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创新。初中数学教学阶段的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运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初中数学 方法和策略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与教育体系进行扬弃的系统工程,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来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的过程。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英国哲学家怀特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所谓的良好的教育绝不是那种刻板的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育,而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将书本中死的知识转变成智慧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而易见,创新教育当下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对于创新教育我国许多著名的学者也有其独特的见解:朱永新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的教育。阎立钦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郭文安教授认为: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我们认识到,创新教育就是教师善于吸收新的东西,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结合有效的教学技巧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以应试教育为主。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由于避免不了中考,许多学校虽然形式上在搞素质教育,但其实际上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这导致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将重点放在做题和讲题上,而忽略了课本中知识的深入讲解与延伸。且应试教育严重扭曲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有责无旁贷的育人责任。应试教育的顽固存在,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导致许多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养低下,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2.应试教育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减负”这样的口号喊了也有几十年了。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发生猝死的新闻使人阵阵心寒。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们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的最重要时期,是在知识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学生开始独立思考,思维深化,创造意识活跃。但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被用来刷题。这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被推入苦诵强记的状态,更有甚者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被引入索然寡味的重复做题中,成了所谓的“做题机器”,消磨了他们的精力和创造力。上述状况,长此以往实在令人堪忧。
3.教师思想陈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使学生成为了只会死背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而且,许多教师惯用的比如“对不对”、“知不知道”一类的口头语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僵硬,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程式化的问答。这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一种对老师的精神依赖,而逐渐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倡导自主学习,即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回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做题,自主交流,却没有做出任何的指示与提示。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是使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三、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创新教育
1.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于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做到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和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将他们培养成真正的素质型人才。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他们才能更好地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2)要做到的便是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作为教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教师与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若你与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学生便会逐渐对你的管教行为进行反抗,最后失去作为教师的威严;相反的,如果你过分摆出上位者的姿态,也只会一味地造成学生的抵抗,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最正确的师生关系即不太远也不太近,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对老师的敬畏感。
2.营造良好的课堂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能够发展其创新能力。只有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被激发和释放。这有助于打破学生墨守成规、依赖书本、服从教师的课堂习惯,促进学生大胆怀疑,破除“唯书”、“唯师”的陋习,才能推动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
3.注重学生创新个性培养,实行分层指导。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对这名学生很起作用的学法,可能对那名学生根本不管用。于是,在初中教学中需要实行分层指导。这里的分层指导实际上是一种按照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以及同一个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所进行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指导,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合适的指导,而不致于出现低水平学生被困在高水平知识中,日渐丧失学习兴趣,高水平学生始终重复低水平操作与演练,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情况。对同一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指导,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探索这名学生其他领域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而不是停滞不前。
四、创新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观念。目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正面临很大的挑战,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要改变,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跟紧时代的步伐。所以,学校要进行创新教育,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观念。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教学的根本目的。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必须率先成为创新思维的探索者和示范者,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精神,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典范。
2.教师需对各种创新技巧准确掌握。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技巧是解决问题的保证。显而易见,创新技巧的使用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创新技巧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技巧包括:联想法、类比法、多角度思考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创新技巧,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纠正在学生中普遍出现的“死读书,读死书”的错误观点。同样的,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自身对创新技巧的熟练掌握,而且还有责任将创新技巧传授于学生,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熟练运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活动开设相应的创新技巧介绍课、创新思维训练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创新技巧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龚春燕 龚冷西 创新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08)。
[2]龚春燕 创新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1)。
论文作者:林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技巧论文; 知识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目的论文; 《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