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力线路也日益密集起来,并且高压线路更是越来越多。加之施工现场多变以及电力线路铁塔自身具备着一定的重量和体积,使得其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旦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对正常的输配电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情况下还可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展开分析。
关键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铁塔是电力线路架设时的基础支撑,在整个电力传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密布的网络使线路越来越复杂,高压线路不断增加,使施工危险性越来越大,在进行铁塔施工时,需要合理处理好铁塔自身重量和体积与线路运行的关系,只有全面把握好施工质量,才能实现安全架设,使电力运行更加流畅。
一、线路铁塔分类
电力作为我国常用能源,需求量巨大,但是电能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隐患,只有全面保证线路安全,才能完成输电任务,可以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线路是运输电能的关键,为了保证安全,线路多是远离人群密集区,并实行空中架设,这种架设方法,需要足够力量的支撑物进行支撑,使线路能够架空运行,线路杆塔承担着重要的支撑重任,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杆塔设计形式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根据功能划分为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等。根据铁塔结构划分,电力铁塔主要划分为猫头型、酒杯型、干字型等,铁塔结构以供电需求实际不断呈现多变趋势,特别是当今用电量增长、输电线路增加的形势下,综合性、紧凑型铁塔倍受欢迎,在电力线路架设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铁塔功能更强大,输送功率更大,企业投入成本减少的同时,能够满足供电整体需求。
二、工程实例
某地为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大力开展电力线路建设活动。其中将A站送电线路延长至B地,线路总长度为8 km,共建铁塔20座。该线路所经区域地质条件较好,海拔高度为40~80 m。使用C20混凝土,基础量约为4500 m3。铁塔施工较为重要,也受到高度重视,制定的大致流程如下:先对线路进行复测,做好基础分坑工作;然后开展土石方工程,绑扎钢筋、制作模板;同时调配、搅拌、浇制混凝土,调整预偏值;最后是混凝土的保养、回填等工作。
三、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
(一)做好线路精准测量
对需要架设的线路进行考察,了解当地情况,对需要架设的线路初步进行认定,通过相关工具做好数据控制,可以使用钢卷尺、经纬仪等进行有效测量,保证数据精准有效,同时,还要依据规定标准对相关信息进行确证对比,使数值校正调整。做好规划设计效果图,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重点数据表格做好现场核对,检测好桩位、高差、跨度、档距等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对比图纸设计数据,发现问题要及时标注,合理控制好误差。进行现场复测,要对桩位进行清点,发现遗漏不明的,一定要做好标记,及时进行补钉修复,使现场调查清晰可靠,保证记录完整实用。
(二)做好基础分坑工作
不同的施工现场有不同设计标准,需要综合性考虑到该地地形变化因素,合理使用接腿保证铁塔稳定性。在进行分坑时,要确定一个基础中心,这样才能保证分坑放样精准度,要充分利用好坑底和中心桩高差,以此合理做好洞深的质量控制,保证尝试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施工条件。对坑内浇制混凝土一定要保证基础表面水平位置准确性,要略高于地面,确保高度适中,角度合理。高低腿和基础保护要保证稳定性,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反馈做好分析,及时进行修正整改。为维护方便,需要对相关预留的辅助桩做好数据标注。
(三)土石方工程
需要全面做好位置无论,保证开挖面积和深度,使塔位桩和控制桩能安放到标准区域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按照挖掘流程不断深入,进程中需要把握好进度与尺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滑坡、溶洞问题,一定要快速汇报,通过分析有效解决,推进工程进度,保证挖掘质量。开挖深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出现超过设计值的问题,可能采取铺石灌浆的方法进行抬高处理。注意挖掘时直陡坡现象,利用塔尺、经纬仪不断进行修正找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四)混凝土配合
在进行铁塔施工时,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这是铁塔最基础的部分,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严格质量实验,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使用。水泥越细,则越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现象,控制好收缩值、高温现象、加强保管。准备的碎石和砂等原材料,一定要多于设计值,保证材料充足,不影响进度。粗骨料多选择30~40mm直径的碎石,细骨料平均粒径要在0.7mm 左右,严格控制好碱含量。
(五)钢筋质量控制
基础钢筋非常重要,需要严格保证型号、大小、数量,对照设计数据,进行全面检测,对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做好分类堆放,避免出现施工失误。弯钩加工时,要以设计长度和型式为准,保证符合结构构造标准。绑扎时,需要把上面出现的残留铁锈、油渍等杂物清理掉。
(六)地脚螺栓质量控制
安装时使用电焊点牢,做好固定,地螺外露高度合理控制,要按中心桩和基础顶面高差做出正确设置。控制好浇筑强度,不能因压力过大,导致地螺松动,外露长度要取正误差;在地螺固定后应对其小根开、对角线小根开等重新进行校核,检验地脚螺栓垂直度。
(七)混凝土施工
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保证其他条件都符合要求,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等彻底清除,检查模板是否坚固,拼缝是否严密。浇制时,应把握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置比例等。一个铁塔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应一次性做完,尽量避免施工缝隙的出现。浇筑过程中,需实时掌握各个部件所处的状态,包括对角线、钢筋位置、立柱模板以及基础根开、地脚螺栓等,观察这些部件是否会发生变化,并及时做适当调整。同时还应按照规定做塌落度的试验,塔腿每天需进行至少两次塌落度的检查,并做好记录。建筑完成后以及时做好养护,一般都是12 h内必须开始,若天气特殊,3 h内就需养护,太过干燥时,可对模板进行遮挡,应始终保持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需在5昼夜以上,达到养生期,可拆除模板,拆除时,保证模板的完好无缺,并且进行现场检查验收,签证之后,才能够回填。回填的过程中应符合规范,每隔300 mm就得夯实一次,完成后需掩盖外露部分。
四、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铁塔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线路的正常运行,需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如提前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普及安全质量教育知识,实行岗位责任制;预先对材料设备进行检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有质量监督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引导监督。针对错误行为或违规操作,及时指出,严把质量关。钢筋混凝土浇筑较为重要,对其整个过程加以记录控制,最后进行验收。另外,为转角塔预偏需逐基核算,机械搅拌混凝土的时间至少为2 min。混凝土浇筑前需检查各处尺寸规模,将其与实际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总之,该工程在施工前后每一个环节都对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使得错误率大大降低,最终工程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电力铁塔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对其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同时还应改进工艺、翻新设备,并加强质量控制,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杆塔基础施工中,必然会出现诸多影响因素,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面对,并能够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先勇.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4
[2]陈栩.浅析架空电力线路铁塔现浇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3]窦志鹏.简述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
论文作者:王立平,韩琼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铁塔论文; 线路论文; 基础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电力线路论文; 模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