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要对我国道路的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有全面的了解,才可以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今后的桥梁、隧道的养护提供施工时的质量保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道路的桥梁隧道施工难点与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施工难点;处理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各个领域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尤其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发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更大的飞跃,这与我国基础建设得以优化方面也有着密切关系,道路建设即为其中一种。
2、道路的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处理措施
2.1道路的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
2.1.1铺装层脱落
铺装层脱落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并且要对其进行补救,如此一来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产因如下:一是施工中没有对此方面提起重视,忽略了施工细节,施工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工程外观质量;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工作,甚至有简化施工工序、偷工减料的情况出现。
2.1.2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原料,而此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则是裂缝,原因在于:混凝土原料质量不佳,导致在应用中出现问题;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方式有误,导致混凝土强度与工程要求不相符;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没能够很好的控制浇筑时间;浇筑完成后未对混凝土进行管护,使得其很多部分被暴露在外面,或是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补水、降温,从而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产生裂缝。
2.1.3钢筋生锈
钢筋锈蚀将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已经施工人员缺乏保护钢筋的意识和行为,如在对钢筋进行涂层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或是将未经过涂层的钢筋投入使用中,使得钢筋容易受到外界腐蚀物质的影响;而有些施工企业事先对钢筋进行了涂层,但在运输以及储藏环节中没能好好保护钢筋,使得其受到磕碰、撞击,由此也会导致钢筋涂层脱落,严重时会影响到钢筋功能结构。
2.2道路的桥梁施工难点的处理措施
2.2.1做好桥面铺装层质量控制。
混凝土桥面破坏原因主要包括梁顶板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在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前,要用空压机和清水将梁顶面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沥青铺装层脱落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孔隙率过大,铺装层容易渗水,冬季孔隙水冻胀使铺装层脱落,另一方面是重载、超载车辆超过路面设计负荷,造成铺装层脱落。在沥青桥面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运营期间要加强超载车辆的查处力度。
2.2.2做好裂缝预防工作。
权衡利弊后对于裂缝问题最佳的解决方式是对其进行预防,预防措施如下:一是在采购原材料、原材料进入现场的过程中做好材料质量管控工作,一旦发现不符合应用规范的应立即处理;二是振捣时应实现均均振捣,且要适当加大振捣强度;三是注重浇筑环节和后期养护工作,如在浇筑时应根据工程要求、混凝土情况来合理调整浇筑时间,避开夏季中的高温时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工作按龄期进行养护。
2.2.3生锈钢筋喷砂除锈
已绑扎好的钢筋除锈:采用钢筋喷砂除锈,以空压机的高压压缩空气为动力,将磨料(石英砂、金刚砂或河沙)通过专用的喷头(喷嘴)、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到工件表面,借助磨料的冲击力、切削力及摩擦力,高效的去除涂层和锈层。
3、隧道施工难点与处理措施
3.1隧道施工难点分析
3.1.1围岩的未知及不稳定因素是隧道施工的最大难点。
设计过程中很难完全准确的掌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还有很多问题甚至意外还须依赖实际判断。隧道施工质量不仅仅取决于隧道的结构尺寸是否科学合理及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而且与围岩的稳定状态有关。所以,隧道施工最大难点应随时把握隧道围岩的真实状态。
3.1.2采取与围岩相适应的开挖方法是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由于隧道施工较为复杂,施工仅仅依靠设计文件,简单的遵循规范规定,显然是不够的。地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而准确把握;在隧道施工期间,随时观察隧道围岩变化,依据围岩分类指标及时修订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案是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3.1.3隧道施工中的量测技术和对量测数据的分析与正确判断较为复杂。
隧道施工中的量测技术和对量测数据的分析与正确判断较为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量测监控技术,及时掌握隧道开挖中围岩动态,检验支护效果并依据积累的施工经验准确作出对岩石状态的判断,改变施工方法以更加适应具体的施工环境,是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安全顺利的必备条件。
3.2隧道施工难点的处理措施
3.2.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利用钻探和现代物探等手段,探测隧道、隧洞等地下工程的岩土体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以避免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发生涌水、瓦斯突出、岩爆、大变形等等地质灾害。
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
3.2.2根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
从施工造价及施工速度考虑,施工方法的选择顺序为: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其选择顺序应反过来。如何正确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适用条件: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台阶法施工
台阶法是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按台阶长短有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
(3)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环形开挖进尺宜为0.5~1.0m,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相邻钢架必须用钢筋连接,并应按施工要求设计施工锁角锚杆。
(4)中隔壁法(CD法)
C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5)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6)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其原理是利用两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导洞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
3.2.3加强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的三大核心之一,对评价隧道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了解隧道施工实际围岩级别及其变形特性等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它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的重要手段。
4、结束语
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逐渐重视了道路的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问题,工程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及成本、工程使用寿命等。因此必须加强工程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隧道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方式与监理质量的有效管理[J].韦军.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07)
[2]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陈称峰.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8(02)
论文作者:邓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隧道论文; 围岩论文; 断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难点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