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
覃亮仁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 要: 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的现实意义、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如经济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空间特征、人口特征、景观特征,提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土地利用导向
在国民经济全面、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当前社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时期,我国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结合部处于矛盾与利益交织地带,由于各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同,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率,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1 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的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认为城乡结合部是介于城市与乡村间之间的部分区域,我国研究人员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织地带,城乡结合部属于城市内缘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属于外围区域,但是,仍然受到核心区域影响。因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1992年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一年。面对国内严重的政治风波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利局面,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极清醒的头脑,创新体制机制,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不断巩固和增强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另外,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保证城乡结合部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采用土地收储与村企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发展,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与浪费[1]。
Where: Tm is the input mechanical torque; Te is electromagnetic torque; T0 is loss torque; J is moment of inertia; P0 is number of pole pairs.
2 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
2.1 经济特征
城乡结合部不仅受城市经济影响,而且受到农村经济的影响较大,受到双重经济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形态具备综合性和多样性特点,能够为城市经济提供良好的配套物流服务。城乡结合部具有租赁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2.2 土地利用特征
因为二元土地管理体系的实施,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其变动比较剧烈,使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矛盾特别突出。由于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的边缘,由于工业产业的逐渐转移,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城乡结合部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越来越少,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该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降低土地利用率,违法建筑数量越来越多。
2.3 空间特征
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的郊区已经变成了当今的城区,城乡结合部逐渐向外移。城乡结合部的内部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空间结构呈现破损状态,使得这一区域的规划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二环路标准横断面为四幅路形式,可供安装喷洒装置的位置包括中央隔离带以及主辅隔离带。从管线布设空间、喷洒方向与路拱横坡的结合方式、施工难度、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优缺点对比见表1。
(3)大力推行自主改造模式,针对乡村当中原有的土地,加大新农村改造力度,不断缩减腾退宅基地,保证道路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断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4 人口特征
(4)推行全征全转模式。采取整村拆迁方式,能够保证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升级改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5 景观特征
在知识经济兴盛的今天,人们对于知识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知识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关知识服务的尝试与探讨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知识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产生共同的一种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的新服务方式。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知识服务,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知识服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认识;对知识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用户问题的解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广义的知识服务与狭义的知识服务等几方面。
3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研究
3.1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
由于阀门CV值过大,开度变小,黑水流经角阀处形成偏流,从而导致闪蒸,角阀阀芯、阀座出现局部冲刷磨损严重现象。针对该现象应适当降低阀的压差Δp,由流量公式可知,当Δp减小时,qm也减小,为保证通过调节阀的流量不变,就要增大阀门的开度,这样可避免阀门在小开度下工作。解决该问题方案如下:
结合当前城乡结合部土地制度的改革特点,包括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情况,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进行大力创新,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更好的满足民生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置与环境改善等要求。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2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优化和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3.2.1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优化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过程当中,不管哪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环节,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体现,分别是民生保障、经济结构优化、空间与布局优化、基础设施配置与环境改善等方面。结合不同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其最终的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得到更好实施,相关人员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整理。例如,在民生保障方面,要结合城乡结合部乡村居民的居住情况与就业情况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原有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有效改善[3]。
(1)优化土地收储模式,结合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城市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依据有关规划,采取统一开发模式,将拆迁安置费直接计入到土地开发成本当中,以实物安置为核心,提前建设好安置房,并对原有的土地产权实施变股权方式,更好的保障乡村居民合法权益。
(2)运用村企合作模式,将城乡结合部村集体为主要单位,开放商通过有效的开放,农村居民能够更好的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开放商主要负责建设基础公共设施,真正达到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目的[4]。
城乡结合部具备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双重特点,但并不是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叠和,因为城乡的不断渗透,部分区域农业生态景观破坏严重,城市生态系统存在较多缺陷,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利用率逐渐下降。
今年8月,在甘肃省敦煌市的郊外,我浅尝辄止地体验了全新梅赛德斯-奔驰G级越野车。虽然活动现场有不同动力总成配置的全新G级越野车可供选择,但在看似有些“玩闹”的试驾场地里转悠了几圈,我就没有再继续下去的意愿了。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城乡结合部建设环节,规划方案和土地利用机制有效协调的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情况得知,为了保证城乡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特别重要,对既有的土地管理体系进行大力创新与完善,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在实践当中,不同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因为城乡结合部具备农村与城市的双重社会背景,城市和乡村并存,从户籍角度来分析,城乡结合部人口既有二元化特征,城市居民、乡村居民与外来人口比较复杂,人群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尽相同,职业呈现多样化,社会分异现象显著[2]。
3.2.2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1)对既有的集体土地利用制度进行全面创新,大力探索城乡结合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趋势,在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方式,推动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农民角度来分析,要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
(2)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布局进行有效优化。城乡结合部需要大力推行城乡公共设施服务,并结合上游与下游等关联产业的运转情况,对土地利用布局进行全面由于,保证产业园区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5]。
(3)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之上,保证各项土地制度得到更好实施,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对城乡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功能更为完善的土地市场,采取同地同权同价模式。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4)完善城乡结合部民生保障体系,针对城乡结合部集体产业用地,综合考虑民生保障问题,妥善解决该问题。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发展目标,农民要利用不同渠道,主动参加社会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进行有效分析,例如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优化途径、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等等,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更加合理,提升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华,李毅.安徽省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03):97-101.
[2]王华平,廖芮.“城市之光”下的“农村社区”——我国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观察[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73-74.
[3]刘玲玲,刘承水,王强.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分析——基于北京市十区现状调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6):6-9+39.
[4]张玉美.关于新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互联网+出租屋”模式创新设想[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7(03):28-33.
[5]王飞飞,彭德远.城乡结合部社会生态平衡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北郊兴龙社区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04):45-48.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2019)14-0112-02
收稿日期: 2019-4-11
作者简介: 覃亮仁(1987-),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管理工作。
标签:城乡结合部论文; 规划建设模式论文; 土地利用导向论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