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论文_顾菁

(上海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妇产科 上海 201399)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8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则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279-0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剖宫产患者术后也常会发生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剖宫产术后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影响到了产妇的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笔者近年来根据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剖宫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188例剖宫产手术产妇,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征。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4例,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5±1.2)岁,平均孕(40.3±0.7)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7.8±1.0)岁,平均孕(40.8±0.5)周,初产妇61例,经产妇33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即术前宣教,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遵医嘱合理用药,指导术后运动等。观察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2.1专科知识宣教

手术前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剖宫产术后DVT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对术后DVT发生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围手术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2.2积极消除DVT发生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全面的检查发现妊娠期合并症,明确DVT发生的高危人群,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2],消除DVT发生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DVT的发生风险。

1.2.3加强病情观察

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产妇下肢的温度、色泽、运动、感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出现下肢胀痛、水肿、皮肤发绀、皮肤温度升高、足背动脉减弱等表现应警惕DVT发生可能[3]。此时应让产妇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严格制动。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嘱患者穿弹力绷带及弹力袜,对浅静脉进行适当的压迫,保持深静脉回流[4]。

1.2.4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便加快静脉回流速度。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指导产妇家属对双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指导产妇卧床进行被动翻身、双上肢外展及扩胸等动作,同时做足背伸屈,膝踝关节的伸屈,股四头肌伸缩,抬腿等活动,坐位时要经常脚部着地,加强腓肠肌收缩[5-6]。在指导孕妇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产后恢复情况逐步进行,以免造成损伤。

1.2.5合理安排饮食

术后6h给予流质饮食,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高纤维和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嘱产妇禁食辛辣、刺激等刺激性食物[7],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和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见表。

3.讨论

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难产、产后出血、年龄、体重指数、血栓史及凝血功能均是影响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8]。为保证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安全,医护人员一直在探求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其中有效预防术后DVT发生一直是研究重点。

护理人员首先应详细了解剖宫产术后DVT发生的机制及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术前对产妇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明确高危人群,以便进行重点干预,消除危险因素。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DVT发生征象,提前给予预防性干预。同时科学指导产妇进行运动锻炼,并做好产妇的基础护理工作,以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卫静.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9):1620-1621.

[2]程秀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6):71-73.

[3]李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17-218.

[4]陈尚轩.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4):133-134.

[5]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6]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7-1108.

[7]沈艳萍,陈丽君.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8-79.

[8]高丹丽,杨小杰,林黎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1-3584.

论文作者:顾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论文_顾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