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观量标记“不”、“否”和“好”_文学论文

论主观量标记“不”、“否”和“好”_文学论文

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观论文,试论论文,标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 前言

《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修订本)认为“跑了没几步就站住了”、“不一会儿会场就布置好了”中的“没”和“不”分别是表示“数量不足”、“时间不长”的动词和副词;同时又认为“外头来了好几个人”的“好”是“强调多或久”的副词。我们觉得,上述解释并没能真正揭示出这几个词的本质特征。其实,如果把这三个词联系起来考察的话,就可以发现,“没”、“不”、“好”应该归为一类,① 它们都是主观量标记。请比较:

(1)A.他考虑了几天答应了。 B.他考虑了没几天答应了。 C.他考虑了好几天答应了。

(2)A.他想了一会儿同意了。 B.他想了不一会儿同意了。 C.他想了好一会儿同意了。

上面三组表示的客观事实基本一致,都是说明从事某种行为所用的时间不太长、较短。但各组的主观情态相差很大:A 组是客观的陈述,对这段时间没作主观评价;B组用了主观减量标记,表示认为这段时间很短;C组用了主观增量标记,表示认为这段时间很长。

我们感兴趣的是:1)究竟在什么语境中,说汉语的人才会使用“没”、“不”、“好”这几个标记词,使用时又有哪些限制和特点;2 )这三个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和语用效果,认定这些词是主观量标记的理由和依据又有哪些;3 )标记词“没”、“不”、“好”产生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本文将从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这三个标记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描写、归纳标记词“没”、“不”和“好”的使用范围和附着对象;然后通过与无标记式的比较,揭示这些标记词的表达功用;进而证明“没”、“不”、“好”的主观量标记的性质;最后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些标记词的形成动因。

除特别说明以外,下面径直用“没”、“不”、“好”称说这三个主观标记词。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现当代例句一律只标作者,② 长例句作了适当的删节。

一 标记的分布

1.1 标记范围

作为主观标记,“没”、“不”、“好”都可以标记各类概数词语,但三者在标记范围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总的说来,两个减量标记“没”和“不”的分布总和大致对应于一个增量标记“好”。“没”和“好”的标记范围比较接近,区别在于:“没”不但可以附在概数词“几”的前面,而且还可以附在概数词“两”的前面。例如:

(3)一个女人对一个才认识了没两分钟的男人就立刻把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这也太不稳重了。(王朔)

(4)接着没两天又跟我说她的一个朋友要叫她去聚聚,一帮朋友等着要见她,……(王朔)

“好”除了用在数词前面,还可以附在不定量词“(一)些”的前面。例如:

(5)自那以后,好些日子,看完电视,就自觉躺到沙发上睡了, ……(李国文)

(6)列奥纳多取过一支画笔,好一些涂着色的颜料, 内心极度紧张地期待着……(刘心武)

此外,“好”还可以同不定时间词“一会”、“一阵”、“半天”共现,但“没”不行。例如:

(7)直到说了好一阵子话,郭大娘也从“同志”的称呼发展到“闺女长、 闺女短”的时候,凌凇才突然想起:“瞧我这记性,大娘你爱看苦戏吗?”(李国文)

(8)我好半天定不下心来,那一天就再没能把小说写下去。(刘心武)

“不”和“好”的相近之处在于都可以附在“一会(儿)”之前。例如:

(9)鸿渐不敢动,好一会,苏小姐梦醒似的坐直了,笑说……(钱钟书)

(10)有一夜,他刚才接到一个包,正手再进去,不一会,只听得里面大嚷起来,他便赶紧跑。(鲁迅)而且,两者也都可以位于“几天”的前面。例如:

(11)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鲁迅)

(12)我早年在一本旧书中读到嘉庆皇帝如何杀戮一个在圆明园试图向他动刀的厨师的具体记述,好几天都吃不下饭。(余秋雨)

不过,有“不几日”和“好一阵”,在我们考察的材料中却没有发现“好几日”和“不一阵”。例如:

(13)南希很听话,凡属陈主编点过名的一概退掉,舍此便都留下了,不几日,也攒了一大摞。(王朔)

(14)我眼前好一阵发黑,半天,才缓转过来。(李国文)

“不”和“好”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同样是语素化,“好”可以同语素“多”、“久”、“些”结合,组成形容词“好多”、“好久”、“好些”,而“不”只能同语素“日”组成副词“不日”。③ 例如:

(15)日子过不下去,好多人家锁上门子又走了,户还在。(赵瑜)

(16)好久没看到这样厚重、令人深思、让人坐不住的作品了。(赵瑜)

(17)船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钱钟书)

1.2 标记内容

从被标记词语的语义内容来看,“没”和“好”的适用面要宽一点。

首先,两者都可以标记不确定的时间单位,而且对时间长度的选择也相对自由。例如:

(18)这闺女停练了好几个月/年,身体发胖了,现在尽出虚汗,……。(赵瑜)

(19)但是你也该知道,大革命失败后没几年/天/个月,我爷爷就去世了。(刘心武)

细分起来,时间单位词“秒(钟)、分(钟)、小时/钟头、天、星期/礼拜/周、个月、年(头)、世纪”等,只要跟上“几/两”,一般都可以分别同“没、好”共现。例如:

(20)她又提了一大堆年货回她妈那儿去,怎么没几个钟头就又回来了……(刘心武)

(21)什么了不起的!我可知道英国好几百年前就有个大戏剧家叫莎士比亚……(刘心武)

不过,同样是标示时间,“没”和“好”还是有所区别的,譬如“几十年、几百年”这样表大量的时间单位,一般较少与减量标记“没”共现。所以,下面的例句是比较少见的:

(22)活了没几十年,学了没多少斗大的字,历史狗屁不懂,居然撅起尾巴乱放屁,对毛主席的功过大放厥词。(少玄人)

(23)留下千金,没几年就会挥霍精光;留下科学与技术的成就,没几百年也会落后;唯有语言文字,这是万年的“家业”,让后世子孙在失去了许多的优势后,仍然受益。(文衍)

同样,在“世纪”这样时间跨度较长的计时单位前,也较少出现减量标记。比如“没几个世纪”的说法,在查检的几千万字语料中一次也没有出现,只是在百度网中查到几例。例如:

(24)秦(王朝)扩张之初就定下的政策基调,……便是对占领区立足于经济利益,弱关东以养关中,这是不是有点仿佛没几个世纪前英国啊西班牙啊在亚非拉的做法呢。(潇水)

这就可以看出,在使用主观标记时,虽然增量和减量具有相对的自由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客观数量的制约,那就是:客观大量较少用减量标记,客观小量较少用增量标记。

其次,两者也都可以标记非确数的度量单位,既可以是各种事物现象的概约量。例如:

(25)许立宇和我是中学同学,但问起我们班的其他同学,却没几个记得起他的。(王朔)

(26)我只煎了一块排骨给姑爷吃,留下好几块生的浸在酱油酒里,等一会煎了给你吃晚饭。(钱钟书)也可以是各种动作行为的概约量。例如:

(27)日本中国的猫匿全知道,满口的北京土话连我都听着不明白,没两下子就被他哨晕了。(王朔)

(28)跌跌撞撞地在宫内绕圈,绕了千百转,摔了好几跤,又要他执牛尾表演,做各种动作。(余秋雨)

与“没”、“好”相比,“不”的标记范围要小得多,一般只适用表概量时间词语。例如:

(29)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鲁迅)

(30)冯紫英这才接过道:“不要再胡思乱想,总是养病要紧。”谁知卫若兰不几日竟溘然而逝。(刘心武)

从上面的描写可以归纳出一条标记词的选择限制规律:不管标记的范围是较宽还是褊狭,被标记的内容是表时间关系还是度量关系,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凡是出现“没”、“不”、“好”的句子都与一定的“量”有关,而且该数量必定是一种概约量。

二 标记的作用

2.1 主观减量

从表达作用看,“没”、“不”都是用来对客观量进行减量评价的。例如:

(31)事后没几天(≈几天)的一个上午,李文江和队长傅冬去刑侦处开会,……(海岩)

(32)我很惊奇于涧表妹能有这样的心境,但我也没顺着她的话题跟她往下聊,不一会儿(≈一会儿)她也就跟我聊上服装设计方面的事了。(刘心武)

上述“没”、“不”所起的作用显然不同于逻辑否定,因为加上或去掉“没”、“不”,句子的基本语义不会改变。从实际表达功用看,它们都是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典型量标记,其作用就是对客观量进行减量的主观评价,是一种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不”、“没”已经由语义真值的否定转向了对整个事件所占时间和数量的主观性弱化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说话人心中的背景知识和认知模式。当说话人认为某个情况的发生要比预期的那个时间或数量来得快、来得少,或来得早、来得小时,就会在该时量或度量词语前面添上一个主观减量标记“没”或“不”。再比如:

(33)知道311案情况的人一共也没几个人,他们要是查, 还怕查不出来是谁写的吗?(海岩)

(34)不几天北京回话说问题不大,关键要打出成绩,奖品可以破例,都是为了大局吧。(赵瑜)

Lyons(1977)认为,说话人会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根据主观化理论,可以认为这两个曾为否定副词的“没、不”已成为一种主观性标记。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与相应的无标记形式相比,所有的减量标记句都具有更强的主体意识。比较下面两句:

(35)a.不知为什么,他来了几天就要回去。 b.不知为什么,他来了没几天就要回去。

(36)a.他修得很顺利,一会儿就全修好了。 b.他修得很顺利,不一会儿就全修好了。

所以,从真值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其中的“不”、“没”是羡余否定(redundant negation)成分。但是,从预设(presupposition)和实际表达效果看,两句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a 句主观倾向较弱,只是表示时间不长,说话人并没有预设实际应该用多长的时间;b 句主观倾向较强,不但表示时间不长,而且还显示出说话人认为该时间比预设的要短。

2.2 主观增量

与“没”、“不”可以互补的情况不一样,现代汉语用于主观增量的标记词只有“好”一个;④ 在标记主观情态方面,“好”正好对应于“没”、“不”两词的总和。例如:

(37)闻家夫妇新婚后住了好一阵(≈一阵)办公室,后来好不容易分到了这个院里一间东房。(刘心武)

(38)北大清华都来人请马家军去做报告,记者也来的多,他让好几个(≈几个)队员跟他去。(赵瑜)

从表达功用看,上面两个“好”的作用与前面的“没、不”都是语用层面的主观标记词。“没”、“不”是减量标记,从否定角度着眼,而“好”是增量标记,从肯定角度着眼,主观上认为某一客观时间很长、数量很多。由于程度副词“好”本来就带有很强的感叹情态,所以比起“没”、“不”来,“好”的主观情感更强一些。例如:

(39)丫丫沉思了好一会,突然问我:“李叔叔,他对你讲过没有,他早先不是这样的。”(李国文)

(40)她看我一眼,对我一笑,或脸一红,我都记在心上,贮蓄着有好几天的思量和回味。(钱钟书)

仔细分辨可以发现,尽管标记词“好”的表达作用同一般的程度副词“好”(比如:天气好热啊、好大的风)确实有相近的一面,但是,由于搭配对象的变化,这两个“好”已经很不一样了。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标记词“好”的增与减,客观数值或者相关情状都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很显然,此类“好”的作用就是对客观量进行肯定性增量强调,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认识。“好”已经由一般的程度表述转向了对整个事件所占时间和数量的主观强化评判,其评价的依据也是说话人心中的知识和认知模式,当说话人认为某个情况的发生要比想像中那个时间或数量来得长、来得多、来得慢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该时量或度量词语前面添加一个“好”。再比如:

(41)不出他所料,这母狗不久就下了好几只小狗,马俊仁卖了一万八,……(赵瑜)

(42)现在的问题是马导手中尚拿着好几块霍英东奖励给队员的纯金大金牌……,(赵瑜)

从语用的角度看,这个“好”也可以认为是在说话人观察权衡了客观现象之后的一种情不自禁的情感流露。试比较下面同一位作者的三句例句:

(43)他们也不敢再问,不知道该把她往哪儿放,一会儿市“革委会”的电话也来了,问她是不是正式列席厂“革委会”的会议,说是市“革委会”要请她去列席会议呢。(刘心武)

(44)夏天夜短,……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儿,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刘心武)

(45)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儿,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刘心武)

上面三个“一会儿”都表示不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说话人的观察视角(perspective)和主观情感不一样,首句是中性的客观陈述, 仅仅表示时间不长而已,没有用标记词;次句主观上感到从“东方发白”到“窗缝透进曙光”所用的时间很短,用了减量标记“不”;末句说话人认为从“喘气”到“复了原状”所用的时间太长,用了增量标记“好”。所以,“不”、“没”和“好”正好可以互补。

三 标记的性质

3.1 客观与主观

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语料中,出现减量标记“没”、“不”的句子,相关的时量或度量几乎都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出乎意料的、不合常理的情况。例如:

(46)梅英轻声对他说道:“淑萍不是刚办了喜事没几天吗,新郎官就让警察给抓了。”(海岩)

(47)那被撞死的小伙子骑的是一辆才买了没几天的崭新的凤凰车,手腕上戴着一块才买了没几天的崭新的全钢防震防水上海表。(刘心武)

反过来,如果说话人在表述时没有认为该事件超乎常理,没有感到超乎预计,那么,该句子就不能附加减量标记。例如:

(48)这是给新犯人的下马威,杜卫东刚来的时候也是这么给整服的,新犯人都得当[[*]没]几天孙子辈儿的。(海岩)

可见,标记词的使用与否,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主观倾向。再譬如,前面已经指出,经常被“好”标记的数目,客观上一般都是大量的,但是从主观上看,再小也可以被增量。

(49)这几次她们闹分钱,你也分了你该得的那一份,好几十万不止吧,你觉得钱也有了是不是?(赵瑜)

(50)那眼泪只有几粒,可以数出来,大约不过五、六粒,滴到大锛儿手背上却并不马上流动,圆圆的定在那儿足有好几秒。(刘心武)

总之,表示主观倾向是“没”、“不”、“好”的基本功用。

3.2 时态与模态

从带有主观量标记的句子所表的时态特征和模态语义看,几乎所有的含有“不一会儿”、“好一会”、“好一阵”的句子和绝大多数带有“没(V )几/两”的句子,都是表达已然事件和实然命题的。在所收集的语料中表已然/实然和表未然/或然的比率竟高达20∶1。比如下面两句一旦改为未然句、或然句, 句子就完全不能接受:

(51)赶傍黑收摊时候我花十来块钱买了一小盆回家试试,不几天就卖了二百八!(赵瑜)

(51’)赶傍黑收摊时候我准备花十来块钱买一小盆回家试试,[[*]不]几天就能卖二百八!

(52)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眼睛说,“不要乱想”。(刘心武)

(52’)如果老头子坐着,闭着眼睛,摸[[*]好]一会,呆[[*]好]一会,便会张开他眼睛说,“不要乱想”。

反之,下面三句都是未然和或然的,所以都不能附加主观标记“没、不、好”。例如:

(53)她的心一下子被施肖蔚流出来的和自己吞下去的泪水泡酥了,“……过[[*]不]几天,可能有个公判大会,如果有他的话,我看能不能给你找张票吧。”(海岩)

(54)因为新闻太多而民间权威人士太少,不读报纸[[*]没]几天马家军的新闻就改调子改内容了。(赵瑜)

(55)没外人,[[*]好]一会儿就是援朝来,这肘子就是他搞来的;还有萌萌的那个小朋友,也来。(海岩)

之所以会具有这样的时态特征和模态语义的倾向性,是因为未然和或然的事件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而已然的事件多具有现实性和确定性,而人们一般总是对现实的、实然的情况进行减量或增量的主观评判,而很难对不确定的未然或然的情况进行减量或增量的主观评价。

3.3 减值与增值

白梅丽(1987)对现代汉语中一对常用副词“就”和“才”作过颇有启发意义的研究。作者认为,在语义关系一致(均为左向)的情况下,从说话人对情景的期望和评价的角度看,“就”是负向的,表减值强调,而“才”是正向的,表增值强调。这一结论同我们对“没”、“不”和“好”的分析正好吻合:可以与减量标记“没”、“不”共现的只能是“就”,而不能是“才”。⑤ 例如:

(56)一位日本太太进去方便了一下,出来迈出没几步就[[*]才]忍不住弯腰吐了一地。(刘心武)

(57)新婚之夜,熄灯之后吴晓很懂事很通情达理地抚摸了她,虽然没几下就[[*]才]歪在她怀里睡着了,但还是给林星带来了巨大的欣慰和足可回味一生的快意。(海岩)

反过来,可以与增量标记“好”共现的只能是“才”,而不能是“就”。例如:

(58)敲了好一会门,叫了好半天的,这才[[*]就]打开了一条缝。(李国文)

(59)不但看不见,住在这里这样冷清,都要好些日子才[[*]就]听得见。(张爱玲)

虽然白梅丽所说的“减值”和“增值”与我们所说的“减量”和“增量”在性质上并不完全对等,但这种语义搭配关系肯定不会是巧合,而应该是受主观量表达规律制约的。

四 标记的形成

如前所述,“没”和“不”本来是否定动词和副词,而“好”是一个程度副词,那么,导致这三个词最终转向主观标记词的动因是什么呢?⑥ 毫无疑问,应该是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主观化,因为语言表达的主观性是说话人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印记,而主观化则表现主观性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的演变过程。“不”、“没”是由于客观否定引申出消极义、减量义,而“好”是由于强化程度引申出积极义、增量义。首先,“不”、“没”的形成,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主观化动因起的作用。

4.1 说话人的认识

否定词“没”、“不”作为否定的标记词,本来与客观命题的真值有关,但是随着说话人主观倾向的介入,“没”、“不”就从真值判断转向了主观认识,“没”、“不”的否定义也就跟着转变成了一种主观情态义了。试比较:

(60)没两个时辰,早到城里,寻问圣手书生萧让住处。(《水浒传》第38回)(61)家缘渐渐地长,铺里用一个主管,两个当直,两个养娘。没两年,一个家计甚是次第,依先做了胡员外。(《三遂平妖传》第3回)

前句的“没”属于客观命题的真值否定,否定“两个时辰”,就是“不到两个时辰”,“没”不能省略;后句主要表示主观认识,“没”并不是否定“两年”的,而是用来表示“相关情况的发生比想像的要快”这样一种主观感觉的,这个“没”可以去掉,直接说成“两年时间”。从元语(meta-language)理论的角度看,后一个“没”已经是元语用法了。再比如:

(62)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红楼梦》第31回)

(63)只是替这位珍姑娘算算,他的“红鸾星”才动了没两天儿,这几件活计他是甚么工夫作的?(《儿女英雄传》第44回)

这两句的“没”也都已经是相当典型的主观减量用法了。随着这种过程的经常化,减量标记就正式形成了。同样,“不”的主观化过程也是如此。试比较:

(64)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水浒传》第43回)

(65)不两日,胡生死了。铁生吊罢归家,狄氏念着旧情,心中哀痛,不觉掉下泪来。(《拍案惊奇·乔兑换胡子宣淫 显报施卧师人定》)

前句的“不”直接否定“两个时辰”,“两”是确数,没有明显的主观性,后句的“不两日”仅仅是说话人感到时间不长;“两”是概数,“不”是主观标记。再比如:

(66)却说安老爷才把亲家安顿的停妥,不两日便是何小姐新满月,因他没个娘家,没处住对月,这天便命他夫妻双双的到何公祠堂去行个礼。(《儿女英雄传》第32回)

(67)便托人过江到武昌各衙门里去打听,不两日,得了实信,说是在宜昌掣验局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0回)

4.2 说话人的情感

所谓情感,就是指说话人在表达一个客观命题的同时,用移情(empathy )方式流露出来的主观意向和态度等。在近代白话中,有时候“没”、“不”的使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移情的表现。譬如有些情况和现象从客观上讲似乎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不合理,但说话人却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认为超乎常理或出乎意料,从而加上减量标记词。例如:

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客观现象,说话人可以在表述客观现象时移入自己的态度情感。这种移情现象的发生,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认同于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的一个参与者(参看沈家煊,2001)。再来看“不”:

(68)话不细烦,赛儿每夜与正寅演习法术符咒,夜来晓去,不两(≈几)个月,都演得会了。(《拍案惊奇·何道士因术成奸 周经历因奸破贼》)

(69)一路遇了顺风,不两(≈几)月行到苏州府枫桥地面。那枫桥是柴米牙行聚处,少不得投个主家脱货,不在话下。(《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两句也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相对于“演会法术符咒”和“从襄阳到苏州”,“两个月”时间显得太短。随着移情过程的一再复现,“不”也就从否定副词蜕变成了主观标记了。

程度副词“好”形成之初,主要用于修饰、限定含有[+程度]语义特征的形容词、心理动词及相关的谓词短语。到元代以后,“好”的表达功能逐步拓展,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限定那些[-程度]特征的概约数量词和时间词,至此,增量标记“好”就正式形成了。例如:

(70)虽然得他好几十两银子,这两日连梦颠倒。(《盆儿鬼 第二折》)

(71)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今已好两年不曾相见。若得此三人,大事必成。(《水浒传》第15回)

从具体形成的年代看,标记词“好”、“没”、“不”至迟到元末明初已经形成了,尽管一开始还带有尚未彻底标记化的痕迹。例如:

(72)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水浒传》第16回)

(73)这病是惹的牢瘟,同佥既死,阖门染了此症,没几日就断送一个,一月之内弄个尽绝,止剩得拜住一个不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 清安寺夫妇笑啼缘》)

(74)四众一同前进。不几步,到于山上,举目看时:那山真好山,细看色班班。(《西游记》第85回)

与此同时,“没半X”、“好半天”等准凝固形式,近代汉语中也已出现。例如:

(75)比及到妇人门首,婆子先入去,报道:“大娘子恭喜,还亏老身,没半个时辰,把大官人请将来了。”(《金瓶梅》第8回)

(76)袭人便问道:“你这好半天到那里去了?”(《红楼梦》第92回)

五 结语和余论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如下,(一)从表达功用看,“没”、“不”、“好”是近、现代汉语中的主观量标记词,其中“没”、“不”用于减量强调,“好”用于增量强调。(二)从分布范围看,“没”、“好”都既可以标记时间关系,也可以标记量度关系,而“不”只能用于时间关系;“没”可以用在概数词“两”和含有概数的述宾短语前面;“好”、“不”都已呈现出一定的语素化倾向。(三)从形成动因看,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主观化是导致“没”、“不”、“好”成为标记词的主要动因。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着一个类似的标记词——“大”,也是用于主观强调的增量标记词。不过,“大”的用法与“好”很不一样,主要用于对表示时令、节日、时间的名词(或名素)进行增量强化。而且,使用“大”时通常含有否定性预设,即暗示在这个时令或时节下相关做法是不合时宜。例如:

(77)我们今儿个可算是真开了眼了,大过年的,哪找这么好的一出戏去,都不用花钱打票!(刘心武)

(78)有时候,连中午那一会儿,也不肯放弃,大白天关起门,来一次短促的出击。(李国文)

上面两句的预设分别是“过年应该太平”、“大白天不应关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大”既显示了说话人的认识,也表示了说话人的情感,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主观化标记。

附注:

① 本文主要研究“没”,但也包括“没有”,下面所讨论“没”,大都也适用于“没有”,不再逐一说明。

② 本文引用较多的现当代作品:赵瑜《马家军调查》、海岩《便衣警察》《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王朔《王朔文集》、余秋雨《秋雨散文》、刘心武《刘心武短篇小说选》、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选》、钱钟书《围城》。

③ 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副词“不时”,但“不时”表示“随时”或“时时”,其中的“不”并非减量标记。

④ 实际上,现代汉语中还有主观增量标记“大”,参看本文的结语和余论。

⑤ 如果“才”的语义指向右面表示减值,那么“才”可以和“没”共现,比如“才来了没几天”。

⑥ 对于主观标记词的词性,《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走了还没两天呢”的“没”是动词,我们认为,这个“没”完全可以移到动词前面,说成“还没走了两天呢”,所以也应该是副词。

标签:;  ;  ;  

论主观量标记“不”、“否”和“好”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