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离职对学生影响的探究及应对对策论文_杨菊芬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离职对学生影响的探究及应对对策论文_杨菊芬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23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也要随之增加,但是很多民办院校为节约成本会减少教师的招聘数量。在民办院校的老师们都担任了很多岗位,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担任数百人班级的辅导员,同时要担任行政类的工作,但是对于自身的福利待遇却一直停留在某个岗位的层面,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阻碍,致使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流出率大于流入率。辅导员的离职对各高职院校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生。本文章是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离职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办院校;辅导员离职;学生

2019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规模为“100万人”,同时中央及地方财政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支持的决定。国家在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扩招,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新兴的一支教育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一支时常被忽略的力量-辅导员,

一、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直接和学生接触的群体。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甚至是家庭。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特别是民办院校的学生,圆了很多高考失利、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在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接触的第一人是辅导员,接触的最多的也是辅导员。辅导员无疑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也是他们最依赖的人。辅导员的离职,会让他们失去信任感,特别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会排斥和新任辅导员的接触。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信任感降低。辅导员的更换,会让问题学生降低对辅导员的信任程度,很难二次打开心扉;2、归属感和安全感降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离家较远,都是在校住宿,只有寒暑假才会选择回家。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的归属感都基本上是来自于辅导员,辅导员的离职会降低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对学生的管理困难

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教师群体中,辅导员是最熟悉学生的人。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心理问题、以及学习能力等。学校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都是由辅导员传达给学生,并且由辅导员组织学习。时常更换辅导员会由于在工作交接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遗漏,会导致管理学生十分困难。1、由于前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的家长地位已经非常稳固,新辅导员的上任会导致学生出现排斥心理,难于接受新任辅导员的管理且新任辅导员与学生的磨合期会比前任辅导员的磨合期更长,管理困难程度增加; 2、面对学校下发的工作任务,新任辅导员也需要适应阶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对学校文化和学生的不熟悉,难度加大;3、面对学生家长。新任辅导员和家长彼此之间需要再次熟悉。且时常更换班级辅导员,也会致使家长对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培养质量降低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高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依据开展各项工作,以班级作为基本的活动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程度,同时直接影响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辅导员队伍中每位辅导员结合各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班内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和培养方案。辅导员的离职,相应的培养计划就会有所变化,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人才培养计划的改变,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困难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降低。

要改善民办院校辅导员的流出率大于流入率难题,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辅导员专职化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民办高校里,辅导员有多重身份、在处理班级常规事务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专业课教学、辅导员课程以及行政类的事务性工作。繁忙的工作消耗了辅导员的大量精力,无法分配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以及党团和班级建设等工作。所以各高校要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让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周抽出身来,履行岗位职责。

辅导员专职化,是辅导员个人职业定位的需要,又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个人职业定位上,辅导员只有走专职化、专业化的道路,成为胜任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能手,同时又是学生就业指导、成才指导、心理咨询方面的学者,才能满足学生发展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保障机制。

1、学历提升奖励机制。民办院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踏入社会的本科院校的学生,在高校人才机制中属于学历普遍偏低,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学历,并积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2、开展专业培训,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是一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队伍。肩负重任,所以高校要建立建全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

3、完善辅导员岗位保障机制,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辅导员工作质量,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岗位职责要求辅导员必须要做到事无俱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以说该行业是一种高压职业。那么,对于如此高压职业的从业者而言,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幸福指数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通过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交通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春娥. 新形势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新思路[J]. 科学中国人,2016(26).

[2]唐传成.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大众文艺,2010(9):210-211.

[3]王楠. 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232-232.

杨菊芬(1994-),女,汉,云南保山,助教,本科工学学士,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论文作者:杨菊芬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离职对学生影响的探究及应对对策论文_杨菊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