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蒋海波论文_蒋海波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蒋海波论文_蒋海波

蒋海波

南京城开集团(淮安)投资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越来越突出,大众普遍认为地下管道排水不畅是主要原因,因此投入大量财力改造城市排水管网,但效果不明显,内涝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倡导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强调城市的生态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保护环境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的含义指城市在面对环境变化和水灾时可以像海绵一样拥有良好的吸水、蓄水、净水能力,在缓冲水灾的同时储存并处理水资源,并在需要时将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海绵城市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性积存、渗透和净化,实现特点的方法分为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和LID(低影响开发)。保护生态系统,是指对生态环境中原有的江河湖、湿地、沟渠等水源性生态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开发城市时依然保留充足面积的拥有吸水缓冲能力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是指通过生态手段对城市开发过程中破坏的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开发理念,对降雨加以储存和利用。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理念的可持续化开发,其内涵十分丰富。

2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的意义

2.1保护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虽然作为弹性城市的一个子分类,但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生态保护,通过调整良性生态循环,建立在自然环境下的和谐城市。因此对海面城市作为针对生态环境出现的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城市建设理念,完美的符合了生态城市的要求。

2.2防治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含义是城市由于降水量过大,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导致城市积水造成涝灾的现象。近年来由于环境影响,城市植被过少,无法发挥锁水、阻水、吸水的能力,导致各大城市内涝频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中央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推广,通过修复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控水锁水的目的,从自然角度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3治理径流污染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于通过低影响开发方式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生态处理径流污染,相比过去依靠人工设备进行工业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方式更加贴近生态,更加遵循可持续化发展理念。

2.4雨水利用系统

在很多北方内陆城市,水资源匮乏,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在水资源紧缺时进行二次利用;而在南方,雨水利用系统的主要作用则是减少径流外排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际计划。

3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低影响开发思路为主,尽量减少城市建设对居民产生的影响,安全有序的进行生态开发,设计出能被各类基础设施使用的、具有安全性的、可持续完善的系统方案及制度,以满足不同城市可协调运行并可持续应用的需求。

3.1规划引领

海绵城市的建设想要落到实处,必须合理规划。要科学地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等,从而做出统筹地规划。同时,还需要制定专项、具有建设性的规划对策,将海绵城市的理念真正融入城市整体规划目标中,再以规划来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发挥出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生态优先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人和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保护原有河流、湖泊等自然水系,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持续的水循环。

3.3因地制宜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情况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开发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择优选用低影响开发技术。

3.4安全为重

海绵城市建设应综合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减少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障城市水安全。同时加强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不得对周边建筑、道路、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4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考

4.1因地制宜规划建设

海绵,一种抗摩擦用途的弹性材料,具有对水进行吸收和放出,同时对水进行净化的功能。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具有建设具有海绵特性的城市设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在雨后可以将吸附存储的水加以循环利用。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多偏向科技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对生活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破坏,生态逐渐退化。而对传统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使得城市下垫面过度硬化,破坏了水的循环路径,对城市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每个城市不同的自然生态特征,规划建设“海绵城市”不应该照搬其他城市的模式,而应该在科学规划下,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措施,才能够在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的同时,更加符合自身城市的需求,发挥“海绵城市”的最大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城市的河流分布、水资源环境、城市地质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4.2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海绵城市设施,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功能又具有多样化,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改变发展理念,改变以前城市建设中只强调雨水管网建设,简单通过雨水收集,管网集中排放到河道的处理方式,而是通过海绵城市设施的作用,通过对雨水的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减轻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缓释。以某市为例,今年雨季的集中暴雨,又对城市排水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建设海绵城市已经刻不容缓。“缺水、内涝、水脏,是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某市特有的地理和水文条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了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车行道透水沥青、屋顶花园、市政绿道、湿地公园、立体绿化等措施,结合城市旧城改造、市政道路、城市景观工程项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屋顶绿化、透水铺装、多样植物的种植、增宽步道、增加了人性化设施、设置雨水花园等措施,利用周围的资源,考虑生态自然的发展,并对水资源进行明确的管理,以此来增加雨水的吸收渗透,保证水土蓬松,拓展城市建设低碳发展。

4.3调整制度保障

对于制度的调整,首先政府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有章可循,引导海绵城市的建设,使海绵城市的建设科学化、正规化。其次,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再次,要科学制定同步建设方案,防止造成新的生态破坏。通过积极健全政策机制、规范文件制定、统筹协同工作、探索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拓展投融资渠道等,为“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的全面创新,对传统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转折,“海绵城市”的出现为我们改善了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减少了内涝灾害的发生,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互相结合。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生态环境将成为我们重要的保护对象,从基础的建设变成文明生态的建设,实现“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振,韩凌云,阮宏华.生态学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建设,2016(02):34-37.

[2]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03):7-10.

[3]李红双.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04):60-61+106.

论文作者:蒋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蒋海波论文_蒋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