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热议话题,公司治理也逐渐被公司关注,如何做好公司治理、让权力得到有效配置和制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公司治理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有效性;代理成本;激励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问题伴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而产生,上市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经营管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大、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加,公司所有者需要找职业经理人,为他们管理经营公司,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散,股东作为委托人,职业经理人作为代理人,代理股东经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就产生了。但由于两者之间的目标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或由于信息不对成,公司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就会产生代理成本。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此时,公司治理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然而现在很多公司治理效果并不乐观,很多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二十世纪以来,因公司治理问题导致公司走向消亡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公司治理有效性被提上日程。
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从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现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有些公司“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股权过于集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大股东有可能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例如,控股股东可能通过非正常关联交易,非法挪用资金等手段为自己谋私利,不顾公司利益。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董事会、监事会很容易被架空,权力制衡的效果很难发挥,可能会出现公司治理的“无效区”。
有些公司股权过于分散,对于分散的中小股东来说,对公司的监督管理成本相对过高,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动机,因此“搭便车”的心理让他们不太关心公司运营,不够团结。此时,经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很有可能成为“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
(二)董事会、监事会缺乏独立性
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董事一般包括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董事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内部董事过多,其决策容易受到股东和经理层的影响,缺乏独立性,董事对公司的战略经营、监督管理层、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大打折扣。监事会成员并非全部由股东大会选聘,有1/3是由职工选出的职工代表。事实上,监事会成员往往受控于公司管理层,缺乏独立性,不能有效行使权力,履行监督制衡的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现公司治理时效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优化股权结构
改变“一股独大”的现状,去“大股东”中心主义,严格禁止内部控制人,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建立真正能行之有效的股东(中小股东)的民事赔偿诉讼制度,对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管理者进行法律威慑和监督。加强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中的提议权、知情权,同时,小股东自己也应加强主人翁意识,更多的关心公司经营业绩,积极参加股东大会,建言献策,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
(二)加强权力制衡机制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的分配,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良性的权力配置和制衡机制。要想加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首先,调整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其次,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权利,使其知情权、监督权、和要求纠正权落到实处,提高监事专业水平和参与程度,保证监事会不流于形式。另外,完善经理人市场,对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惩治制度、监督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良性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加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建设。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关于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如何分享成果的一种契约,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利用激励相容性原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程度地为委托人增加价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经营控制权激励、剩余支配权激励、知识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让董事、监事、经理人等有足够的动力增加其要素投入,为公司增加价值,同时采取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约束,降低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减低代理成本,实施公司治理目标,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公司治理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加强公司治理有效性使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权力有效配置和制衡,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梅.大股东治理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吗?[J].财会通讯.2018(05).
[2]李璐.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困境[J].财会通讯.2018(03).
[3]朱彩婕,刘长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于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7(04).
[4]周美华,林斌,林东杰.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与腐败治理[J].会计研究.2016(03).
[5]程小可,杨程程,姚立杰.内部控制、银企关联与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05).
[6]童品波.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基于深交所2009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石婷(1996-),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论文作者:石婷 刘晓镇 张雅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论文; 股东论文; 董事会论文; 激励机制论文; 监事会论文; 权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