)和补充(补语)成分[4]。扩句和缩句后,句子的原意和句子的语气都不能改变。
扩句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主干)的前面添加上附加成分(枝叶),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生动、具体。但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结构和基本意思,扩充的成分又要贴切、合乎事理。
例句①:太阳升起。
例句②: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例句①例句②的主语都是“太阳”,谓语都是“升起”。例句①虽然意思明确,但不具体、明确;扩充后的例句②却用“金色的”来描述了太阳的颜色,用“从东方地平线上”来写出了太阳出现的方位,用“冉冉”来写出了太阳升起的状态,这样就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由此可见,扩句的方法为:1、准确把握原句的主干。2、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主干上添加相应的枝叶,主语和宾语前面添加限制成分(定语),谓语前面添加修饰成分(状语),谓语后面添加补充成分(补语)。3、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主干搭配得当,同时添加多个词语时,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
缩句与扩句相反,就是将原句中的“枝叶”(修饰、限制、补充成分)去掉,但不能减少原句的基本成分,使句子表达更加简洁,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句①: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娇小的翅膀。
例句②:任何游客都不能翻越南京长江大桥哈!
例句①的对象是“麻雀”,它的前面有“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小”三个限制词语;麻雀发出的动作是“拍打着”,它的前面用“无可奈何”这个词来修饰;拍打着的部位是“翅膀”,它的前面用“娇小”来限制。所以缩句为:麻雀拍打着翅膀。例句②事情的施动者是“游客”;动作是“翻越”,但前面有表否定的“不能”一词,告诉我们游客不能做某事;对象是“南京长江大桥”,所以缩句为:游客不能翻越南京长江大桥哈!
由此可见,缩句的方法为: 1、找出句子的主干。2、删去“的”前限制成分,“地”前修饰成分,“得”后补充、说明成分,数量短语。3、保留“着、了、过”表时态的助词;保留“啊、吗、呀、呢、吧”等语气词;保留谓语前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从而确保缩写后句子的意思与原句不发生变化。4、专有名词不能只保留中心词,要全部保留。如“北京人民大会堂”不能缩成“会堂”,“南京长江大桥”不能缩成“桥”。5、认真阅读,检查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改变。
六、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
所谓长句就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就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5]。长句结构复杂,读起来很费劲,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严密、精确、细致;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短小精悍,表意准确、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变为短句
例句: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防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例句的主语是“岭南建筑”,句子从风貌、功用和地位三个方面来介绍了岭南建筑的特点,是一个长句。改为短句为: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它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它在通风、防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由此可见,长句变为短句的方法是:1、准确找出长句的主干。2、分析主干前面有哪些限制成分,并一一找出来。3、在每一个限制成分前面加上主语(从第二句开始视主语对象情况可以用“它”或“他”)并独立成句。4、仔细阅读每一短句,看是否完整表达出了长句的全部意思。
短句变为长句
例:把下列短句改为长句。
①找药的电话不断地打回来了。
②运城县没有这种药。
③临汾县没有这种药。
④附近各地都没有这种药。
以上4个单句,都说了“这种药”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件事情,但是找这种药的电话还在不断地打回来,“①找药的电话不断地打回来了”这句是主干句。变为长句应为:运城县、临汾县、附近各地都没有这种药的找药电话不停地打回来了。
从上面变换情况来看,短句变为长句的方法为:1、找出一个可以容纳其他短句的句子作为主干句。2、把其他短句并入主干句,做主干句的修饰语。3、根据整体需要,有的短句在并入主干句过程中句式要进行变化。4、认真阅读变换后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调整好语句的顺序。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句式的变换”的体会。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根据我教的句式的变换方法能够轻松自如的完成各种句式变换的作业,从而掌握句式的变换这一知识。当然,句式的变换这一知识点在小学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语文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P298
[2]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第二版)。P238-240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P499
[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P300-301
[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P492
作者简介:
饶登泽(1967-----),四川大竹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黄义梅(1982-----),四川大竹人,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饶登泽,黄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例句论文; 陈述句论文; 句子论文; 语气论文; 句式论文; 问句论文; 都是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