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论文_陶林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为核心,分析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主体,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提出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完善建议,发挥出激励政策的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相关利益者;产业政策

建筑是全球资源最大的消耗产业和污染排放产业,其中包括土地矿石资源、木制品、水资源和相关能源,而在社会生产中,超过40%的垃圾来自建筑垃圾,为了贯彻节能环保政策,必须加强绿色建筑的推行和实施,以实现中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绿色建筑是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的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提供高效而健康的使用空间,实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对此,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带来较大的应用成效,但在实施中尚未完善,还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发挥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利益主体分析

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地产商逐渐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关心由此带来的成本变化,为了维持地产生绿色建筑发展意愿,制定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激发承包商的绿色意愿和参与积极性;财政部颁布鼓励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与政府办公建筑节能体系的资金管理条例。而在绿色建筑中会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主体,根据市场参与情况划分利益主要主体与次要主体,主要主体为政府、开放商以及消费者,而次要主体则为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咨询方。

(一)政府主体

在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中,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优惠配置,需要政府进行市场干预,基于宏观角度调控市场供需,进而解决市场失灵情况。而政府的干预手段一般为财政税收或是法律法规等方式,以实现市场各个主体利益收支平衡为目标,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其中,中央政府主要是制定全国性技术经济政策与技术规范,制定年度工作方案与公共政策,监督地方政府,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而地方政府则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本区情况的标准体系,落实中央或是上级政府下达的政策,绿色建筑项目进行监督与审批,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开发商主体

房地产开发商为利益驱动型组织,主要看重成本与效益,而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势必会对开发商经济利益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阶段,各项体制和市场尚未完善,技术难度和绿色材料成本问题是降低开发商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而通过财政补助或是税收补贴等政府激励政策,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或是利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要求开发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外部负经济内部化,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消费者主体

消费者是绿色建筑的需求方,其绿色理念会直接影响购房积极性,而消费者生活习惯会对建筑整体能耗、生活垃圾产量或是用水用电等情况造成影响。例如,生活中的空调运行时间和温度设定,或是房间通风时间和公共交通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质量、水电资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次要利益主体

次要利益主体主要为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均是根据业主要求开展设计职能、建造职能与监理职能,执行力度关系到建筑质量,建筑形态、材料选择、设备采购以及施工工艺都关乎着绿色建筑的性能与资源消耗。而咨询则是为业主提供中介服务,实现绿色建筑得设计与技术诊断。

综上所述,在绿色建筑建设发展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主要为政府、市场供需方和第三方机构,而政府制定的激励政策对市场具备导向性作用,政府为政策的执行者,开发商和消费者为市场需求方,其绿色建筑积极性影响着市场供应链的良性运转。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对比情况

(一)国内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提出明确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分为三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建筑物绿色程度越高,这是对建筑物建设活动赋予的绿色等级证书。

表1 国内绿色建筑物评价标准

在绿色项目评估中,选择灵活机制的方式对建筑项目的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评估。在激励政策方面,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实施主体为政府,财政补贴资源全部来源于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根据地方政府上年度绿色建筑绩效,适当加以财政补贴,而地方政府可直接对房地产开发商或是消费者进行财政贴息,在消费者认购绿色建筑时,提供低利率优惠和银行利率间的差额补贴。二是税收、土地创新政策或是融资担保等政策优惠。事实上,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以调动绿色建筑市场主体积极性为目标,减免纳税额度,以实现间接补贴的经济激励效果。同时,政府采用金融优惠方式,对消费者提供房贷利率优惠,针对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则在绿色建筑产品投资活动中提供融资利息优惠,以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国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如表2所示,为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法国等国家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技术评价标准的构建,推动着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建筑推广意义重大,是绿色生态建设的原动力。

表2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一,德国。德国十分重视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行,在基础建设中大量应用种植屋面、多孔渗水路面以及露天花园,加强雨水收集利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其颁布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较多,包括气候保护政策、筛选绿色设计方案、设定标准数值激励政策、建筑物用能管理政策、定期建节能改造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并重视各项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效果,通过建筑能耗统计、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以及相关运行调整方式,对激励政策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监管、激励效果。

第二,日本。日本实施绿色建筑始于强制性政策,根据建筑面积进行建筑物划分,向政府提交建筑节能报告和节能设备保养维修报告,规范建筑材料市场,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材料制造商或是供应商以建筑节能标准开展生产或是销售活动,是否实行节能措施和商家资质等级挂钩。

第三,美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立法相对完善,早在1975年就颁发《能源政策和节约法》,后续出现《国家能源政策法》、《国家能源综合战略》、《能源政策法案》以及《ASHRAE》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强制性法律保障。在激励政策的方面,凡是满足绿色建筑评定标准的建筑物,每栋建筑物节能30%-50%,税收减免1000美元,节能超过50%,其税收减免金额为2000美元。在建筑材料上实行“能源之星”制度,推行绿色建筑材料,凡使用这类建材,以30%的太阳能价格进行税收抵消。

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对比,发现我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财税补贴方式较为单一,激励程度不高,很容易被替代;二是激励政策面向主体不全面,针对性不强,对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的吸引力不够;三是激励政策涉及领域小,没有深入到整个产业链运转或是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中,导致激励效果有所欠缺。

三、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完善建议

通过对上述分析,为了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要基于激励对象视角,逐一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提高激励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基于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政策

中央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政策的监督和激励力度,掌握地方政府绿色建筑推行情况和绩效水平,落实住房保障分配额度,通过激励方式鼓励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绿色建筑推行的强制性措施相配合,以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

第一,财政激励政策。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补助资金的提供,主要用于本年度绿色建筑政策执行、监督、验收以及评价工作,补助金额取决于上一年度该项工作绩效水平,针对绿色建筑推行优秀的地方遵循政府,财政补助或是配套资金金额大,进而激励地方政府的绿色建筑推广工作。

第二,制定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政府绿色建筑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本年度地方政府的绿色建筑推行工作和政策落实工作,其政绩直接计入到行政主管部门考核标准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通报表扬。

第三,增加新的激励途径,在激励方式上下文章,通过多项激励政策的联合作用,带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基于政府对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政策

在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的过程中,以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为出发点,包括主要主体和次要主体,提出针对性激励政策,提高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绿色建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绿色理念,进而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

第一,行政审批激励政策。在行政审批中,借鉴美国的“绿色通道”政策,绿色建筑项目在立项审批中优先,简化审批流程,设立专门的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周期,安排专业的审批人员,待审批合格,颁发绿色环保等级证书,以便于后续税收优惠或是各类激励方式的落实。

第二,财税补贴激励政策。在财税补贴上,借鉴欧洲国家的激励做法,对绿色建筑利益相关着进行财税补助,除了传统的直接政策补贴之外,还要结合地方差异,考虑到当地绿色建筑市场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间接补贴方式,提高财税补贴激励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设立专项技术财政补贴,加大对以研究绿色技术为内容的研究所、高校的补贴力度,并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中,为消费者提供购房契税优惠,实现绿色建筑产品的引导性消费,而针对施工企业或是设计单位等从业方,在应缴的税收中申请扣除因实施绿色建筑或者绿色施工工艺、技术而得到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激励。

第三,技术支持激励政策。政府要针对绿色建筑的技术进行专业的培训,针对建筑企业和消费者以及第三方要组织各种活动,如行业交流会、博览会、论坛等。技术激励作为第三方提供的激励,除了在资源定向激励之外,技术创新可以提升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的软实力,有效的拉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容积率优惠政策。在现有容积率优惠的基础上,针对绿色建筑项目,提供容积率奖励,并对已经获得星际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项目,根据绿色建筑面积进行部分容积率建立。例如,根据山东省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现状,其高星级绿色建筑物可给予2%的容积率奖励。

(三)基于政府对产业调控的激励政策

借鉴绿色建筑先进国家的经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由原有粗放型生产转化为集约型生产,事前定制建筑构件,节省大量的建筑施工工期和劳动力,大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从事建筑节能的企业,实施奖励政策;二是已投建的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资金补助;三是标注建筑物环保程度,实施环保积分政策;四是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实施绿色建筑购房贷款低利率政策;五是加大绿色建筑的科研经费投入,实施低碳技术研发政策。同时,在项目运行中,建筑拆卸后的垃圾可实现循环使用,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绿色目标,以绿色建筑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金属矿产开采、天然气开采、咨询行业以及技术研发等,形成多产业联动发展,实现绿色产业链的形成,各个绿色环节协调运行,进而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中,通过对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的分析,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情况,发现我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不足,根据激励政策对象制定针对性激励政策,形成多方联合作用,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燕,胡晓,蒋平,徐西蒙,CHEN Yihui.经济激励政策对绿色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6):34-39.

[2]刘思思,解皓.经济外部性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设计[J].城市建筑,2017(17):64-66.

[3]侯静. 我国城镇公共建筑能耗预测及能效提升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卢慧娟. 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于涛.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理论系统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294-297.

[6]隋红红. 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46-51.

[8]黄献明. 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

论文作者:陶林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论文_陶林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