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郑芝梅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要:目的:探析实施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结合健康护理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小儿哮喘目前是一种严重危害到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1]。由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果对小儿哮喘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其发展成为成人哮喘的机率大大提高,患者出现肺功能受损,严重的哮喘发作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威胁到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小儿哮喘患者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笔者将健康教育应用进日常护理中,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0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100例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2月-8岁,平均年龄(30.3±7.33)月。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0月-9岁,平均年龄(29.2±7.43)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肺部听诊等检查,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含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化痰止咳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①向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宣传哮喘的相关知识,让患儿家属了解哮喘引发因素等。让患儿家属了解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因素。②让患儿家属掌握当患儿发生哮喘时,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应急方式,避免出现严重后果。③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儿家长尽量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低脂肪、低敏性食物,尽量减少鸡蛋、牛奶、海鲜等食物,多食用温和性蔬菜水果。④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触到过敏原。尽量避免带患儿进入到人流量大、人口密集的环境中。⑤适当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适当性的多晒太阳。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⑥医院开展小儿哮喘的健康知识讲座,对相关仪器、方法进行现场指导。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采用一对一的示教方式。⑦医院可以印制各种哮喘知识小手册等等进行宣传教育。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与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降低患儿治疗的恐惧感。

1.3疗效评价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喘息、肺部体征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即使出现偶尔哮喘发作,不需药物仍得到缓解;显效:哮喘发作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仍然需要使用药物;有效:哮喘发作症状得到部分缓解,需要使用药物维持;无效:哮喘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等于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见表1。

3.讨论

小儿哮喘的发病病因与遗传基因、地理位置、年龄、气候、环境、种族、工业化、室内装修、饮食习惯等有关[4]。由于目前在临床中无根治哮喘的特效药,因此临床中的治疗以减少接触病因、降低发作次数与发作频率为主。

根据某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认识了解程度与小儿哮喘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正是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本次研究中将健康教育应用进护理过程中[5]。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从患儿与患儿家属两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对患儿与患儿家属沟通哮喘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患儿与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患儿正确掌握吸入方法,避免错误的方式降低治疗效果。从基础的入院指导开始,最大程度的得到家属的配合,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指导患儿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指导患儿采用有效的咳嗽与咳痰方式。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患儿及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尽量采用轻松、活泼的口吻,降低患儿紧张程度。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出现喘憋、呼吸困难,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式,预防喘憋的发作。哮喘患儿需要在饮食方面加强指导,保持患儿的营养状态。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患儿和患儿家属了解哮喘的相关知识,大大降低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特别是在针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不仅让患儿尽量减少接触到过敏原,同时患儿家属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了解相应的急救措施,尽量减低哮喘发生对患儿的危害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控制18例(36.0%)、显效12例(24.0%)、有效18例(3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20.0%)、显效12例(24.0%)、有效16例(32.0%),实验组无效2例(4.0%)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2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结合健康护理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映辉.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4(10):26-27.

[2]鲁春英,王连荣,姜菲菲等.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76-2777.

[3]周琦,沈彩琴,匡晓红.支气管哮喘患儿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8):49-51.

[4]吴晓燕,王玉萍.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8):52-53.

[5]王翠花.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4(11):160-161.

论文作者:郑芝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小儿哮喘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论文_郑芝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