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监控效率提升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立国,张威

电网监控效率提升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立国,张威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通辽供电公司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需求增加。自实行集中监控以来,电网中无人值守变电站日益增多,海量监控信息给监控业务带来极大挑战。从电网监控业务实际工作现状着手,深入剖析影响监控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监控信息的“定值式”管理、监控缺陷的及时整改,频发、误发及伴生信号的治理和人机界面的优化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实现了监控信息的优化治理,减轻了监控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监控业务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保障了电网设备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电网监控;提高效率

引言

当下,我国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对电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甚至超出了多年前的用电负荷。电力行业的安防监控产品也在持续改进和稳定发展。但是巡视时间过长会使得电网监控的工作效率下降,也会对电网稳定与安全方面产生阻碍作用。既要保证好设备在实际中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也要使得社会群众对电力的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若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电力需求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除此之外,还要使得其与这四个“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国家电网的要求相联系,让其与稳定的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结合起来,是能够实现电网发展速度的必要前提。

1电网监控业务的不足

1.1监控信息数量庞大

在实施调控一体化集中监控前,变电站的所有设计验收都是针对单个变电站考虑的,监控信息的选取细而全、不精练,并未考虑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后的信息监视问题,不满足当前调控一体化集中监控的需求。一个220kV变电站遥信量达到3500点左右,造成集中监控的变电站信息总量十分庞大。发生事故或异常时,会有大量信息上送告警窗,这些信号中直接反应事故或异常的较少,干扰了监控人员对事故及异常原因的分析判断。监控员监视的告警信息数量过大,降低了监控运行效率。

1.2 SCADA系统的呈现信息不健全

监控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厂站主接线图SCADA系统数据普遍存在丢失、不刷新和不完整等问题,一方面致使部分设备处于漏监状态,另一方面在分析电网故障时由于辅助判据的欠缺,可能会导致故障延判和误判。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现场不具备上传条件,如现场设备安装电流互感器(TA)相数只有两相,这种情况在配电网线路中居多;二是现场上传了遥测信息,但远动主站未接入;三是由于人力、技术等原因,导致监控缺陷未得到及时整改。

2监控业务提升措施

2.1实施“定值式”监控信息管理

针对变电站监控信息数量庞大的情况,调控中心根据继电保护定值单的思想,按照“定值式”监控信息的模式来进行管理。继电保护定值单将保护装置需要整定的数据以定值单的形式下发到变电站,相同型号保护装置、相同类型的间隔定值单格式固定,确保了定值单的准确性。电网监控信息与保护定值单有较大相似性,相同型号设备、相同类型间隔的监控信息基本一致,信息接入时应选取的信息点应一致,电网监控信息可以按“定值式”来管理。基于继电保护定值单思想,调控中心提出“定值式”监控信息的概念,即以220/110kV变电站典型监控信息表为规范,根据现场不同设备信息,梳理相应的信息,形成典型模板,然后综合间隔内各设备信息,形成本间隔信息表,提交自动化主站进行点号分配,调控中心审核后,以定值单形式下发主站端和厂站端进行信息入库,保证厂站、主站、监控信息库三者之间的信息统一,设备进行试验时,监控验收人员根据定值式信息表逐条核对监控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严格按照地区电网变电站典型信息表组成结构,根据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开关、刀闸、主变等设备的不同特点,编写220kV、110kV变电站典型信息点表,使同一电压等级、同一变电设备具有相同的监控信息,实现电网监控信息的定值化。根据Q/GDW11398—2015《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规范》等文件对信息内容、格式及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合并重复信息,删除无用信息,增加必要的信息,统一规范术语。监控信息命名的标准格式为:厂站/电压.间隔.设备/部件.属性。通过编制典型信息表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个实际的监控信息含义清晰,描述准确。

2.2有效整合遥信信号和遥测信号

在电网之中,监控到的很多信号都是遥信信号。它们在初始时期都比较简洁明了和清晰易看。把信号对应和归属的设备放在一起,就会使得我们在查找的过程中感到不便和麻烦,如何做到有效节省时间就是一个问题。根据信号设备材料跟不同的性质,可以它们分成多种的电力,如此工作人员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查找的时间,还能有时间在发现异常设备时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另外,还能够根据监控的过程中信号的重要程度,整合分析所监控到的信息。如果电网有异常的情况和现象出现,会立即被调控员工发现。如此一来,就能够提升监控巡视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电网监控效率的有效提高。

2.3进行监控缺陷梳理和整改

(1)监控班历时两个月对所辖变电站的SCADA系统数据进行精细化核对梳理,核查内容包括接线方式(包括母线、断路器、闸刀)的正确性,间隔位置和双重名称的正确性,所有断路器的遥测数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主变油温、档位以及母线三相相电压和线电压数据的完整和正确性,同时核对相应间隔和遥测表里实时及历时曲线数据的采集正确性。梳理出详细问题清单报主站进行整改并审核通过。

(2)定期组织召开监控缺陷隐患梳理会议。调控中心牵头组织自动化、保护主、厂站等相关人员就监控缺陷进行全面梳理,内容涵盖监控未复归信号、各站漏缺监控信息及通信状态异常设备等方面,对进行了专业评审的监控缺陷进行评估和探讨,明确部门分工定位和消缺时间节点,强化专业责任落实和协同配合,以监控缺陷整改为问题导向,及时制定整改计划,确保设备健康状况能控、可控、在控。

2.4开发远方遥控防误功能

针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缺乏远方遥控防误功能的实际情况,调控中心提出开关闭锁的概念,通过技术手段,在OPEN3000中将开关遥控闭锁。正常情况下,开关处于遥控闭锁状态,不能直接进行遥控操作,必须由具有遥控操作权限的人员输入密码、厂站名称及开关编号才能解锁开关,获取操作权限,确保遥控操作的准确性,防止误入其他变电站或带电间隔;若监控员误操作了其他开关,系统会自动提示监控员解闭锁错误,有效防止误操作;在获取操作权限后,系统启动遥控监控进程,两名监控员监护通过后,才能进行开关遥控操作,从技术上确保了遥控操作的正确性。开关解闭锁之后,如果监控员因各种原因,2min内未进行下一步操作,OPEN3000系统会将开关自动闭锁,不能进行操作,防止监控员操作结束后忘记闭锁开关,造成开关处于长期解锁状态。

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架构也在不断改善和发展当中,人们的用电率也居高不下,我们就更有必要采取相应且有效的方法对国家电网的监控效率进行改进和提高。要想使得电力监控系统更具有针对性就必须实现设计整合信息界面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合理整合规划好通信,对可视化模块监测电网的状态等的方法进行使用和运行,如此能将无存在必要性的干扰屏蔽,达到降低电网监控巡查时间长度的目的,最终能够提升总体电网的监控效率和工作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江涛.调度主站侧频发信号治理和监控功能完善[J].山东电力技术,2014,1:45-48.

[2]王文学,时珉等.变电站集中监控模式下告警信息的优化处理[J],河北电力技术,2015,2:23-27.

论文作者:张立国,张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电网监控效率提升研究与实践论文_张立国,张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