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责任感及其培养_工作责任心论文

论责任感及其培养_工作责任心论文

论责任心及其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责任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表明,每一个人都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则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而明确地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可见在我国中小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拟就责任心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妥之处,尚乞指正。

一、责任心的涵义

(一)什么是责任心

责任心的“心”字,含有意识、精神的意思。据此而简单地说,责任心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对己、对人、对事都总要恪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并且还要采取自觉的态度与积极的行动,一丝不苟,努力完成。这就是一个人具有责任心的表现。

责任心是人们所应养成的一种重要的个性品质,它是由如下四个因素所构成的:

一是责知,即对责任的认识。它包括:了解自己应当完成什么工作?知道自己对这些工作负有什么责任?了解所负责任的重要意义何在?知道为了履行此种职责将要付出哪些代价?对责任的认识乃是构成责任心的基础因素,没有这种认识,责任心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

二是责情,即对责任的体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责任感。一个人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符合个体要求或群体利益的工作,他就会产生积极的体验、肯定的情感;否则,他就会产生消极的体验、否定的情感。对责任的体验是构成责任心的动力因素,没有这种体验,责任心就会了无生气,丧失作用。

三是责意,即责任意志。在认真负责地完成某项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外在困难,此种或彼种的内心障碍,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而不怕困难、不畏险阻的人们,才能胜利完成任务,切实履行责任。责任意志是构成责任心的维持因素,没有这种意志,责任心也无法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会半途夭折。

四是责行,即责任行为。认真负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付诸行动,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一个属于“言语巨人,行动侏儒”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责任心的。责任行为是构成责任心的落实因素,没有这种行为,责任心就会成为海市蜃楼、昙花一现。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责任心下这么一个定义:责任心是由责知、责情、责意与责行四个因素构成的一种个性品质。它不是这四个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这四个因素的有机结合。

(二)责任心与义务心

为了揭示责任心的性质,把它同义务心对比可能是有好处的。义务心与责任心一样,也是由知(对义务的认识)、情(对义务的体验)、意(尽义务的意志)、行(尽义务的行为)四个因素所构成的一种个性品质。顺便指出,任何一种较复杂的个性品质或道德品质的构成因素都莫不如此。例如,台湾大学心理学家杨国枢教授在研究我国传统的“孝”这一品质时,就把它剖析为孝知、孝情、孝意、孝行四个因素,并分别编制了四种“量表”,以对它们加以测查。这就启示我们,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编制量表,用以测量责任心、义务心也是可行的。

由上看来,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所承担任务的认识与体验,而义务心则是人们对自己所负责任的认识和体验。由这不难看出,任务——责任——义务具有递进的层次性。义务心是把所负责任进一步认识和体验为义务,它是责任心的深化。责任心与义务心处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的标志是:前者与“良心”无关,后者则同“良心”不可分割。就是说,一个人因某种原因没有完成任务、尽到责任,从主观上看,这只能说他责任心不强,他自己也可能后悔,但不会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而一个养成了义务心的人,如果他没有完成责任,尽到义务,他就必然要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表现为寝食不安、无比内疚。应当指出,我国长时期来,把“良心”打入了无底深渊,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给我国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其实,“良心”就是高度的自觉性,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负责任具有此种高度自觉性时,他才会用“良心”机制来约束自己。我国古代的“四知”故事便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由上述责任心与义务心的联系和区别来看,可以得出这么一条教育结论:责任心是义务心的基础,要培养义务心,就必须先养成责任心;义务心是责任心的深化,要巩固责任心,就必须使它发展为义务心。责任心与义务心的辩证统一,可以说是教育上的一条金科玉律。

二、责任心的特点

责任心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的有:

(一)对象性

责任心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即它总是同某种任务相联系着;脱离对象、任务的责任心是不存在的。因此,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就依人们对所承担任务的理解程度为转移。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完成的任务性质、该任务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完成该任务的条件和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认识与深刻的了解,那他就容易养成积极的责任心;反之,如果一个人对任务的诸方面缺乏认识与了解,那他就很难养成什么责任心。

(二)稳固性

责任心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具有相当的稳固性,而不会随着任务的完成而消失。就是说,一个具有责任心这一宝贵品质的人,他对任何有益于己、于人、于国家的工作任务,都会负责到底,绝不会对这项工作有责任心,而对另一项任务则没有责任心。特别是当责任心与义务心紧密联系时,则其稳固性会更强。但应当看到,责任心同其它所有个性品质一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讨论人性问题时曾说:“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这对于责任心也是完全适用的。就是说,形成了责任心,在积极条件的影响下,它就会不断增强;反之,在消极条件的作用下,它就会逐步削弱。这样看来,责任心同一切个性品质一样,它乃是稳固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主体性

责任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一般地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心也会随之而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弱。据此,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也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一句话,只有当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主体看待、学生也始终把自己当主体看待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并敢于负责,从而使自己养成责任心。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把学生当客体看待,学生也始终把自己当客体看待,那他们就只能消极被动地去接受任务,而作好作坏似乎与己无关,这怎么能使他们养成责任心呢?

(四)实践性

责任心不能徒托空言,最终必须付诸实践。这是责任心的实践性的表现。就是说,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一个不承担任何工作、从事任何活动的人,他是不可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委托每一个学生以适当的工作,让他们在班级中乃至学校中承担一定的职责,还要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工作,并负有力所能及的责任。须知,一个学生老是处在无事可做、无责可负的条件下,他是不可能养成任何的责任心的。

三、责任心的表现

责任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据此就可以把它区分为若干种。现仅从中小学教育出发,讨论如下几种主要的责任心:

(一)对自己的责任心

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对自己负责,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对自己负责决不是私事,更不能把这视为利己主义。马列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人生在世界上,他总要担负着两大任务,即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价值就表现在改造自然与推进社会。可见对自己负责,就是为了完成人生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完全可以断言,一个养成了“对自己的责任心”的人,他就比任何人都活得自在、活得幸福、活得更有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修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养成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二)对他人的责任心

人生于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我国古代思想家所主张的修己安人,在一定意义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修己——对自己负责;安人——对他人负责。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勿欲,勿施于人”。这两段话也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对己负责与对人负责的辩证统一。在教育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对他人的责任心。有了此种责任心的学生,他们才会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同学,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会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地去予以帮助。同时,一个具有对他人的责任心的学生,他决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如欺侮弱小同学、偷窃他人财物等。马卡连柯就正是通过必须保护弱小学员这一措施,来培养学员对他人的责任心的。

(三)对家庭的责任心

每个人都应当热爱自己的家庭,对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最近菲律宾的一个年仅8岁的小姑娘,当家中发生火灾而父母不在的时候,她奋不顾身地把自己的好几位兄弟姐妹抢救出来,而自己却烧成了重伤。这便是她具有对家庭责任心的表现。我国有个别中小学生由于受到了某种挫折(如考试不理想而害怕父母责罚),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有的还轻生自尽等。这便是他们缺乏家庭责任心的表现。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的所谓“齐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求人人必须具有对家庭的责任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养成此种责任心,让他们懂得,作为家庭的一位成员,不应单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护,而必须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使家庭美满幸福、父母愉快健康。

(四)对国家的责任心

我国古代思想家所主张的“治国、平天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对国家的责任心而言。即是说,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国家责任心的爱国志士,可以说辈出无穷、绵延未断。周恩来总理便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楷模。他12岁时即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表明他已形成对祖国的责任心。正是在此种责任心的激励下,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嗣后,他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扶桑,西去欧陆。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对国家的责任心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足以激励、引导人们去顽强学习、拼命工作。因此,在中小学校中,应当以周总理为榜样,培养学生的对国家的责任心。

(五)对学习的责任心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因此,让学生养成对学习的责任心,就应当成为责任心教育的核心要求。一般地说,缺乏学习责任心的学生,要想养成其它的什么责任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如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他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予以完成;对他们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质量进行严肃的检查,表扬有责任心的学生,批评不负责任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作风。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仍未减轻;学生在完成学校功课之余,还被家长逼着进各种补习班、进修班,以致他们没有双休日,每天很晚才能入睡。事实告诉我们,象如此疲于奔命的学习活动,要想让学生养成学习责任心只能是水中捞月;而让学生在毫无学习责任心的状态下去进行学习,要想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则只能是天方夜谭。

以上五种责任心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其中前四种责任心是逐步扩大、依次递进。《大学·经一章》云:“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发展线索,在一定意义上,即可说明前四种责任心的递进关系。

四、责任心的培养

在前面各节中,已论及不少培养责任心的问题。现再就其主要者,作一些分析研究。

(一)加强“三观”教育

众所周知,“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乃是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看来,责任心与“三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对世界、人生、价值具有正确看法的学生,他必然容易养成对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责任心。又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三观”中世界观是基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可以蕴含于其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世界观是由认识、观点、信念、理想四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观点、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那么,让他养成各种责任心肯定是会易如反掌的。可见加强“三观”教育,乃是培养责任心的一条基本途径。

(二)培养一颗“爱”心

前面说过,责任心的情感因素具有动力的性质。如进一步分析,则情感因素的核心成分便是一个“爱”字。道理很简单,一个热爱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学生,他自然就会对这些方面具有责任心。比如,前文列举的救兄弟姐妹于大火之中的那位年仅8岁的菲律宾小姑娘,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如此行动时,她平静地回答说:“我爱他们每一个人!”正是这样一颗爱心,使这位小姑娘产生了对他人、对家庭的负责行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学习的责任心,每年当一年级学生入校时,便在校门口挂上这样的横幅:“热爱你的妈妈吧!”可见“爱”是责任心的基础。一个自轻自贱的人,他就可能产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如吸毒、自杀;一个视家庭如囹圄、父母如寇仇的人,他就不会有对家庭、父母负责的念头;同样,不热爱集体、国家的人,他怎么可能养成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心呢?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种种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养成一颗“爱”心:爱满家庭、爱满集体、爱满校园、“爱满天下”(陶行知语)。总之,哪里充满了爱,哪里就会弹奏出责任心的主旋律!

(三)从点滴事情做起

不论做大小事情,都要有责任心。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无论在生产上,无论在课堂里,无论在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我看来,对小事的责任心,往往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换句话说,大的责任心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一个对所谓小事采取马虎态度的人,在他的身上就难以养成对大事的责任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应抓紧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积月累,瓜熟蒂落,取得责任心教育的丰硕成果。

(四)建立反馈机制

学生责任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做到及时反馈,经常评估,以便让师生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为什么要如此作呢?这是由两条带有规律性的教育经验所决定的:第一,责任心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及时反馈,便于积累。第二,再教育比教育难。经常评估,有利于巩固负责行为,消除不负责的作风。

(五)注意榜样示范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习得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在责任心教育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的高度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俄国19世纪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性格教育时,曾提出“以性格培养性格”的原则。这对责任心的培养也是适用的。试想,一个毫无责任心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呢?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身教与言教的两种教育方法的传统,身教即榜样示范。我认为,在教育(包括责任心培养)工作中,身教重于言教,即应以身教为主,其优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在教学工作中,则言教重于身教,即应以言教为主,其优点是:语言具有概括性,可以讲清概念、定理与规律。这乃是从方法上划分教育与教学的一个标志。它也说明,榜标示范在责任心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地位与作用。

标签:;  

论责任感及其培养_工作责任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