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妇产科;术后认知功能;
前言
术后认知障碍为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以极易损伤、焦虑、神经错乱等为主要症状。研究指出[1],手术患者在应用麻醉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不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也存在差异。当前,临床在妇产科患者常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本文将以7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妇产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年龄为25-58岁,平均年龄为(45.61±5.35)岁;体重为48-60kg,平均体重为(53.25±2.38)kg。研究组,年龄为26-57岁,平均年龄为(45.58±5.67)岁;体重为49-61kg,平均体重为(53.65±2.79)kg。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信息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应用全身麻醉:
行诱导麻醉,具体方法为注射0.075mg/kg咪达唑仑、2mg/kg丙泊酚、0.25mg/kg维库溴铵、4ug/kg芬太尼,观察患者情况,待稳定后,使用麻醉剂机械通气,调整通气频率与氧流量。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并微量泵入适量瑞芬太尼。
1.2.2研究组
研究组应用硬膜外麻醉:
麻醉前0.5h内,快速输注适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指导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体位,实施脊椎硬膜外麻醉。在穿刺成功以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射重布比卡因溶液,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约3.0cm。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体位,追加药物。在2h后,硬膜外注射5.0ml罗哌卡因注射液,在麻醉平面固定以后,行诱导麻醉,具体方法为注射0.075mg/kg咪达唑仑、2mg/kg丙泊酚、0.25mg/kg维库溴铵、4ug/kg芬太尼,观察患者情况,待稳定后,使用麻醉剂机械通气,调整通气频率与氧流量。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并微量泵入适量瑞芬太尼。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后认知,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其中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认知是运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如表1,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麻醉方式不同,术后认知功能存在差异,且手术时间也将受到影响。硬膜外麻醉有许多优点[2]:简单易行,效果确切,仅需要少量麻药就起良好的肌松表现及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时间不受限,中毒发生率低等,麻醉效果显著。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滴注对患者进行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差,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在妇产科手术治疗时,麻醉操作极易引发血流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术后恢复,包括苏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将血流动力学激活,提高组织的麻醉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有研究指出,妇产科手术中伴随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全麻手术由于对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投射系统产生抑制,增加应急反应[3],造成血浆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水平升高,应激反应显著,而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避免此现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4]。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妇产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有助于预防术后认知障碍,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朝阳,谢晓玲.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8):1114-1116.
[2]程俊.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系统医学,2018,3(10):19-21.
[3]余育斌,方韬,叶志坚.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1411-1413.
论文作者:谭大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硬膜外论文; 妇产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