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抢救室作为接收急诊患者的重要场所,所有到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患者均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被送至急诊抢救室进行治疗,急诊抢救室作为医院内最为重要的抢救场所,工作性质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一定的突发性[1]。根据临床研究认为,大部分急诊抢救人员需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团队的工作形式开展治疗,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参与抢救的工作人员难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严重缺乏互相的协作性,将会使得抢救治疗缺乏相对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容易对抢救工作造成阻碍和不良影响[2]。因此,临床上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护理团队,将护理人员合理分为几个团队,并采取轮班倒的工作方式,进而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工作协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抢救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24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42.24±6.74)岁;参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42.84±7.01)岁。本组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研究组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在实际开展急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团队工作。在开展急救前需要将整个急救工作进行模块化,认真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并详细介绍有关抢救工作的具体流程。在急救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分配的具体抢救工作,开展对于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书写护理记录以及建立静脉通管道等一系列急救护理工作。
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并未接受专项的急诊护理培训,具体包括:整理资料、急诊物品、了解病症以及观察患者体征变化。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0.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述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值<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比对
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展开急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引入结构化的护理团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急救技巧等,同时,还能够提高急诊抢救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及时性[4]。目前,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患者的抢救意识,作为急诊工作的抢救人员,需要时刻做到警惕性和镇静性,进而更好的为急诊患者实施急救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短时间内的抢救成功率[5]。结构化护理团队主要是由医生、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等人员构成,医生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主要负责心脏胸外按压以及气管插管等治疗,护理人员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急诊救治工作,积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处置患者的创伤[6]。
本次试验结果充分显示: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在开展急诊工作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的抢救工作,护士长开展精准的指导和监督,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准确连接相关的抢救仪器,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顺利完成急诊护理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护理团队,不仅能够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利于急诊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王晓静,黄萍,陈湘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简化模式在急诊专科护士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7,31(20):2526-2528.
[2]窦琴,杨笑.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管理者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7):519-521.
[3]任莹,芦良花.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0):894-895.
[4]杨巧华,魏彩第,张敬伟,等. 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评价[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89-392.
[5]王馨,高嵩芹,于龙娟,等. 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2):905-908.
[6]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02-1404.
论文作者:黄果,傅丹,危娓,周静,贾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团队论文; 工作论文; 时间论文; 结构化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