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_劳动关系论文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关系论文,指数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劳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们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直接相关并发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关系。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用工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的特点。尽管和谐仍然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流和基调,但对抗和冲突也时有发生,如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争议调解不利、劳动合同履行情况不佳、职业危害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因此,迫切需要对于劳动关系进行量化,量化的目的在于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劳动关系变化的态势,为监测劳动关系的变化提供有力的工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它在不同国家被称为产业关系、劳资关系、雇用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和雇员关系等。“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但将“和谐”与“劳动关系”结合起来,提出“和谐劳动关系”,则是一大创新。十六大之前,“和谐”作为“劳动关系”的定语提出来,称之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或“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十六大之后,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明确起来。

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可用12个字来概括: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合作互利。“规范有序”是指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基本健全,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和机制比较完善,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和运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诉求渠道畅通,劳动纠纷依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公平合理”是指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充分考虑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特点,按照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用人单位的利益分配制度科学合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合作互利”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用人单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劳动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劳动者合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互赢。

下面,本文以杭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例,拟构建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指标体系,并就杭州市某城区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杭州市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杭州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实施街道、乡(镇)网格化管理工作。各街道、乡(镇)根据区域面积、企业分布、职工人数等情况,将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200家。作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其主要职责是采集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建立基础台账,做到对辖区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纳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协调处理轻微的违规问题,协助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查处违法案件等。通过采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劳动用工基础台账等工作,实时掌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实行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动态管理,做到“一户一卡,一网一册,动态监控”。逐步建立健全“两级执法,三级监管,四级网络”的劳动保障监察新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非常丰富,和谐劳动关系测度指标的选取必须兼顾以下五个原则:第一,指标科学。指标的设计要涵义明确、测算方式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权重确定合理、评估方法科学。第二,全面系统。设计的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劳动关系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态势,反映劳动关系主要过程和主要层面;设计的指标还要各有侧重、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第三,简明实用。指标体系应简单明了,方便实用,有代表性,便于操作,容易获得。第四,独立可比。指标的选择要独立,避免相关指标;同时,选取国内和国际上通用的,口径和计算方法一致的指标,便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第五,动态性原则。由于和谐劳动关系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也会日益丰富,所以,设计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便为管理层决策和调控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

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功能

首先,可以客观地反映社会、企业劳动关系决策效果、执法力度、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使人们对和谐劳动关系现状有一个条理化、精确化的认识。其次,对社会、企业劳动关系实践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并通过对劳动关系实践的各项指标比较分析,找出指标偏低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保证劳动关系行为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第三,根据和谐劳动关系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果对比,对社会、企业劳动关系实践状况做出评价,促使政府、企业及时调整劳动关系政策,实现社会的和谐。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指标及权值的确定。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依法行政、民主管理、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指标项和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确定,并多轮次征求有关部门的专家意见。根据杭州市的实际情况,以当年度杭州市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入手,分解年度各项工作指标,本次实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10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以及对应权重均由此确定,今后年度指标项和权重的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见表1)。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计算模型及其实证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计算模型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就是利用一整套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指数化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地区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用量化的指数来反映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见表2)。

一级指标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

杭州市某城区劳动关系和谐指数

利用公式(1)、(2)和表2中各二级指标值得一级指标值和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见表3)。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分析

第一,劳动关系和谐指数分析。当指数值达到90及以上,说明该区域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为优秀;指数值在80~90之间,说明该区域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为良好;指数值在65~80之间,说明该区域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一般;指数值在65以下,说明该区域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很差。

第二,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指标分析。劳动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劳动安全、职业培训和公众参与的指标值在90以上,满足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需要巩固。就业和劳动维权诉求的指标值在80以上,基本满足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但是,还有相应的提升空间。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杭州市某城区的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为87.77,说明该城区的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各指标值之间发展不平衡。该城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重点应在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集体合同签订率、工资集体协商情况等指标。

标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_劳动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