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的经验_服务贸易论文

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的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经验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3)10-0035-09

按照WTO的分类标准(MTN.GNS/W/120),服务贸易部门分为12大类155个分部门,它们是,商务服务46个,通信服务24个,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5个,分销服务5个,教育服务5个,环境服务4个,金融服务17个,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4个,旅游服务4个,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5个,运输服务35个,以及其他服务。每一类服务都有其特定的一种或几种服务贸易模式。美国商务部对其服务业中的18个服务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了归类。其中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银行服务、法律服务等8个部门的贸易模式是以“商业存在”为主,通讯服务、计算机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教育服务、保险服务、健康服务等8个部门则是“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运输服务等2个部门是“跨境交付”模式。

一、上海服务贸易开放承诺位于全国前列

中国服务贸易的承诺减让是按照WTO的固定格式即“服务贸易减让表”和“最惠国豁免清单”表现的。每一个服务部门或服务活动的减让与限制都是按照服务贸易的4种提供方式做出的,具体承诺内容涉及“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附加承诺”,承诺分针对所有部门的“水平承诺”和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承诺”,减让表中的承诺方式包括“没有限制”、“有些限制”和“不作承诺”三种。未列入减让表中的服务部门或服务活动是不作承诺的。

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9,计算出中国减让表中所涉及的服务部门或服务活动共计9大类101个,即:商务服务32个,通信服务22个,金融服务14个,旅游服务2个,运输服务12个,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全部。未列入减让表中的即不作承诺的服务部门或服务活动共计54个,即:商务服务14个,通信服务2个,金融服务3个,旅游服务2个,运输服务23个,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和“其他服务”3大类服务及其10个分部门。列入减让表中的服务部门或服务活动所占比例为65.16%。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发展中经济体,但低于发达经济体。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也认为,中国是做出部门减让承诺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的具体承诺减让中,上海在许多服务部门的开放方面都被放在全国开放的前列。有关承诺主要涉及到“市场准入限制”承诺以及“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模式。对于上海来说,被放在全国开放前列的服务部门有5大类,分别是“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见表1)。

表1

上海被放在全国开放前列的服务部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

根据表1所列的服务部门,中国关于上海的具体承诺如下(针对“商业存在”的市场准入限制,同时还将涉及国内其他一些城市)。

第一,在法律服务(CPC861,不含中国法律),市场准入限制(针对“商业存在”)是:外国律师事务所只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大连、青岛、宁波、烟台、天津、苏州、厦门、珠海、杭州、福州、武汉、成都、沈阳和昆明以代表处的形式提供法律服务。代表处可从事盈利性活动。驻华代表处的数量不得少于截止中国加入之日已设立的数量。一外国律师事务所只能设立一个驻华代表处。上述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将在中国加入后1年内取消。

第二,在电信服务方面,(1)关于增值电信服务(包括:h.电子邮件,i.语音邮件,j.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k.电子数据交换,l.增值传真服务,m.编码和规程转换,n.在线信息和/或数据处理),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合资增值电信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提供服务,无数量限制。合资企业中外资不得超过30%。中国加入后1年内,地域将扩大至包括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和武汉,外资不得超过49%。中国加入后2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不得超过50%。(2)关于基础电信服务中的寻呼服务,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无数量限制。合资企业中外资不得超过30%。中国加入后1年内,地域将扩大至包括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和武汉市内及这些城市之间的服务,外资不得超过49%。中国加入后2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不得超过50%。(3)关于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中的模拟/数据/蜂窝服务和个人通信服务,自中国加入时起,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无数量限制。合资企业中外资不得超过25%,加入后1年内,地域将扩大至包括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和武汉市内及这些城市之间的服务,外资不得超过35%。加入后3年内,外资不得超过49%。加入后5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4)关于移动话时和数据服务中的国内业务(包括:a.话音服务,b.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c.电路交换数据传输业务,f.传真服务,g.国内专线电路租用服务)和国际业务(包括:a.话音服务,b.全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c.电路交换数据传输业务,f.传真服务,g.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和数据服务),中国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无数量限制。合资企业中外资不得超过25%。中国加入后5年内,地域将扩大至包括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和武汉市内及这些城市之间。外资不得超过35%。中国加入后6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不得超过49%。

第三,在分销服务方面,主要是零售服务(不包括烟草),外国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在其他每一城市,将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各不超过2家。将在北京设立的4家合资零售企业中的2家可在同一城市(即北京)设立其分支机构。自中国加入WTO时起,郑州和武汉将立即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中国加入WTO后2年内,在合资零售企业中将允许外资持有多数股权,将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

第四,在金融服务方面,(1)关于所有保险及其相关服务(a.寿险、健康险和养老金/年金险,b.非寿险,c.再保险,d.保险附属服务),自加入时起,将允许外国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在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和佛山提供服务。中国加入后2年内,将允许外国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在下列城市提供服务: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加入后3年内,将取消地域限制。(2)关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不包含保险和证券)(银行服务如下所列:a.接收公众存款和其他应付公众资金,b.所有类型的贷款,包括消费信贷、抵押信贷、商业交易的代理和融资,c.金融租赁,d.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包括信用卡、赊帐卡和贷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包括进出口结算),e.担保和承诺,f.自行或代客外汇交易),对于外汇业务,自加入时起,无地域限制。对于本币业务,地域限制将按下列时间表逐步取消:自加入时起开放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和厦门;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加入后5年内,将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第五,在旅游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方面,主要是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CPC7471),满足下列条件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自加入时起以合资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的形式在中国政府指定的旅游度假区和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提供服务:a)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主要从事旅游业务;b)年全球年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合资旅行社/旅游经营者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400万人民币。中国加入后3年内,注册资本不得少于250万人民币。加入后3年内,将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加入后6年内,将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将取消地域限制。

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国“入世”之前,上海在服务业很多领域的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面都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从服务贸易部门分部门以及地区比较的角度,分析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与未来态势。 由于现有服务贸易统计的问题,以及分部门与分地区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所以只就代表性服务部门进行分析。

(一)关键服务贸易部门分析

1.旅游服务贸易

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主要是旅游服务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来沪国际旅游者(包括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华侨)人数和平均每天来沪旅游人数在持续增长(如表2)。

表2

1978-2000年上海旅游服务贸易(旅游服务出口)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1》。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看(参见图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直在持续增长,从1990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1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57%。1998年较1997年虽有所下降,但随后的几年则出现了恢复性持续增长。从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的比重看,1990年为10.3%,1997年达到12.6%,随后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在11.3%的水平。上海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直位于全国第三位(列在广东和北京之后)。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在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方面所具有的基础与实力。

图1 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注:左边坐标轴表示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绝对值,右边坐标轴表示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年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

2.运输服务贸易

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之一。上海现已初步建成和完善了海港、空港等海陆空重要集散枢纽以及公路、铁路、内河等综合运输网络系统。上海信息港已建成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和EDI等骨干网络。有关信息表明,今后五年内,上海将成为国内外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集聚中心,并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实际情况表明,在目前国内所有行业中,对外港口是与国际接轨最为密切的。入世后,上海的对外贸易(包括转口贸易)进一步扩大,货运业务必将大幅增长,而在所有外贸货物运输中,水运承担了大约90%,因此港口服务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在所有货运品种中,集装箱货物是当前增长最快的港口货种,也是港口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业务。2000年全国主要港口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48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8.1%,是国内交通运输业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保持30%左右的年均增幅。目前吞吐量最大的上海港和盐田港将分得最大的蛋糕。

3.金融服务贸易

20世纪90年代,经过“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上海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其中金融保险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金融保险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八五”期末的1995年为10%,到1999年上升为14.3%,2000年底达到15.2%。十年来,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格局不断创新,在最初的单一信贷市场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住房抵押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钻石市场、白银市场、黄金市场等的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同时,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主体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上海金融市场的筹融资功能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内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1990年9月,上海被批准为经济特区以外可以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6年初,根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在华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暂行规定》,允许包括上海在内的4个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城市中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到上述4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设立支行。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开始审批在上海浦东的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截止2001年6月底,在沪外资银行已达66家,它们的总资产超过全国的一半。在沪证券公司有39家,占全国外资证券公司及其代理机构总数69家的一半以上。

4.专业服务贸易

在专业服务方面。关于法律服务,1992年7月,上海开始作为试点城市,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包括香港、澳门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到目前,已达数十多家。会计服务方面,到目前上海共有外资办事处10余家,为境外投资者赴中国投资、开展业务提供会计、审计、税务、金融、资讯、管理、培训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咨询业方面,波士顿、麦肯锡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纷纷抢滩上海。

在其他领域如电信服务、商业流通等,上海也都已成为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前沿地带。

(二)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模式

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模式表现为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FDI)。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上海城市经济功能的完善,FDI大规模进入上海,无论在吸引外资项目、签订合同金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额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地区吸引FDI增速放缓乃至下降的情况下,上海外资发展却一枝独秀。在外资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上海FDI的结构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尤其在投资的产业分布方面,与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相协调,见图2和表3。

图2 1981-2001年上海吸引FDI的情况

表3 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2”。

从产业布局看,外资在上海的发展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从以前的一般加工业逐渐扩展至服务业领域,使得二、三产业的外资旗鼓相当。到2001年底,上海一、二、三产业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分别为0.73亿美元、184.03亿美元和169.0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353.85亿美元)的0.21%、52%和47.79%。在服务业中,房地产业的外资最为突出,到2001年底,房地产业累计实际吸收外资为108.09亿美元,占整个服务业外资总量的63.92%。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状况似乎并不太正常。因此,外资在上海服务业内部的投向仍需作进一步的引导和优化。

(三)上海与国际大城市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比较

由表4所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上海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很多方面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2000年上海的人均GDP(4180美元)不到1991年东京人均GDP(47177美元)的1/10。2000年上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50.2%)在所列城市中是最低的,但这一比重在国内则是最高的。

表4

上海与若干国际大都市的比较

注:“—”表示无法获取相应的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城市国际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从仅有的数据资料看,上海除了在港口运输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外,在其他服务贸易领域的表现则不佳。比如在金融服务方面,上海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离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在服务贸易的出口方面或服务业“走出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们“引进来的”远远多于我们自己“走出去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很不对称,很不协调。

目前及未来,上海是并将继续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正处于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很明显,“四个中心”的建设无不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上海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随着“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必然会翻开新的一页。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中国的具体承诺减让中,上海在许多服务部门的开放方面都被放在全国开放的前列。有关承诺主要涉及到“市场准入限制”承诺以及“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模式。对于上海来说,被放在全国开放前列的服务部门有5大类,分别是“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

2.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国“入世”之前,上海在服务业很多领域的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面都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

3.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模式表现为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FDl)。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上海城市经济功能的完善,FDI大规模进入上海,无论在吸引外资项目、签订合同金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额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外资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上海FDI的结构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尤其在投资的产业分布方面,与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相协调,从以前的一般加工业逐渐扩展至服务业领域,使得二、三产业的外资旗鼓相当。但在服务业中,房地产业的外资比重最高。这意味着,外资在上海服务业内部的投向仍需作进一步的引导和优化。

4.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上海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很多方面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上海在服务贸易的出口方面或服务业“走出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引进来的”远远多于“走出去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很不对称,很不协调。

5.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上海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应深刻认识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发展上海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服务经济的大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而树立“大服务”观念。

2.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进行改革,打破垄断与封闭,使其直面竞争与开放,切实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在行业方面,首先要区别出哪些是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哪些属幼稚行业,哪些则是敏感性行业,区别对待。其次,开展服务贸易要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在有序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的同时,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要尽力扭转“三个不对称”,即“走出去”和“引进来”不对称、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发展不对称、服务贸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对称的局面,使服务贸易能较好地发挥贸易乘数效应,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引擎”。对于外国服务的引进,也应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地进口那些能够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的服务,如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高技术的生产者服务等。

4.优化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的外资结构,设法引导外资进入低利润服务贸易部门,要防止外资过度进入房地产业,以免引进房地产“泡沫”。

5.继续推进“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全面提高城市经济实力,为上海城市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6.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从目前看,上海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其次,上海有宽松的政策环境。1998年,外经贸部就把上海作为发展服务贸易的试点城市,随后又同意并要求上海构建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和列出服务贸易开放设想。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给予上海特别是浦东许多功能性优惠政策,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业零售等服务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上海范围内开设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公司等等。除此而外,上海还具有十分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有助于生产者服务的发展,而区位优势的巨大作用更是明显,它不仅使上海成为全国交通通信枢纽,而且使上海成为世界各经济体投资与贸易的热土,这些无疑为上海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7.做好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为经济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收稿日期:2003-08-21

标签:;  ;  ;  ;  ;  ;  ;  

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的经验_服务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