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徐仕利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徐仕利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是核心部分。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初中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学习并且掌握古人对语言的应用,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在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领学生体验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本文针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古诗词

引言: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的指出了教学古诗词的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与应用中提升自我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初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重难点之一,学生由于缺乏对诗词的积累,在理解古诗词方面较为困难。本文就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进行背诵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对于经典的古诗词篇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并完全理解语句意义以及思想内涵。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渐积累对古诗词的认知,语感也会得到提升。

语言基础的应用在于朗读,教师平时可以让学生加强朗读,注意在诵读中的方法。古诗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把握诗歌的节奏也有利于学生对感情的感悟。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古诗就是经典的五言句两个音节,将节奏划分清楚再进行诵读,能够加强对语句的印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应该体会古诗所表达出的情感,可以加强与作者的共鸣,并在朗读中表现出来[1]。

二、结合课文总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朗读与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如何分析诗词中表达出的情感、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的能力是教师的重点任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通过技巧短时间的提升,而是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利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木兰远赴战场的情景展现出来:度过一座座的山峰,时光飞逝,其中路途的艰险难以想象。战场的环境恶劣,气候寒冷,身处战场的木兰历经艰险。文中对木兰在边关战场的描述寥寥几笔,却将战争险恶、木兰的九死一生刻画的十分深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处于战场时间飞逝,木兰也经历了多次战役[2]。

对于这首民歌的解读,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欣赏,叙述处于战争期间人民被迫骨肉分离,饱受战争的困扰,富有传奇色彩。教师注意讲解重点语句的释义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针对不能理解的语句进行标注,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三、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意象,切实体会诗词表现的情感

古诗词具有用词精炼、意义深远的特点,作者利用短短的几个字词就能将中心思想表现出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在于体会古人情感的表达和诗词的具体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利用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解读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感悟情感[3]。例如:《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其中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成为众多亡国之人的感慨,透露出作者面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以及关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当时唐代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切实体会到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在对古诗词的进一步解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古诗词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解读,营造出良好的探讨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同时在不断的探讨中,深化对古诗词的学习。

四、创建学习情境

古诗词由于创作时代遥远,距离现在的时代背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背景、人生经历都不容易被初中学生理解。初中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很难体验当时作者的心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从环境、时代背景方面进行铺垫,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中,切实体会作品的情感。

例如,在白居易所作的《观刈麦》中,教师可以针对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如“箪”“饷”“灼”“敝”等。让学生对作者所描述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一场面进行想象,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烈日下,农妇带着孩子参与割麦的情景。学生可以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烈日劳作的景象。作者笔锋一转,将农妇为何在此割麦的原因解释清楚,“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句话将农民因为高额的税收而生活艰难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当时严苛的社会赋税制度下,民众所受到的压迫,表达出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将作者所处的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面对这种状况的无奈进行描述。在古诗的最后作者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出作者身为一名地方官员,面对这样的情景无力改变而感到惭愧的心情。古诗词是古代人民反映民生艰苦,揭露社会矛盾的一种方式,基于对创作背景的了解,我们才能全面的解读作者的情感,分析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体[4]。

脱离于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解读古诗词是极为片面的,认识到的情感也过于肤浅,难以深入的解读真正的内涵。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将古诗词的细节进行交代,能保证初中生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待作品,体会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单拘泥于课本中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素材积累,以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古诗词情感的能力,提升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玉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9):7-7.

[2]柏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6(38).

[3]皮腾达.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3):28-28.

[4]李晋芳.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65):27-27.

论文作者:徐仕利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徐仕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