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经济改革的现状、趋势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_朝韩论文

朝鲜经济改革的现状、趋势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_朝韩论文

朝鲜经济改革近况、走势及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半岛论文,朝鲜论文,近况论文,走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543(2011)05-0155-06

长期以来,朝鲜因其神秘性、特殊性而为世人所关注,但世人通常更多地关注朝鲜的政治、外交、军事、核问题等方面,而对朝鲜经济领域的关注相对较少,对朝鲜经济改革(2003年朝鲜官方开始使用“改革”一词,代替“变革”等词汇)的关注更少。实际上,近年来朝鲜一直在尝试推进经济改革,同时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朝鲜经济改革是谨慎而渐进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朝鲜经济改革对朝鲜内政外交有着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

一、朝鲜经济改革的历史概况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朝鲜在经济领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0多年来,坚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拒绝市场经济,这是朝鲜经济领域的最大特点。长期以来,朝鲜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在经济领域一直墨守成规。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朝鲜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到90年代中后期,经济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经济思想方面,初步出现倡导改革、推动改革的思想。在农业领域,由“分组承包制”逐步向“家庭营农制”转变。在工业领域,开始尝试采纳部分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因素。在对外经济方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在信息产业方面,重视信息产业特别是IT产业的发展。[1]2002年7月1日,朝鲜推行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经济管理改革措施:在农村,推行以调整粮食价格为中心的改革,即放开粮食价格,让粮食价格随市场价格浮动,并按这一原则购销粮食;在城市,实施以“扩大奖励制度”、“废除配给制度”、“改善双重价格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价格改革;此外,还推行了计划制定权下放、汇率改革等措施。

以2002年为起点,朝鲜经济改革的新措施不断,主要体现在:第一,朝鲜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趋向加大,“市场因素”不断增多。朝鲜一方面强调计划经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例如,承认并允许集贸市场的存在,鼓励个体租赁摊位经营,在全国各地建立“综合市场”,同时允许外国人以个人身份在城市或市场内从事商业活动等。第二,积极推进农业改革。针对粮食短缺问题,朝鲜加强了农业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大了农业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积极推行“适时耕作法”、“田埂耕种法”和“多茬耕种法”等农作方式,修复和重建水利配套设施,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种子、化肥的供应量,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第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朝鲜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促进科技发展的新政策,2003年制定并公布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五年计划”(2003-2007年)和“关于解决燃料、动力问题的三年计划”(2004-2006年),进一步明确了近期的科技发展目标。为了培养科技人才,朝鲜投资充实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多次举办旨在促进科技发展的活动,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朝鲜政府希望通过科技发展提高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到2009年,朝鲜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并应用新技术对一些企业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第四,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02年9月,朝鲜在中朝边境的新义州设立了类似于中国经济特区的特别行政区,颁布了《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目的是吸引外资,并进行各种经济改革的尝试。但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义州特区在朝鲜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中国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功能。2002年11月,朝鲜加大了开城(位于朝韩边境)的开放力度,制定了《开城工业地区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开城地区的特殊性,2003年朝鲜政府对当地做出行政调整,把开城由直辖市升格为特别市,原开城直辖市的开丰郡及长丰郡脱离开城并入黄海北道,而新设置的开城特别市与板门郡则组成开城工业区。相对于新义州,开城工业区在吸引他国特别是韩国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一些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同年11月,朝鲜还宣布,金刚山地区为免税特别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允许外国人到该地区旅游、投资,并可享受免税待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对于朝鲜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活跃了朝鲜经济,提高了朝鲜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着朝鲜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二、朝鲜经济改革近况

2009年以来,朝鲜在经济改革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特别是货币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引发了不少争论。2009年11月30日,朝鲜政府突然宣布实施货币改革,启用新货币,原有货币停用,进行新旧货币兑换活动。这不仅在朝鲜国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应,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于世界各国通行的货币改革措施,朝鲜的货币改革有强烈的“朝鲜特色”。第一,朝鲜政府规定现金兑换率为100∶1,即100元旧币兑换为1元新币,15万元以下银行存款的兑换比率为10∶1,超过15万元的银行存款的兑换比率为1000∶1。对于持有旧币的外国人,可以持本人护照和常住证明兑换新币,兑换比率为100∶1。第二,严格限制兑换的时间和额度,规定兑换时间为11月30日至12月6日,每户居民兑换的上限为10万旧币,后因民众抗议又将兑换限量增至15万旧币,并最终限制在50万旧币以内。第三,强制存款并限制存款额度,即每户居民超过兑换上限的现金必须存入银行,并将存款额度的上限规定为30万元,后又改为300万元,对于超额部分,只要说明原因,就允许以全额兑换的形式存入银行。第四,禁止直接使用外币,外币需要兑换成朝鲜货币才能使用,这项措施因为遭受重重阻力而被迫取消。

这是朝鲜政府17年来第一次、也是自1947年以来第五次更换货币。朝鲜政府1947年、1979年和1992年三次更换货币时,新旧货币面值均按1比1兑换。仅在1959年第二次更换货币时,新旧货币面值按1比100兑换。朝鲜这次货币改革有抑制通货膨胀和打击黑市交易的双重目的,但事与愿违,它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引发了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黑市交易,并导致一些民众的恐慌和强烈不满。之后,朝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向每个居民发放500新朝元补助金、将工资提高100倍、放宽兑换上限等,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

2010年以来,朝鲜有条不紊地推进经济改革,继续推进农业改革,把电力、煤炭、冶金和铁路运输设定为“四大经济先行部门”,支持其发展,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2011年1月15日,朝鲜颁布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2011-2020)》,并成立了领导新经济建设的政府机构国家开发总局,负责处理国家经济开发战略项目的“所有实施问题”。在对内搞活经济的同时,朝鲜继续强化对外经济合作。2010年1月,朝鲜将位于中朝俄接壤处的罗先市升格为特别市,并修订了《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法》,放宽了外国企业进入该市的审批手续。2月,朝鲜成立了大丰国际投资集团,负责吸引外资、进出口业务等工作。3月,朝鲜又成立了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国家开发银行,负责筹措资金,并为发展朝鲜与他国的经贸和金融关系服务。此外,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朝鲜还以租赁的形式将鸭绿江的威化岛和黄金坪岛50年的开发经营权交给了中国企业。2011年6月召开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会议批准了“黄金坪和威化岛经济区的开发计划”,这被看作是朝鲜加快经济改革、加强同中国经济联系的一个信号。此外,朝鲜的金刚山地区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4月29日,朝鲜发布政令,宣布设立朝鲜金刚山国际旅游特区。2011年5月31日,朝鲜政府又出台《金刚山国际旅游特区法》,允许外国法人、个人和经济组织到金刚山旅游特区投资。

近年来,朝鲜进一步加强了面向中国的经济开放力度。长期以来,朝鲜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从经济上讲,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战略物资方面更是依赖于中国。[2]从政治上讲,这是保持同中国的政治关系、争取中国对朝鲜政治支持的重要辅助。2009年1月,为了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朝鲜在中国丹东设立了领事办事处,这是首个落户丹东的外国领事办事处。此外,从金正日这几次的访华参观地点看,与前几次重点参观访问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不同,最近几次都是首先在东北地区参观访问,并对东北三省的机械制造、轨道交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和农业项目等进行了重点考察,这些领域很多正是朝鲜准备发展或已经在发展的领域。金正日也多次表示要加强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流合作,认真研究中方的做法和经验。2010年来,朝鲜同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这可能预示着朝鲜对华经济合作的新趋向。

三、朝鲜经济改革的基本走势

2011年元旦,按照近年来的惯例,朝鲜官方三家主要新闻媒体《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联合发表了元旦社论,强调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轻工业部门应努力提升消费品质量,农业部门应全面贯彻党的农业改革政策,促进粮食大幅增产,同时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从2011年的元旦社论内容看,发展经济仍将是今年朝鲜国家工作的重点内容。就现在朝鲜的经济状况而言,要改变目前的经济困境,促进经济发展,推行经济改革是必然举措,没有经济改革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最近几年朝鲜的经济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面临较严重的经济困境,例如粮食短缺、日用消费品不足、经济的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活力不够、对外经济合作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等比较明显。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经济改革来解决。

经济改革是朝鲜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需要。1998年朝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后来进一步明确为到2012年(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实现这一目标。按朝鲜官方媒体的说法,目前朝鲜已建成政治大国、思想大国和军事大国,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建设经济大国。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朝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实现经济大国的目标,必须继续推行经济改革,并根据朝鲜的现有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大环境推行新的改革措施。可以预计,只要不出现重大突发性事件,朝鲜的经济改革将会继续。

经济改革是朝鲜巩固现政权并平稳过渡的需要。对于朝鲜而言,巩固现政权,既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以防“外患”,也需要经济状况的改善以防“内乱”。对于后者而言,要改善经济状况,推行适度的经济改革是必然举措。此外,朝鲜现政权的平稳过渡也需要借助经济改革。近年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接班人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9月,金正恩被任命为朝鲜人民军大将,并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从最初的“传说”、猜测到最后的确定,这意味着金正恩的接班人地位经过党政相关程序已基本确定。从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看,借助于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争取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应是保障朝鲜现政权平稳过渡的重要举措。金正恩当选后也多次强调了对经济问题的重视。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金正恩2010年10月下旬在访问咸镜北道金策市时提出了“粮食比子弹重要”的思想,“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3]11月上旬,他在平壤开会时又强调:“国民经济要在3年内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水平,达到吃米饭、喝肉汤、住瓦房、穿绸缎的生活水平。”[4]从这方面看,朝鲜的经济改革将会继续。

综合来看,朝鲜的经济改革将继续在谨慎中前行,不排除朝鲜做出较大改革决策和行动的可能性。

但我们也要看到,朝鲜的经济改革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面临不少不利因素,这使朝鲜经济改革存在一定的变数,即存在经济改革停滞、中断的可能性。特别是朝鲜目前仍然面临相对险恶的外部环境,这会长期影响朝鲜政府的经济决策。美国长期奉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公开宣布朝鲜为“邪恶轴心”、“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对朝鲜进行制裁,多次声称不排除用军事手段摧毁朝鲜核设施,并始终没有放弃推翻朝鲜现政权的战略目标。朝韩之间仍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状态,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军事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意识。2010年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同美国加强了军事同盟关系,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韩国还单独举行了实弹演习,并加强了对朝鲜的“敌视”行动。2010年12月30日,韩国政府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公开宣称:“朝鲜政权和朝鲜军队是我们的敌人”,将朝鲜视为“对韩国安全的直接、严重的威胁”。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加剧朝鲜的危机感,并采取一系列对抗性措施。外部的压力迫使朝鲜经济改革不得不在紧张而严峻的环境中进行。而且,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例如他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等),朝鲜的经济改革将可能中断。从一定意义上说,朝鲜经济改革在未来的成效、成败不仅取决于朝鲜自身,也取决于外部环境能否得到根本性改变。

四、朝鲜经济改革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通常人们总是“把政治事件归结为最终是经济原因的作用”,[5]在现实中,经济因素对政治、军事等方面也的确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朝鲜经济改革对朝鲜的内政外交有着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

第一,朝鲜经济改革有助于提高朝韩经济合作水平。冷战时期,朝鲜和韩国之间基本处于“隔离”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很少。冷战结束后,朝韩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开始增多,这在经济领域尤为明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快速增长,这在目前仍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状态中的朝鲜半岛而言,显得弥足珍贵和必要。2000年和2007年,两次朝韩首脑峰会分别通过的《北南共同宣言》和《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都强调,要加强彼此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互利共荣和互通有无的原则下继续扩大和发展经济合作,谋求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朝韩经济合作水平的提高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朝韩经济合作的状况与朝鲜经济改革密切相关。推动同韩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本身就是朝鲜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朝鲜经济改革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也有助于朝韩经济合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朝鲜通过设置开城工业区,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韩国企业落户、管理人员进驻,就对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效用。随着朝鲜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朝韩经济合作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朝鲜经济改革有助于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的紧张态势,偶尔的军事冲突、长期悬而未决的朝鲜核问题等因素又时常加剧这种紧张态势。例如,2010年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明显激化,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对抗行动不断升级。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难以避免地会使朝鲜政府感受到威胁,而巩固现政权,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被朝鲜政府视为主要任务。因为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较大,在朝鲜半岛的南北博弈中,军事就成为朝鲜自认为能够与韩国及其支持者博弈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也是朝鲜巩固现政权、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生存和发展为数不多的手段。这是朝鲜长期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奉行“先军政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军事对峙、时常发生军事冲突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于韩国,军事对朝鲜的意义更为重要。此外,为了防止外部的渗透与“和平演变”,朝鲜长期“闭关锁国”,将朝鲜国内与外部的交流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这不利于朝鲜半岛南北隔阂的消除、敌对意识的降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朝鲜、韩国以及朝鲜半岛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而朝鲜经济改革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既可以缓解来自国内的执政压力,巩固执政基础,也可以增长朝鲜政府在同韩国、美国博弈中的自信心,有助于朝鲜政府改变过度重视军事手段的传统做法,缓解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状态;还有助于朝鲜政府放宽对外交流的控制,增进朝鲜半岛的官方互信、民间交往,为逐步消除隔阂、降低敌对意识创造条件。此外,当今时代,各国都在全球化大势下谋求本国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根据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调节国家间政治关系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准则,经济外交日益盛行,并正在成为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朝鲜推行经济改革,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在朝鲜经济改革中,积极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重要内容,而这有助于扩大朝鲜和韩国、美国等相关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有助于通过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朝鲜与相关国家的互信,减少彼此的敌对意识,从而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

第三,朝鲜经济改革有助于推进朝鲜半岛南北统一进程。朝鲜和韩国同属于一个民族(朝鲜族),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成为两个拥有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性质的国家,一直持续至今。但朝鲜和韩国都没有忘记两国同属一个民族的现实,实现民族统一是两国绝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愿望,朝鲜和韩国官方长期坚持:统一是朝鲜半岛的最终趋势。在《北南共同宣言》和《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中也都强调,实现半岛统一是朝鲜和韩国的共同目标。统一是朝鲜半岛永恒的话题和追求,朝韩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谁来主导统一、具体的统一模式等问题上的分歧。统一的方式无非两种: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在目前情况下,非和平手段虽然并未排除,但一旦出现,代价会很大,朝韩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是朝鲜半岛绝大多数民众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因素就变得至关重要。对朝鲜和韩国而言,谁能够在经济上占优势,谁就会在将来的统一中占优势。同时,朝鲜半岛的统一也有赖于朝韩之间经济合作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总量的接近等因素。众所周知,目前朝鲜和韩国的经济合作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总量都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据《朝鲜日报》的报道,到2004年,朝鲜的国民总收入为21.9466万亿韩元,只有韩国国民总收入的1/33。[6]这显然不利于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朝鲜和韩国都认识到了这点,在韩国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时期,均多次表示支持朝鲜进行经济改革,以拉近双方经济差距,为南北统一提供更有利的条件。2010年底,韩国统一部在总统提交的“2011年业务计划书”中,将2011年视为“统一准备元年”,强调要积极引导朝鲜出现积极变化,为统一做好准备。这预示着韩国政府将通过积极措施,引导朝鲜内部“变化”,为按照韩国方案实现朝鲜半岛统一做准备。这些“措施”既可能包含政治、军事方面的,也可能包括经济方面的,如引导朝鲜加大经济改革的范围和力度等。韩国民众也对朝鲜经济改革充满着期待,并具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的强烈愿望,根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每10个韩国人中就有8个人愿意为援助朝鲜而捐款。[7]对于朝鲜而言,通过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扩大经济改革的范围,可以更多、更有效地吸引韩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将来可能的统一争取主动,实际上也有助于推进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

总之,经过多年的尝试,朝鲜已经在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虽然困难重重,但若无意外,朝鲜的经济改革将会继续,它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也会继续。

标签:;  ;  ;  ;  ;  ;  ;  ;  ;  ;  ;  

朝鲜经济改革的现状、趋势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_朝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