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的是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产科在2016-2017年接收的10例产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个组别下各有50例产妇,对对比组产妇进行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产妇应用品管圈活动,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新生儿胸牌手圈丢失率。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高于对比组产妇,且新生儿胸牌手圈丢失率低于对比组产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并降低新生儿胸牌手圈丢失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产科护理相对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具有护理风险较高和护理工作内容繁多的特点,如果产妇在入住医院后得不到有效的护理,有很大的几率会引发医患纠纷[1]。因此,在现阶段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应用风险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为此,本文选择了我院产科在2016-2017年接收的10例产妇,分析了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我院产科在2016-2017年接收的10例产妇,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个组下各有50例产妇。其中,实验组产妇的年龄均在21-32岁之间,其中有35例初产妇和15例经产妇,有30例产妇选择了自然分娩方式,有20例产妇选择了剖宫分娩方式;对比组产妇的年龄均在20-34岁之间,其中有34例初产妇和16例经产妇,有32例产妇选择了自然分娩方式,有18例产妇选择了剖宫分娩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分娩方式上的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价值。
1.2实验方法
对对比组产妇进行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产妇应用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
1.2.1建立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
医院产科主管人员需要结合先进的产科护理方式和要求,来编制此次品管圈活动管理制度和方案,为后续高效率品管圈活动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并将护理人员分为产妇品管圈管理小组、新生儿品管圈管理小组、病例填写品管圈管理小组三组,并确保每组护理人员平均护理经验、护理专业程度的均衡性。在分好小组后,需要为每位护理人员安排相应的护理工作,并针对其所在小组的品管圈活动管理要点和内容开展培训,并及时的总结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型管理方式,为后续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2]。
1.2.2产妇品管圈管理方式
在产妇品管圈活动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相关的管理方案,有效的解决产妇在住院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将产妇的具体情况实时告知给主管医生,方便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产妇隐私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随意暴露产妇隐私部位的现象,以此来实现对产妇隐私权的保护,并增加产妇对医院的好感度。
1.2.3新生儿品管圈管理方式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因此用来识别新生儿身份的胸牌手圈比较容易丢失。为了良好的解决新生儿的胸牌手圈丢失问题,产科护理人员选择了应用以下方式:提高新生儿胸牌手圈的质量,并应用统一的佩戴方式,佩戴在新生儿身体上不容易脱落的部位;对新生儿胸牌手圈的重要性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避免新生儿亲属在和新生儿接触的过程中碰落其胸牌手圈[3]。
1.2.4病例填写品管圈管理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护理人员针对近年来病例填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良方式,并建立了专业的产妇病例填写模板,要求护理人员在填写产妇病例的过程中遵循填写模板要求。此外,妇科科室主管需要定期对产妇的病例填写进行抽查,并分析和总结其中的问题,进而进一步完善产妇病例填写制度。
1.2.5产妇健康品管圈管理方式
现阶段,部分产妇对产科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进而降低了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效率,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需要编制权威的产妇知识手册,并将其发给每一位住院接受护理的产妇,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4]。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是两组产妇的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新生儿胸牌手圈丢失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2.0软件,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统计结果
实验组产妇接受护理后的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为96%,对比组产妇为84%,实验组患者的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高于对比组产妇,证明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产科科室一向是护理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护理人员需要应用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以此来实现对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的良好规避,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程度和风险意识不足,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等事件。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尽管能够实现对产科风险的合理规避,但是其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5]。为此,产科护理人员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方式,旨在在实现对产科护理风险良好预防的同时,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妇临床知识掌握率,并降低新生儿胸牌手圈丢失率,证明了品管圈活动管理方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有利于实现产科护理目标。并且,品管圈活动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另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症制定全面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方式的针对性和专业程度。护理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的产科工作要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并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2]沈慧.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08:89-90.
[3]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2:185-186.
[4]郭珊.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0:1904-1905.
[5]李佐萍,王三凤,张美娟.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8:169-170.
论文作者:杨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品管论文; 新生儿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方式论文; 实验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