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病306例论文_刘军,王芝文(指导老师)

剑阁县中医院针灸科 指导老师:剑阁县名老中医王芝文副主任医师

摘要:颈椎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病程缠绵难愈,已经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疑难病症之一。

关键词:颈椎病;小针刀松解;治疗机制

对本病的认识:

一、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根据病理学变化,认识本病主要由以下原因:(1)、肾气不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中医强调肾虚是造成颈椎病的根本原因。(2)、劳倦内伤。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不良的工作姿势、睡眠姿势、生活习惯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慢性损伤,导致骨损筋伤,气血瘀滞加剧肝肾亏耗(椎间盘及脊柱退变)而引发颈椎病。(3)、外感六淫和邪毒。寒湿之邪侵袭,留滞筋骨,痹阻经脉,筋肉失养;或风热之邪侵袭,咽喉部热毒可直接侵淫邻近的筋骨,致使筋肉迟缓,椎节内外平衡失调,加速颈椎退变发生和发展。(4)、跌扑损伤。如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生活或工作中的意外等。某些不正确的推拿手法,牵引等也会导致医源性损伤而发生骨损筋伤。外伤所致,一是肾气亏虚(颈椎已有退变),在外力作用下,筋骨损伤,而发本病。二是外伤后,失治、误治,瘀血留滞,加剧颈椎退变。

根据发病特点,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有三大主症:(1)、项背肩臂痛。疼痛是常见症状之一。颈椎病的疼痛总因骨损筋伤,气血瘀滞所致。虚者多因气虚血瘀;或肾阳虚损,寒凝血瘀。实者或因寒湿痹阻经脉,或损伤后,气滞血瘀;或痰湿遏阻,血运失畅。颈椎病的疼痛主要因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黄韧带的退变压迫、刺激神经根或神经末梢所致。主要见于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脊髓型颈椎病的混合型。(2)、痿症。导致痿症的病因病机不外湿热侵淫、肝肾亏损及脾胃虚弱。从临床角度看,筋骨损伤,夹瘀致痿,是本病最常见的发病机制。痿症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也可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后期。另外椎体滑脱压迫脊髓可导致痿症。(3)、眩晕。分为虚实两类。虚证即《灵枢·卫气》所说:“上虚则眩。”“上虚”为肝血、肾精不足,脑失所养;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阳上扰)。实证多为痰浊蒙蔽清阳,即《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则不作眩。”从临床规律上看,痰瘀交阻,风痰上扰者居多,亦可为痰瘀交阻而兼有虚者。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产生压迫和刺激,或因椎动脉扭曲与增生的钩椎关节相接触,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二、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西医学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有三个学说:(1)、机械压迫学说。该学说提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骨性压迫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2)、生物力平衡失调学说。该学说提出:颈部软组织缺损是颈椎病发病的原因之一。(3)、炎性介质学说。该学说提出:颈椎病是由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所引起的自身抗原诱发的免疫反应。

三、针刀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颈部弓弦力学系统损伤造成的颈部力平衡失调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各种原因引起颈部软组织(弦)损伤后,人体通过粘连、斑痕、挛缩对其损伤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代偿,当局部的粘连、瘢痕、挛缩卡压了颈部的血管或者引起颈段脊柱的错位就会引起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我本人及临床带教老师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7月,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306例颈椎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306例患者均为确诊颈椎病,其它手段治疗无效或者显效不明显,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33例。

1.2、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1)症状:颈项强痛、活动不利、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头晕、恶心、呕吐等。

(2)体征:颈椎椎旁压痛,扪及局部有条索装,颈丛、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颈椎压缩实验阳性,位置眩晕实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147人,椎管狭窄95人,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69人,椎体假性滑脱48人,后纵韧带钙化或黄韧带增厚53人,CT或MRI结果显示脊髓与硬膜囊影柱变细49人。

2.治疗方法:以下操作严格执行针刀进针四步规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刀医学临床研究)。

(1)体位:患者俯伏座位,额下垫枕。

(2)定点:脊间点(C5、C6、C7椎脊间各定一点)、椎旁点(C5、C6、C7椎旁1cm处各定一点)、肩井穴: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肩胛骨内上角痛点。

(3)准备:A:常规手术区消毒,用1%碘酊消毒液擦拭手术区皮肤两次,再用75%酒精脱碘两次。B:药液准备:2%利多卡因5ml作局麻准备。

(4)操作:在常规消毒后,用上述局麻药液在各点行局部麻醉。再取“汉章”牌4号针刀在颈5-7椎脊间点分别行针刀松解术,垂直针刀进针,直达骨面,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紧贴骨面,切开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纵疏横剥2-3刀,手下有松动感时退出针刀,按压2-3分钟;注意不能深刺,避免伤及脊髓等重要组织,切棘间韧带的范围必须限制在0.5cm以内才不会进入椎管。如超过此范围,针刀的风险性明显加大。

椎旁点:用4号针刀在椎旁1cm处进针,刀口线与身体纵轴线一致,针刀体稍向脊柱方向倾斜,呈45度角,直达骨面,在骨面上行纵疏横剥2-3刀,手下有松动感时退出针刀,按压2-3分钟。

肩井穴点:垂直针刀进针达肌层,刀口线与肌纤维平行,调转刀口线向颈、背部作纵疏横剥,待手下有松动感时将针刀退至皮下,调转方向,向肩、胸部方向,行松解剥离2-3刀,手下有松动感时退出针刀,按压道口2-3分钟。注意:肩井穴下是肺尖,不可深刺,避免造成气胸。

肩胛内上角痛点:垂直针刀达骨面,紧贴骨面进行松解剥离,2-3刀,手下有松动感后,在提起针刀之皮下,调转方向针刺45度角,朝肩胛骨内侧面,紧贴骨面,铲切2-3刀,手下有松动感时,退出针刀,按压道口2-3分钟。

术毕刀口按压2-3分钟,观察无出血后,局部使用云南白药创口贴覆盖刀口,术后行颈部按、揉、斜扳等手法。必要时,根据病情在5-7天内行第二次小针刀松解术。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正常,共85例,占28%。好转:局部症状缓解,部分体征消失,,共214例,占70%。无效: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共7例,占2%。总有效率在98%以上。

3.2、病例随访:治疗后1-3年电话随访,了解近期及远期疗效。

4.典型病例:

患者李++、男、57岁、农民,初诊日期2011年6月18日,病史:“反复颈肩部疼痛3年余,加重伴右手指麻木5月。”自服中西药、当地医院针灸、理疗及外贴膏药骨质增生一贴灵等治疗,症状反复,为求进一步治疗,故而慕名前来。查体:C4-7椎体棘突、椎旁压痛,C5-7扪及条索状,肩井穴压痛明显,肩胛内上角压痛明显,局部肌肉痉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压缩试验阳性;辅助检查:颈椎MRI示:项韧带显示钙化,C4、5、6、7椎体骨质增生,C5、6、7椎间盘突出,硬膜囊显示受压,椎管及椎间孔不同程度狭窄;血常规、生化等相关辅助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按上述方法给予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术后患者感右手麻木症状有所减轻,第二天查房,患者诉右手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症状基本消失;5天后按上述方法行第二次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电话及门诊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体会:

颈椎病多由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等)受累,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中老年居多,由于颈椎椎体退变、椎间关节变性、椎体失稳,致使颈椎动态平衡及静态平衡失调,产生机械性压迫,致使脊髓侧方动脉及其分支受压,颈交感受刺激,反射性引起上述动脉痉挛,导致脊髓局部血流量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此外由于颈椎椎体失稳,颈椎弓弦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局部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肌群力平衡失调,不能维持正常静力学稳定,造成椎体后方小关节负荷加重,促使肌群进一步痉挛,使其颈椎活动范围缩小及致交锁,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进一步累及邻近颈椎节段,最终导致颈、背、肩胛肌肌群劳损与颈椎节段不稳,致使钩椎关节增生,关节囊松弛或紧张等。小针刀闭合松解术采用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手法,改变颈椎弓弦力学系统,减少椎间盘的压力,改变椎体局部应力,减少肌肉、韧带的痉挛,缓解筋膜和肌肉的张力,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脊髓及血管的压力,改变局部血流量的灌注,使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从而使颈椎动、静态平衡保持相对恒定。由是观之,小针刀闭合松解术不失为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

[2]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南京新中医学研究中心《颈腰椎病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1998年9月。

[3]田纪钧《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1996年11月。

[4]任敬丽《颈肩痹痛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四川中医》2010年第四期,第111页。

[5]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刀医学临床研究》吴绪平、张天民 主编,2011年第一版。

论文作者:刘军,王芝文(指导老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病306例论文_刘军,王芝文(指导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