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建设单位应加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的管理,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总造价之内,以保证项目的实施达到期望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
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所谓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指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初设计概算、工程施工图的预算、招标合同的价格、工程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实践表明,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以及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对提高该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与特点
2.1 意义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施工设计以及方案的提出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实质是就是一种技术交易,打破了传统的“技术转让、技术交流”等形式,而是以全生命周期这一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对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以及实现投资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特点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始终贯彻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之中,即工程项目的决策、计划、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它不仅仅是对某一阶段的决策,而是对全生命周期实施控制。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的设计造价以及将来维护运营的成本最小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主动的控制管理体系,它成功地实现了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控制和事后监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与手段。
3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以定额为基础的静态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实施阶段的工程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忽略了决策、设计阶段的管理,并且过分强调建设成本,以致对未来的维护成本考虑的过少。静态的管理方式导致其与市场价格脱轨,不能反映出工程真实的价格,与国际上的动态管理模式相脱节。并且我国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新问题不断出现,施工市场、招投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恶性竞争、恶性市场交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很不完善,责任机制也很不规范,管理体系部门多,层次多,以致效率低下,分工不合理。
鉴于我国发展现状,应实行综合集成方法,综合进行投资成本、效益成本分析,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合理的方案设计,努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与模式。从而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的投资水平与效益---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4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4.1 决策阶段
工程项目的关键点,是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对其开展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并且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做充分的论证分析,完成上述内容后,对工作做相应的投资,其实项目决策的关键性依据是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选择耗时成本最小的方案。
4.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初步设计阶段、及时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该阶段要求详细的核实施工图,并权衡建筑施工中的诸多要素,鉴定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规划状况,设计阶段要充分地考虑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投资等关键要素,因而该阶段能够较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状况,更是决定工程项目周期的不可或缺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即造价管理阶段,原因是项目工程建设参与者非常多,并且关系也比较复杂,因而就工程项目本身而言,从筹备到最后的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就以水利工程为例做简要概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工程造价成本核定其实就是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博弈,由于两者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业主的层面考虑,需要花费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工程建设质量,但从工程施工单位的角度出发,他们则希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降低工程自身的成本,获取他们的最大收益。两者的出发点都从自身利益,因而不涉及到谁对谁错,只是两者都想利益最大化,但就要以损害对方利益为出发点,由此问题就变得不可调和。但如若使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法的思想指导工程建设,也许这一问题就能协调和处理好,例如在工程招标期间就能针对两方的利益问题,做出合理的设计以及规划,施工的同时,派遣专业的造价人员时时监控各个环节,让造价更具科学化。
4.4 竣工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将确定最终的造价并对项目的建设效益进行最终的考核和评估,还要办理项目资产移交的程序,对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对比,对各个阶段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竣工验收阶段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他标志这工程建设阶段的结束,是综合检验之前的三个阶段的关键性环节,并将为项目的正式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4.5 运营和维护阶段
项目已经正式运营和使用,但在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制定科学的运营、维护方案,防范于未然。方案主要包括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但其目标依旧是实现这一阶段成本最小化。通过合理有效的运营、维护方案可以对运营阶段的项目设施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并为使用人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将设施的使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计算
5.1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项目能够实施的最低的建设成本。其计算都要受一些条件约束,主要包括:预算约束;质量约束;安全约束;环境约束。
5.2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分两个过程,一个是成本范畴逐步细化的过程,另一个是回推计算的过程。
6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方法
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初始化建设成本的计算方法,构建有特色的成本分析方法—模糊聚类方法。
6.1 步骤
为了预测项目的造价,需要先建立隶属函数,然后根据其对待测的工程进行归类,接着选择同类已完成项目中与之最相似的三个工程作为评估的样本,从而构建项目估价数学模型。这种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分类;第二步,对待测项目归类;第三步,对工程造价进行模糊测算;第四步,对工程数据分析测算。
6.2 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的可行性方案选择
为了克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长而且不确定等其他风险,我们要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和选择可行性方案。首先要设计模型,其次是严格按照设计的模型执行。
7 结语
在一项工程项目中,业主方和承建方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由于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之间必然会发生利益冲突,为了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规避施工风险,我们需要利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使得造价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控制[J].门窗.2014.07.
[2]袁亚维.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分析[J].企业导报.2014.10.
论文作者:俞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生命周期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成本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