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士”的妙笔与仁爱_漫画论文

“小大夫”的妙笔仁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仁心论文,妙笔论文,大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何义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监护室的一名普通医生。

      不普通的是,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大夫漫画”,在他和病人之间增加了一条特殊的沟通渠道,建立起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温情。

      漫画虽小,可贵的是妙笔背后的仁心;漫画虽小,可贵的是给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了一份特别的启示。

      

      看着漫画,小益“扑哧”笑出声来

      今年8月3日,一场6.5级的强烈地震骤降云南鲁甸。8月4日凌晨两点,远在上海家中的何义舟接到电话,立刻起床收拾行李。8月5日,他和中山医院医疗队的同事们抵达震区医院,了解伤员病情,讨论重症病人伤情,商定治疗方案……最危重的伤员都集中在重症监护室里,其中有四名年幼的孩子。当看到孩子们瘦小的身体插满了管子,还不时因疼痛而发出呻吟时,何义舟和同事们都感到一阵心痛。

      14岁的小益(化名),地震时被倒塌的房屋砸伤,全身多处骨折,完全不能动弹,获救时已生命垂危。

      小益很坚强。整整几天,她都在疼痛与昏迷中挣扎。夜里,她疼得说胡话,何义舟努力地去听她说了些什么,却怎么也听不明白——孩子讲的都是鲁甸方言。

      身心俱伤的小益,偶尔清醒时总是紧锁着眉头。面对医生们的询问和关心,她从不回答,即便当多位专家来为她会诊时,她还是表现得十分抗拒。

      休息时,何义舟习惯性地拿出了随身带着的纸和笔,悄悄画下了眼前的情景:一个女孩躺在病床上输液。他在边上写了一段文字:“ICU有一个14岁的女孩,骨盆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大家知道骨折很痛,但她没有哭,也没有喊痛,她很坚强。”落款是“上海中山医院小大夫”。

      何义舟把漫画递到病床前,小益的眼里突然透出光亮,她伸出手指了指漫画中的女孩,“这是我?”这是她入院后第一次主动开口和医生说话。何义舟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又给小益画了一张漫画。他把自己画成了穿着白大褂的猪八戒,猪八戒对小益说:“别担心,你会好的”,画中的小益露出了笑。

      看着漫画,小益“扑哧”笑出声来。

      “你有什么要求,哪里不舒服,请告诉我。”“你现在伤情平稳了,要坚强,会好的。”……何义舟给小益画了一张又~张画,来自“八戒大夫”的关怀,让小益的情绪渐渐好转,对于医生的治疗也很配合。每每有医生问她疼不疼,她都坚强地回答“不疼”。

      尽管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何义舟还是随身带着几张A4纸和一支黑色圆珠笔。他利用乘车、吃饭、休息等碎片时间见缝插针,除了小益,他还给另外几个孩子画漫画。

      临别时,孩子们留下了不舍的眼泪。何义舟又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幕:“孩子不哭。不然,叔叔也要哭了。”

      同事们看到他,常常逗趣地叫一声“二师兄”

      这组共有13张、名为“孩子不哭”的系列漫画,经网络传播,打动了许许多多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何义舟,这位画漫画的小大夫,小时候并不喜欢画画。小时候,何义舟美术成绩并不好,就连美术作业,偶尔还要让父亲代笔。后来学了医,繁重的课业让他丢弃了许多兴趣爱好,翻几页漫画成了他仅有的习惯。也就在那时,他爱上了丰子恺、蔡志忠,喜欢上了许多诙谐犀利的漫画。

      2001年,何义舟考取广东医学院肝胆外科专业,师从刘维藩教授攻读硕士。感动于刘老师的豪爽个性和对学生的爱护,何义舟总想向导师表达些什么。不知从哪儿来了灵感,他拿起笔画起漫画,画完后送给老师,换来老师的会心一笑。

      给自己和同学画个解剖图、给护士长画个肖像,给病人画个科普图……三年硕士读完,何义舟的专业水平和漫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听师母说,刘老师保留了我一箱子的漫画稿。”何义舟至今有些得意。

      何义舟用漫画记录医生的酸甜苦辣。他的“二师兄和沙师弟”、“中山群侠传”、“侠骨仁心”系列漫画,开始在《健康报》和中山医院院报连载,很快就获得了许多同行的共鸣。

      他在漫画中把自己描绘成穿白大褂的猪八戒,以至于同事们看到他,常常会逗趣地叫一声“二师兄”。在何义舟看来,“二师兄”为人憨厚,是临床好手,但又不像猴哥那样聪明机灵,能写出许多SCI论文。“不过,师傅和猴哥不在家的时候,二师兄也能带上沙师弟,把临床任务都搞定。”

      “最重要的是,二师兄踏实生活、快乐生活,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这就是我画漫画的初衷。”何义舟说。

      当病人感觉到你的关心时,就会把你当自己人

      何义舟所在的中山医院,肝移植手术闻名全国,每年要进行大量此类手术。作为一种高难度手术,患者在术后需要特殊监护,还不得不忍受插管不适、伤口疼痛的煎熬。

      在肝外科监护室工作后,何义舟深知,除了医务人员的悉心护理,病人自身的意志和心态也是能否转危为安的关键。

      几年前,一位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后被送进了监护室,何义舟发现,他的情绪非常焦虑。利用休息时间,何义舟为这位病人画了一幅漫画,并送到病床前。

      一见到这张漫画,病人立刻露出了笑容。两人一聊,何义舟才得知,这位病人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出院后,画家特意把何义舟请到家里做客,讨论画画的技巧,畅谈人生,两人从此成了忘年交。

      曾经有一位肝移植病人,出院后还常常回到中山医院,每次来,都特意要来看何义舟。这位病人告诉“小何医生”,患了肝癌后,很多亲戚朋友疏远了她,进医院后每天被人推到这儿推到那儿地做检查,虽然也与医护人员有交流,但她的心里仍然非常恐惧担心,是何义舟的一张漫画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宽慰。

      “有些鼓励的话,做医生的也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为什么用漫画画出来就会特别受到患者的欢迎,”

      面对记者的疑问,何义舟回答:“因为病人觉得很惊喜——没想到医生会特意为他画画。当病人感觉到你的关心时,就会把你当自己人了。”

      “小孩子大都喜欢漫画,年纪大的患者呢?”

      “老年人就更喜欢了,我经常给老年人画,几乎每个人看了都很开心。”何义舟说。

      其实,何义舟为病人所画的内容并不复杂,传递的也无非是“你痛吗”“你要喝水吗”“你手术很成功,别担心”之类的关切与安慰。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图画与文字,令处在困境中的患者感受到来自医者的温暖。

      “‘小大夫’会一直画下去的!”

      画漫画对何义舟来说,一度是“地下工作”,因为在一些师长和同事看来,这多少有些不务正业。有时候连妻子也非常不解,几次三番地劝他:“你与其画漫画,不如用这点时间写论文,好早点升职称啊。”

      眼见着这些年身边的同事陆续评上了副高甚至正高职称,至今还是主治医师的何义舟不是没有动摇过。可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总忍不住想画点什么。

      他告诉妻子,论文自己一定会写,但不想因此而放弃画画,因为画画对他而言绝不是一时的喜好,漫画能给他和患者带去很多。

      取得博士学位的2007年,何义舟为导师樊嘉教授等主编的《实用肝移植300问》一书绘制了一系列科普漫画,内容包括适应证、移植技术、肝移植受者自我护理和术后康复等。后来在《话说肝癌》、《研究生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中,他又用漫画作了插图。

      今年年初,何义舟萌生了以《漫画肝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的想法。画漫画也能中科学基金?而且还是国家级的?周围的质疑声不小。而当结果公布时,连何义舟本人都有些难以相信——中标了。

      现在,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何义舟还在忙于《漫画肝癌》的创作和整理。

      “我们的医疗水平也许早已不输国外,但患者的科普教育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很落后。别说是健康人群,有时候就连患者自己也讲不清楚自己的肝在哪里。”

      在何义舟眼中,漫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与形象,它是医患之间情感交流的通道,是把深奥的医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好方法。

      所以,何义舟信心满满:“不管多忙多累,‘小大夫’会一直画下去的!”

标签:;  ;  

“小博士”的妙笔与仁爱_漫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