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_王爱华

浅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_王爱华

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中心学校 26450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渐形成的。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毫无疑问地成为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一、打比方培养兴趣

化学所研究的对象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如分子、原子等是摸不着也看不到,凭肉眼是没办法看到的,所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打比方,对学生在理解相应知识方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初中化学“分子”这一节,教师在讲分子的性质时,演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实验之前,先设疑:“10加10等于多少?”学生会肯定的回答:“等于20。”老师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等不等于20ml?”通过演示实验结果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为什么体积不等于20ml,而是小于20ml”时,当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教师举例:1升黄豆和1升小米混合,体积会不会等于2升?学生一定会肯定的回答:“不会”。问他们为什么,学生百分之百的都知道原因。随后教师讲解为什么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为什么不等于20ml,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又如讲到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时,可以把原子比作10层楼的房子那么大,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粒樱桃那么大。这样学生就很形象地理解了“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这一知识点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做实验培养兴趣

通过对感官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探索本质的兴趣。

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反应的实质如何,问题的逐步解决,加深了对反应的理解,对钠的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如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即用水来点火的实验,学生听起来真不敢相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学化学并不枯燥无味,而有无穷的趣味。

三、顺口溜培养兴趣

顺口溜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记忆。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学生而言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入门,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基础知识有的比较生硬,有的比较抽象,有的却是多次实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记住和掌握,如果把这些基础知识编成顺口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

初中化学中的常见元素化合价部分。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写好化学式的前提。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后,就可以利用化合价原则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还可以判断化学式中其它元素的化合价。

教师在教学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可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归纳为:

正一氢锂钾钠银,正二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铝三硅四五氮磷;

二四碳来四六硫,二四六七锰齐全,一三五七氯正价,负一氟氯溴和碘;

负二氧硫通常见,负三还有氮和磷,正价负价要分清,莫忘单质价为零。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论文作者:王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浅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_王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