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中室”在中职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论文_孙静

论“校中室”在中职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论文_孙静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随着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技能的专门的职业学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引入了一种“校中室”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打造的一种企业入校的模式,摒弃了纯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参与实际职业技能的训练。本文对这种校中室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对现状分析做了具体实践规划。

关键词:校中室;校企合作;中职院校

根据国家相关教育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要结合学习和研究两方面合作培养人才,着重实行校企合作的策略,提出了“校中室”的校企合作理念。在国外,“校中室”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国内还比较新型,而且经验不多,需要学校在实践中摸索。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对“校中室”模式作了详细的探究,得出了具体结论。

一、目前中职院校教学实践现状

(一)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不符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职业教学应该有三点:素质教育、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培训。只有这三点相互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理论在教学中是可以直接教学的,但是对于实际的教学技能培训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了很多,给中职院校添加了很多设备,但这些设备大多都是针对教学的,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够完整。而且,还有场地的限制,教学也不够灵活。另外,学校的教师很多都是对理论比较精通的老师,这些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校实践操作的教学无法与实际的工作相符合。总的来说,学校营造的教学环境与校外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差距。

(二)实习安排管理不够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安排半年至一年的实习,这种实习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在未来工作上的实践能力,岗位意识和职业素质,防止以后在工作上无法正常适应。但是这种实习安排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问题重重,作用不大。很多企业在招收实习时,因为实习生技能不足的缘故,企业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进行培养,所以往往会进行名额的限制,减轻培养的负担。也正因如此,企业在分配工作时,给实习生的岗位往往是比较低操作性的工作,他们在这种工作中无法学到实际的技能。所以,很多实习生在面对与教学环境不同的环境时,心理落差巨大,也影响了毕业后正常的找工作。

(三)学校对技能的考核过于单一

中职院校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项,考核人是教师,而考核内容大多局限在课本知识,这种考核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操作,用处不大。不仅对日后在企业中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还给企业增加了培养新人的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校中室”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校企合作共同完善教学体系

对于校企团队的合作上,首先跟企业达成共识,培养“上岗”教师,定期让教师参与实际工作体验,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然后学校对教师的选拔还应增加一些非学术技术型人才,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此外,在对企业的合作上,学校可以建立相关课程,让企业技术型工人学习相关素质教育。对于校企合作和课程体系上,企业可以派出一些技术人才参与学校教学的研究,针对学校实践理论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提供具体的素材,完善教材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二)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在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条件下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学生实习阶段的管理制度。在教学设备场地上,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应设施,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双方应保证人才的供应和后勤保障。在教学上,校企共同参与,各司其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技术帮助。在实习上,企业应与学校商议好参与实习的具体人数,并且做好相关培训,学校可以提供管理人才进行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避免了以前由企业单方管理培训学生的困扰。

(三)校企共同参与学生评价

学校和企业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和企业职业需求进行分析,共同制定综合理论知识、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的三合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们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需要的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素养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系统多方面的对学生就进行考核,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可以从哪方面入手,对今后学生参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参与评价的对象上,将教师和企业人才进行整合,共同评价,才能规避以往缺乏教师导致评价不足这种情况的产生。这样一来,评价变得更加具体,还可以从评价的结果看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校中室”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不仅在企业人才需求方面上增强了与中职院校教学之间的交流,而且还给学生们提供了最优的职业技能的训练,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毕业后企业的工作。这种在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企业工人的素质教育上展开的合作,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加具体真实,企业的人才需求被满足。这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推进了教学的发展企业的进步,实现了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丁永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汽车维护》课程为例[J].新教育,2016(22):69-70.

[2]刘瑞已.高等职业教育“校中厂”与“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40-41.

论文作者:孙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论“校中室”在中职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论文_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